書窩|毒性羞恥

■ 筆記
團體治療是最有效的方法
雖說不見得要透過團體治療才能擺脫好人症候群,但團體治療絕對是據我所知最有效的方法。
問題的根源:家庭
毒性羞恥感是一種信念,認為自己本質上就不好、有缺陷、很奇怪,或是覺得自己不會有人喜歡。毒性羞恥感並不只是覺得自己做了壞事而已,而是打從心底相信自己真的很差勁。
好人症候群三階段
從一個天真無邪的小男孩變成好人的過程分成三個階段:被遺棄、內化毒性羞恥感,以及建立生存機制。
被遺棄:我不值得被愛
毒性羞恥:一定是我哪裡做錯
生存機制:我得讓大家都開心
自覺糟糕、自覺良好,都源自錯誤認知
為了應對被遺棄的經歷,以及內在毒性羞恥感而發展出的生存機制,好人會發展出兩種類型。
第一種就是誇大自己的毒性羞恥感,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差勁的人。我稱之為「自覺糟糕」型好人。
第二種類型,我把他們稱為「自覺良好」型的好人。這類型的好人,核心的信念一樣是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可是他們會壓抑這個想法,以應對自己內在的毒性羞恥感。
有意識地決定照著自己的意願過活
要從好人症候群中恢復,本質上你必須有意識地決定照著自己的意願過活。我常常鼓勵好人們毫無保留地做自己。我相當支持他們自己決定什麼適合自己,並盡全力達到那個目標,讓全世界都看到。
受傷的靈魂會彼此互相吸引
受傷的靈魂,彼此會互相吸引。好人們在感情中,常常會選擇那些看似比自己更有問題的伴侶。這樣會形成一種危險的錯覺,也就是會認為兩人之中,其中一方更有病。
其實這樣相當病態,健康的人是不會被不健康的人吸引的,反之亦然。我經常跟夫妻或情侶們說,如果你感覺關係中一方很明顯是有問題的,那你就錯了;有這種感覺代表雙方都有問題,沒有例外。
■ 心得
這本是研究CPTSD討好行為中羞愧感的延伸讀物,書中提出「好人症候群」的三個階段:被遺棄、內化毒性羞恥感、建立生存機制。作者認為這些問題主要源於原生家庭童年創傷,並認為團體治療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這本書主要是為男性讀者所寫,雖然提供了46種放下毒性羞恥的練習,但內容稍嫌籠統。可以與另一本《良性羞恥》一起看,不過我覺得兩本都沒有寫到CPTSD中的關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