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托派史四:“古巴托派、第四国际与卡斯特罗革命”笔记提要
按:这是我写于2006年6月、关于《拉丁美洲的托洛茨基主义》(该书信息附后)的系列读笔之四。当时本应该写成文章,但不记得为何没写成,只是匆匆把一些记忆中的印象(甚至没有再去翻书)集合为一篇短文了,所以这篇很短,当时标注是“草草整理”。我隐约记得当时我似乎不打算写古巴部分、但可能在讨论时提到了该书有关古巴的部分、于是我就草就了一篇,还一直都很不屑于第四国际曾经那样看重、吹捧古巴革命;但请不要误会、以为我轻视古巴革命,实际上我曾经对古巴革命非常有热情,我初中时(大约2002年-17岁时)就看过大量有关古巴革命的材料、包括卡斯特罗传记和古巴社会主义建设史,我还想起我在写此读笔一年半后写了一个《朝鲜与古巴正在从官僚社会主义转向官僚资本主义。以及我们共产主义者应如何看待它们》。
今重发时只是把最后很长的一段分成几个自然段,无其它任何改动。
(秋林,2025年7月14日)
黔进派:拉美托派史四
《[古巴篇] 古巴托派、第四国际与卡斯特罗革命》笔记提要
阅读书目:
《拉丁美洲的托洛茨基主义》
作者:美国拉特格斯大学教授、拉美问题专家、美国社会民主党党员 罗伯特·杰克逊·亚历山大(1918—)
结稿于1972年9月
商务印书馆 1989年9月第1版 第1次印刷(北京)
统一书号:3017·340 译者:高* 涂光楠 张森根
[根据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出版社1973年版译出]
《[古巴篇] 古巴托派、第四国际与卡斯特罗革命》笔记提要
黔进派
2006年6月草草整理
本篇要告诉人们,对一场社会革命应该注重估计它的客观性质和它所处的国际关系,而不是一味地对某些领导人抱有幻想。
古巴托派最终走向一场悲剧,实际上古巴托派比其他工人国家初期的托派更热情地支持政权(中国托派1952年以前也批判地支持中共政权),乃至于在这个小岛上的托派全被老卡关起来的时候,第四国际的几个派别还都热情地支持卡斯特罗政权,包括国际统一书记处派和国际波萨达斯派,而国际委员会派却得出了极左的结论,认为古巴是波拿巴主义的小资产阶级政权、是国家资本主义,结果在政治上就右倾了。
古巴最高领导人中确实有一些人同情托派,但他们不是自己克制住就是失踪,或者干脆神秘地离开,比如真诚的切·格瓦拉,他曾经在一次公开讲话中错骂了托派,后来居然又公开向托派道歉;又比如老卡自己,他年青时就是一个前托派分子建立的革命组织的成员;还有一个同情托派的重要的军事领导人,叫什么西什么富恩的,1959年革命没多久就干脆失踪了。
实际上,这些与托派的丝丝缕缕都不值得我们去抱有幻想,以为他们会宽容托派,人的真诚与同情心必然要让位于国家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这正是古巴托派最终被一网打尽的原因,也正是切格瓦拉默默地离开古巴的原因。
实际上,古巴1959年革命只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其动机也是资产阶级的,它之所以转向社会主义革命,并不是托派压力的结果(确实,古巴革命工人党(托)是第一个在公开报纸上呼吁古巴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党),而是当时国际阶级斗争的矛盾压力的后果,古巴实行了一场具有反国际资本奴役性质的革命,就必然要倒向苏联阵营,却不能倒向西方阵营,在美国南岸90公里远的小岛国更不能走中间道路——因为东西阵营的对峙的强大压力排挤了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道路选择权。
另外,一个具体因素是早在1959年革命刚落下帷幕时,老卡的七二六运动就与古巴的斯大林主义党派合并了,老卡政府不可能没有斯大林主义性质,使得托派与老卡政府一开始就存在紧张关系。
这样,清除托派影响,最终与克里姆林宫保持政治一致,就成为必然。
(1460字)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