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沒來由的否定
今年中秋,和過去兩三年一樣,沒有回家烤肉也沒有月餅吃,甚至因為人在國外,也沒有和好友們相聚。
過節沒有應景的東西吃,總覺得自己有點可憐,但又只能怪自己挑剔。雖然國外的超市或韓國超市也會賣一些蛋黃酥、台灣零食,但這些都不是我慣常吃的牌子,不如就過個沒有中秋的一年。
中秋前跑了一趟韓國超市,沒想到就在入口看到一箱箱堆得高高的麻豆文旦,箱子外印刷著繁體字介紹,非常顯眼,看了一下標籤和箱子產地,確實是台灣產地沒有錯,馬上拍下來,和親朋好友分享這個海外大發現。
很快收到母親的回覆,我事先沒有想到她會質疑產地來源真實性和價錢,但這樣的質疑和否定的態度卻有不在意料之外,看著她的訊息,只覺得傷心不起來,甚至覺得,啊他的三個孩子裡,果然只有我會收到這樣的訊息。
「太棒了吧!」「社團好玩嗎?」「出國很棒啊!」這類的句型只會出現在我家的母親和兒子的對話之中,一旦聊天的情緒價值用罄,面對我和妹妹剩下的都只有「早一點回家」「那有什麼好玩的」「沒事不要亂花錢」。
有時候在想,這樣否定我的意見、我的想法,究竟對於母親而言有什麼樣的意義呢?我看著圖片裡的文旦,原先的興奮感快消去一半,對萬事萬物的好奇心是否在這歲歲年年累積的每一句無聊中,被壓抑到難以找尋。
我有時候也想,母親是否對我有著很深的恨又或是嫉妒她自己不自知,她希望我穿的樸素,但她說自己年輕會穿短裙;總叫我不要跟朋友到處跑,卻告訴我她年輕時跟著救國團到處玩,上大學後每每提醒我不要學歷比父母好就可以否定母親的權威。
這麼多年過去,我沒有再反駁中秋前一點也不適合團圓的對話,也沒有想要查證來源,我可能也怕一切只是證明母親說的這一切才是對的。
在感覺之前存在著否定的高牆。幾乎沒有被父母問過喜歡什麼、討厭什麼,為什麼喜歡?為什麼討厭?你想要什麼?你想怎麼做?我們都沉默,我們都否定;我說不出我的喜歡、我的討厭,我所想要的,然後聽到他們說,那太好了、我支持你的選擇。我想要的也不過是一點點的肯定就好。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