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精華 25 年給了農業,曾國旗從「被看衰」到成為「小農靠山」,打下花東有機農業根基
烈陽照在曾國旗黝黑的皮膚上,是從農 25 年累積的歲月刻痕,也換來務農的收穫與榮耀。25 年前,他是一個對務農毫無興趣的年輕建築人,因為父親一場意外只好返鄉接下農事。歷經外界質疑、資金困窘的考驗,曾國旗不但榮獲十大神農獎,還包辦三大產銷班、合作社運作,契作面積更由 2 公頃擴展到 133 公頃,包括稻米、雜糧到柚子等,成為許多小…

木耳是我的貴人!吳厚德 27 年與黑暗共舞,走出有機養菇之路,研究員都誇讚
讀書時迷失在幽暗的台北,他返鄉改建家中的養菇場,從無毒栽培到有機認證,轉型陣痛期只求不虧錢,只想「有多少力、做多少事」,誤打誤撞在無光的養菇場摸索。如今他已是花蓮有機菇農的楷模,證明有機木耳能夠有一片天地,在他精心照料下黝黑得發亮。

農墟也結業|美孚橋底營運 13 載 「租約期滿」遭政府收地 開荒農夫嘆:「點解要扼殺?」
在美孚農墟默默耕耘了十多年,卿姐說疫情後,受經濟下行、移民潮、北上消費夾擊,生意跌了一半。青年會雖曾舉辦活動,又為攤檔加設帳篷、射燈等,奈何成效不大。卿姐覺得現在「每個行業都有困難」,不能因經濟環境一改變「就將啲嘢斬晒」。她形容農墟是不少農場收入主要來源,現時每周固定的有機農墟只有中環和大埔,失去直接銷售渠道,對農夫…

《自然》发文:农场越大,生态越差!大规模有机农业的常规化之殇
然而,市场仅仅笼统地将它们的产品都归为“有机”,不仅让消费者无法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也让更加环境友好的小农场感到不满——这些大农场不仅降低了有机农业的环境门槛,让有机农业越来越像常规农业,而且在市场和政策上进一步挤压小农场的生存空间,让小农场的生存愈加艰难。

維護「前現代」生態:英國長腳秧雞的農業保育案例
這是一項成功保育並且推動農業改革的案例,長腳秧雞被成功塑造成旗艦物種,並且聯合了不同的社群,凝聚保育意識,翻轉政治生態與經濟實踐。其中數學模型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它是科學假說的證明,可以用來經營管理,同時,它也具有展演性(performativity),作為一個維持新秩序、展示科學力量、生態可以......

第一站 有機蔬菜農園
第一家WWOOFing的有機農場是位在奧克蘭市區西北方的Kumeu小鎮,Kumeu的鬧區大概就像一條省道兩旁聚集了些商店、餐廳、超市、診所、圖書館及賣場等,範圍約一百多公尺,其他地方就都是散布的農莊,因為這風大,所以家家戶戶都會利用兩三層樓高的樹牆擋風,這邊的特產應算是葡萄酒及...

SoLaWi 團結耕作
新鮮應季蔬菜星期四下午,小鎮有個小市集, 販賣新鮮蔬菜和食物, 經過阿姨的介紹,才知道原來是有機蔬菜攤位, 並來自附近的農莊。這農莊大概十年前以一個新的形態 SoLaWi 來經營。今天剛好想到。剛剛去小市集買了些新鮮應季蔬菜。來自 Gärtnerhof Oberweyer 官...

食材場勘 | 🐔我家吃的雞蛋🥚
認識入口的每種食物栽種生長的過程,是對身體的負責。希望能善待自己,也善待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