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book icon

Chin

@chinhu

以前讀巴爾扎克的小說時,覺得他對人性的描寫很深刻。

他在小說裡呈現了19世紀經濟制度的全貌。

婚姻、教育、社會階級,全都被財產制度編織起來。

皮凱提的《資本與意識形態》也參考了19世紀歐洲經典,小說就是記錄不平等如何滲入每個人生活的證據。

#資本與意識形態

以前讀巴爾扎克的小說時,覺得他對人性的描寫很深刻。

他在小說裡呈現了19世紀經濟制度的全貌。

婚姻、教育、社會階級,全都被財產制度編織起來。

皮凱提的《資本與意識形態》也參考了19世紀歐洲經典,小說就是記錄不平等如何滲入每個人生活的證據。

#資本與意識形態

我有一份高於本地平均薪資的工作,同時又支撐寫作並正嘗試創業。剛剛聽到專門收稿費的銀行app錢入袋聲音,結果一看是3元的利息(差點沒飆淚)。靠著工作的薪資,可以一個人過得不錯,獨旅歐洲時能搭商務艙,但靠寫作目前還是很難變現,而且又有和別人的承諾。

我有一份高於本地平均薪資的工作,同時又支撐寫作並正嘗試創業。剛剛聽到專門收稿費的銀行app錢入袋聲音,結果一看是3元的利息(差點沒飆淚)。靠著工作的薪資,可以一個人過得不錯,獨旅歐洲時能搭商務艙,但靠寫作目前還是很難變現,而且又有和別人的承諾。

身為文字工作者,我很幸運曾經歷過AI尚未盛行的時代,那時我們用創意發想企劃、撰寫文案。


為了寫出一份採訪大綱,需要大量閱讀資料。也因為這樣,在查資料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設計問題、如何讓對談對象感受到尊重。


我從不反對廣義上的文字工作者以AI輔助部分工作,但當我看到明顯出自AI的語句被拿來作為採訪內容,會覺得對受訪者極不尊重。進行採訪時,每個問題都必須有明確目的,必須設身處地理解受眾的語言,挖掘他們真正好奇的事,而不是單純為了導向某種意識形態的結論。

身為文字工作者,我很幸運曾經歷過AI尚未盛行的時代,那時我們用創意發想企劃、撰寫文案。


為了寫出一份採訪大綱,需要大量閱讀資料。也因為這樣,在查資料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設計問題、如何讓對談對象感受到尊重。


我從不反對廣義上的文字工作者以AI輔助部分工作,但當我看到明顯出自AI的語句被拿來作為採訪內容,會覺得對受訪者極不尊重。進行採訪時,每個問題都必須有明確目的,必須設身處地理解受眾的語言,挖掘他們真正好奇的事,而不是單純為了導向某種意識形態的結論。

我有時候會突然想吃飛機餐,然後就去便利商店買微波食品

我有時候會突然想吃飛機餐,然後就去便利商店買微波食品

巴黎的幻滅

巴爾札克的外省人

始終不認為是自己看錯人,而是當對方的社會歷練差距太大,處理事情的方式就會不一樣。加上我一直不是一個不功利的人,只是很懶得社交,我願意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但我認為工作上很多眉眉角角是看一個人從小到大的養成,未必是能全部複製。

始終不認為是自己看錯人,而是當對方的社會歷練差距太大,處理事情的方式就會不一樣。加上我一直不是一個不功利的人,只是很懶得社交,我願意分享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但我認為工作上很多眉眉角角是看一個人從小到大的養成,未必是能全部複製。

不算始終待在文字工作的第一線,但也從未真正離開過。十年前接過影子寫手的案子,意識到應該更珍惜羽毛,就沒有再繼續了。工作上曾接觸過一些有知名度的人,不過我不把那些經歷當作人脈。即使偶爾被欣賞,我一直有個小堅持,不以品牌名義接任何形式的案子。
品牌不等於我個人,如果內容或品質處理不好,容易造成同事或合作方的困擾。這些年長期都在企業裡做行銷,有一些出版方向(非個人)正在醞釀,也希望接下來能朝著目標前進,願意開始累積屬於這個階段的人脈與作品。最近受到茨威格說的『島嶼出版』所激勵。

不算始終待在文字工作的第一線,但也從未真正離開過。十年前接過影子寫手的案子,意識到應該更珍惜羽毛,就沒有再繼續了。工作上曾接觸過一些有知名度的人,不過我不把那些經歷當作人脈。即使偶爾被欣賞,我一直有個小堅持,不以品牌名義接任何形式的案子。
品牌不等於我個人,如果內容或品質處理不好,容易造成同事或合作方的困擾。這些年長期都在企業裡做行銷,有一些出版方向(非個人)正在醞釀,也希望接下來能朝著目標前進,願意開始累積屬於這個階段的人脈與作品。最近受到茨威格說的『島嶼出版』所激勵。

《昨日世界》:沉默的教養與文明的回聲

茨威格將自己定義為一個「歐洲人」而非使用德文的奧地利人或是奧地利的猶太人,他筆下所描述的維也納文化與德國文化之間存在著微妙卻明顯的差異,透過他的文字,也得以重新審視所謂身份認同的複雜性。

《私人圖書館員》:在知識與身分間藏身的女性

這本書沒有過度戲劇化的設計,但由於主角本身的背景導致她不敢正常戀愛生子(擔心傳承到黑色肌膚),書中對於愛情的敘述雖沒有煽情催淚的語句,卻又帶有一種孤獨感,靜靜地、潛移默化的敘事力量。

剛從獨旅回來的71歲父親,昨晚把旅行筆記部分傳給我看,詢問我意見,但我已經吃了安眠藥,回答的口氣不是很有禮貌,也沒有辦法很認真閱讀。


今天早上閱讀了一下,他的文筆比我想像中流暢,我覺得以71歲的老人而言已經很精簡。我曾不小心翻過他初中的日記,當時就覺得內容頗有幽默感。


雖然我不太認同他的生活方式,但我想,我大概也遺傳了他那種有點幼稚、只在意文化細節的執念。(我媽更是一個注意生活情調的人)

我突然想,若真要孝順,該為家人開一間出版社。

剛從獨旅回來的71歲父親,昨晚把旅行筆記部分傳給我看,詢問我意見,但我已經吃了安眠藥,回答的口氣不是很有禮貌,也沒有辦法很認真閱讀。


今天早上閱讀了一下,他的文筆比我想像中流暢,我覺得以71歲的老人而言已經很精簡。我曾不小心翻過他初中的日記,當時就覺得內容頗有幽默感。


雖然我不太認同他的生活方式,但我想,我大概也遺傳了他那種有點幼稚、只在意文化細節的執念。(我媽更是一個注意生活情調的人)

我突然想,若真要孝順,該為家人開一間出版社。

一種認同

這篇文章寫於候診時,也許思考上會有些漏洞。

不喜歡被說傲嬌,這樣別人會覺得我是不是會欺負人,但我生活中根本只有吃虧的份。

不喜歡被說傲嬌,這樣別人會覺得我是不是會欺負人,但我生活中根本只有吃虧的份。

我在寫作這條路上已經持續經營了約十年,如果你也是寫作者或編輯,剛好也在找撰稿或校對的夥伴,希望有機會認識彼此。


也想多認識理念相近的朋友,說不定未來能一起合作🙏🏻🙏🏻

我在寫作這條路上已經持續經營了約十年,如果你也是寫作者或編輯,剛好也在找撰稿或校對的夥伴,希望有機會認識彼此。


也想多認識理念相近的朋友,說不定未來能一起合作🙏🏻🙏🏻

最近在讀《私人圖書館員:貝兒與摩根大通》。主角貝兒是一位有黑人血統、卻選擇「隱藏身份」進入上流社會的女性,成為金融巨頭摩根的私人圖書館員。

最近在讀《私人圖書館員:貝兒與摩根大通》。主角貝兒是一位有黑人血統、卻選擇「隱藏身份」進入上流社會的女性,成為金融巨頭摩根的私人圖書館員。

關於社群上討論的女性主義

依照建議,我把threads合併寫了。

一直以來,我在私下的社交圈中,總是扮演付出的一方——我常常比別人更早掌握資源,也願意主動分享,甚至協助他人完成工作。


但這樣的性格,偶爾也讓我在不對等的關係裡受傷。我經常覺得,自己不夠市儈、不夠會爭取,導致許多原本屬於我的,最後也不敢開口要。


如果有人在言語上冒犯了我,我會直接說出來,不讓事情被無限上綱。若真的被冒犯,我會選擇不再主動聯絡。對我來說,在某些關係中,什麼都不做,是一種必要的界線。


另外:我還在找願意分享專業、價值觀相近的人,無論是交流還是合作形式都歡迎和我聊聊。

一直以來,我在私下的社交圈中,總是扮演付出的一方——我常常比別人更早掌握資源,也願意主動分享,甚至協助他人完成工作。


但這樣的性格,偶爾也讓我在不對等的關係裡受傷。我經常覺得,自己不夠市儈、不夠會爭取,導致許多原本屬於我的,最後也不敢開口要。


如果有人在言語上冒犯了我,我會直接說出來,不讓事情被無限上綱。若真的被冒犯,我會選擇不再主動聯絡。對我來說,在某些關係中,什麼都不做,是一種必要的界線。


另外:我還在找願意分享專業、價值觀相近的人,無論是交流還是合作形式都歡迎和我聊聊。

我不會評書,我寫書評,因為我不會表演。

www.savoirtw.org/art...

我不會評書,我寫書評,因為我不會表演。

www.savoirtw.org/art...

週末雜談|下雨了

原來今天是週六

我很不喜歡討論小說時評論者說「這是魔幻寫實」、「有點寫實主義」、「後設小說」、「屬於新浪潮風格」,卻完全沒有提到小說本身真正值得討論的內容,或是自己的主觀閱讀感受。

如果是以推廣文學的角度來看(雖然我不一定有資格這麼說),需要用大眾能理解的語言來談小說,而不是堆砌一堆風格名詞來顯示自己讀得多、懂得多。

這就是我一直很討厭註釋的原因,還有antisense 手札的概念也是此。

例如有些人會爭執一件戲服是維多利亞還是愛德華時期,有煙火氣的人就知道不是每一個東西都能以時代完整切分。

我很不喜歡討論小說時評論者說「這是魔幻寫實」、「有點寫實主義」、「後設小說」、「屬於新浪潮風格」,卻完全沒有提到小說本身真正值得討論的內容,或是自己的主觀閱讀感受。

如果是以推廣文學的角度來看(雖然我不一定有資格這麼說),需要用大眾能理解的語言來談小說,而不是堆砌一堆風格名詞來顯示自己讀得多、懂得多。

這就是我一直很討厭註釋的原因,還有antisense 手札的概念也是此。

例如有些人會爭執一件戲服是維多利亞還是愛德華時期,有煙火氣的人就知道不是每一個東西都能以時代完整切分。

我一向比較老派,不習慣說自己多厲害,中國求職節目《非你莫屬》很多面試者頭頭是道:「別人說我很厲害」。

這種事,還是讓別人來感受比較實在,提出證明比自己講的更有說服力。

我一向比較老派,不習慣說自己多厲害,中國求職節目《非你莫屬》很多面試者頭頭是道:「別人說我很厲害」。

這種事,還是讓別人來感受比較實在,提出證明比自己講的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