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式驗證框架:數位世界的「身分」到底是什麼
IPFS
從登入到申請服務,現代社會幾乎所有的流程都建立在「驗證身分與資格」之上。
然而當代很多「數位身分」方案,只是將紙本證件搬上網路,因而產生了各種隱私、詐騙、侵犯人權的問題。
我和夥伴在研究數位身分與驗證。最近會陸續發表一系列文章,從「身分」這個制度性的問題出發,討論在使用各種數位功能與公共服務時,該如何確保自己的權利不被削弱。
這些討論會觸及 Self-sovereign identity (SSI)、Verifiable Credentials (VC) 等技術詞彙,但重點不在技術,而在於數位時代的「身份」、「驗證」概念如何改變。
這幾篇文章會討論:
在數位時代,怎樣的「身分」框架,才能讓使用者確實行使權利?
為什麼在數位時代,沿用紙本的驗證與身分思維,反而可能更危險?
以使用者為本,真的就安全嗎?制度應該如何因應釣魚、強迫性驗證、新型壟斷?
在這些問題中,制度與國家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如果你關心制度設計、權利保障、隱私,這可能是個開始一起討論的起點。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