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重建2|啟華魚蛋 看淡前景 謝絕回遷 斥市建局「斷搶」 貼標語被兇或犯國安法
文|集誌社記者
清晨時份,天還未全亮,位於南角道的「啟華魚蛋公司」已經運作。負責人細哥將冰鮮魚放進機器,起出魚肉,再將魚肉碎、調味料放進攪拌機,加入冰塊調節溫度。魚肉漿製成,再放進唧機唧出一粒粒魚蛋,浸至硬身後,放進大鐵鑊中油炸。
早上 8 時許,另一負責人成哥在附近放狗後抵達,待隔壁的咖啡店開門,便上前幫忙把餐牌搬出店外,滿足地呷一杯咖啡。登上寫有「啟華魚蛋批發」的客貨車,出發送貨,中午前返店,擔張椅子,坐在店門外與路過的街坊聊天,或與朋友在工場內打麻將。
這片南角道獨有的風景,將隨重建消失。隨衙前圍道及賈炳達道重建計劃收地展開,啟華魚蛋將於九月底最後一次開機做魚蛋、十月中光榮結業。面對重建,這名豪爽的大叔也流露不捨:「呢柞街坊,四十幾五十年,真係個感覺,係好似係兄弟姊妹咁⋯⋯大家嗰個感覺、嗰個友誼,喺邊度都攞唔返。」
五十年潮州魚蛋興衰
63 歲的成哥陳金成是潮州人,父親當年賣魚為生,七、八十年代工場生意最為興盛,成哥憶述當時街邊小販檔、小食店繁多,食物又沒那麼多花款,離不開豬皮魚蛋、生菜魚肉。那時早上五時多開舖,「啲人好似搶咁,驚死你冇貨畀佢」,有時需求太多,「起貨起唔切」,就會先給客戶部分,着他「晏啲再嚟攞」。整條街也不獨啟華於清晨時份運作,其他餐廳、士多、五金舖也在六、七點開店,很是熱鬧。
全盛時期,店舖內有十多個員工,分早更、夜更工作,輪流製作魚肉、炸魚蛋、魚片、白魚蛋——早更炸過魚蛋後,夜更會再翻熱,待送給客戶時「全部都係熱辣辣」,一日可以製造 7,000 至 8,000 斤貨,「真係唔停,做到你驚」。
2000 年後,面對內地貨競爭、本地漁獲減少,店舖的產量也下降,不再分早晚兩更,產品亦減至魚肉和炸魚蛋兩款、一日 1,000 至 2,000 斤貨。魚蛋早上製成後便放進雪房待送,「性質唔同晒喇」。
店內有一部當年以約 10 萬元從日本訂造的魚肉分離機,鮮魚放進去,便可分開魚肉和魚皮,成哥估計全港不超過四部。起出魚肉後,混合調味料放進攪拌機打成魚漿,並加入冰塊免過熱,其後以唧粒機唧出魚蛋,油炸、放涼後放入雪房。
看不到前景的投資
成哥憶述,三年前得悉要重建一刻,「一片空白,唔知諗咩好、唔知要點做」,腦裡冒出很多問題、也很緊張:「第時要點做呢?」大約一年後消化了重建一事,幾兄弟開始嘗試覓舖,找到火炭一個工廠大廈單位。舊有的機器,許多「一搬親係用唔返」,空氣淨化系統等又要重新設置,連同重置凍房和各種機器,大概要投資 2,000 多萬元。
「好彩當時冇落訂。」公布收購價後,幾兄弟商量過,還是覺得這項投資回報率年期太長、風險也太大:「成 60 歲人,仲走去再重新嚟過起步,再投資成 2,000 萬一門生意,當我哋可以捱到 70 歲,你話嗰 2,000 萬依十年可唔可以回得返嚟吖?真係睇唔到個前景。」
原本如留在原舖,成哥打算做到讓曾學過幾年的兒子接手,但要大額投資轉到新環境,他們對前景也沒有信心。想到將來要為尾數「找數」的也是這些子侄,不如索性光榮結業:「唔好畀咁大壓力啲後生仔好過啦,你夾硬嚟,吃力不討好。」
不設工場的「回遷」邀請
與啟華魚蛋同位於南角道、有逾 70 年歷史的源茂興記茶莊,同樣選擇光榮結業。市建局沒有邀請源茂興記茶莊回遷,不過就曾與啟華魚蛋接觸。成哥說,市建局曾表示可提供單位讓他們回遷,但表明只能做零售,意味本來自設魚蛋工場的他們,要另覓工場、再運返回遷店舖售賣。
「你話好唔好笑吖?係咪傻吖?⋯所以我哋都費事睬佢,直情都唔諗佢」,成哥冷笑。他說由入行到今時今日,啟華由始至終也主要做批發生意,供貨予車仔麵檔和小食店;至於零售生意「都唔知道有冇一成」,多數也是舊街坊或客戶專誠開車來買,「佢哋話第二度食唔返」。
店舖所持是食物製造廠牌照,成哥說曾問市建局職員,「你唔畀工場我,要我售賣,我做咩呀?我都擺唔到機器、做唔到魚蛋,你叫我賣乜嘢呀?」對方無法回應,只說會為他們安排,最後也不了了之。「你收我舖,你都知我牌照係咩牌照啦,啱唔啱呀?所以嚟講,市建局做啲嘢,就各有各做,每一個人個部門唔知第二個人做緊乜嘢」,成哥大感無奈。
反對無效
教成哥感不滿的,還有市建局的收購價。2022 年 5 月人口凍結時,樓市仍然高漲,但其後樓價持續下跌,市建局至 2023 年 9 月刊憲後,再相隔七個月才於 2024 年 4 月公布收購價,教成哥大失預算。他也不滿,市建局稱因衙前塱道商舖人流較多,故該條街每呎收購價比南角道的高出 2,000 多元。「買餸梗係人多啦,夜晚去行,睇吓多唔多?」成哥說來仍然有氣。
成哥續說起,2019 年曾有地產商想收購啟華的舖頭,出價 3,200 多萬元,「我哋諗住自己做生意,點解要賣舖啫?兼夾係祖業,梗係唔賣畀佢、由得佢啦」,怎知數年後,市建局來收購,出價 2,600 萬,這次他們沒有選擇,只能「焗賣」。「你話吖,地產商出咁嘅價錢,我哋都有權唔賣呀!你市建仲出低過佢,一定要賣畀佢,你話幾無奈呀,真係斷搶㗎!」他激動地敲了敲桌。
不滿收購價過低,他也曾經和街坊去遊行請願,到過市建局和政府總部,但政府稱市建局不屬政府部門,無權影響其內部決策。成哥不忿:「政府話市建局唔係佢嘅部門,但你就畀個市建咁大嘅權力,我哋做市民反對都無效」,「你政府又可以幫佢手畀佢發展,要賣地畀佢哋、要畀地佢徵收土地?𠵱家叫強搶呀!」
去年 10 月,一眾街坊曾在群組商議行動,於龍崗道、南角道、衙前圍道一帶貼標語和掛橫額,抗議市建局出價過低、強搶民資。不過晚上貼完,翌日中午便有市建局職員來撕,食環署人員亦上前勸喻,指是煽動民情、可用《國安法》拘捕,「如果你唔摵有機會畀人告㗎」,警察也前來拍照。「咁我哋見到咁樣嘅情形,自己搣囉⋯⋯無必要呀。」
冷清的街道、失業的「街坊保長」
決定結業後,啟華一直供貨的 70 多間食店,不少也嘆可惜,問可以去哪找到類似來貨。「你話要一模一樣嘅貸色,就一定係冇㗎喇,類似嘅就一定有嘅。」成哥有信心地說,店舖所製魚蛋,至少八成為魚肉、不足兩成為調味料和粉,真材實料,在香港買少見少。
最近十多二十年,店舖生意減少,早上起貨、送貨後,下午便開始清閒,成哥便坐在店舖外,與路過的街坊「打牙骹」、約朋友打麻將消磨時間。訪問期間,每個路過的人都幾乎認識成哥,與他說上兩句,「啲街坊叫我做街坊保長,有咩事搵阿保長啦!」成哥自豪地笑了。「條街有咩事呢,就多數經過我,搵邊個邊個,『喂見唔見呀邊個,你見到同佢講聲我搵佢吖!』」
但隨重建展開,這街坊保長大概也要「失業」。「以前好熱鬧㗎,行過又傾兩句說話、打吓招呼,好多街坊喺度,個感覺係好好、好舒服。但𠵱家坐喺度呢,坐咁耐都係一個街坊咋⋯⋯好悶呀,冇晒嗰個氣氛。」成哥說,今年初開始,附近住客和商舖陸續遷出,至七、八月,整條南角道只餘約五間店有營業,「就更加感覺得到,條街好冷清。」
無法重現的街坊情誼
成哥的住所是重建範圍之一,他曾嘗試尋覓同區單位,但始終不合意,將與貓狗一同搬往大埔村屋。「唔住嘍,九龍城畀我嘅感覺,已經係冇晒㗎喇,啲舊街坊冇晒、啲人情味都冇埋,覺得冇咩好留戀」,他語氣盡是唏噓。「都唔想留返喺九龍城⋯點解呢,九龍城畀你嘅感覺,已經係兩回事、兩個天地。」
自 20 歲到啟華魚蛋工作、搬來九龍城,一住就是 40 年,成哥最不捨的就是這裡的回憶。「呢柞街坊,四十幾五十年,真係個感覺,係好似係兄弟姊妹咁。」明明沒有血緣關係,但有街坊家裡煲湯,會特意下樓盛一碗給他喝;看着街坊的子女結婚生子、孫兒也讀完中學,就如看到自己的子女一樣。「依個感覺呢,係積聚落嚟,唔係一時一日咁。」
將來街道兩旁建成住宅大樓、新式商舖,「冇㗎喇,一定冇𠵱個感覺」。「冇㗎,積聚咗幾十年,大家嗰個感覺、嗰個友誼,喺邊度都攞唔返。再搬去第二區,有冇話四十年?冇㗎喇。人嚟講,好話唔好聽,𠵱個四十年,已經叫做好夠㗎喇。」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