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讀不食子|菅野久美子的「『拋棄』母親」

居然感覺好久沒有用文字表達了,其實也不過幾天,何況我覺得製做手工藝品也是一種不同的語言表達。
才發現這世間已經有太多的東西無法用語言來表達了,面對很多內與外的情感,似乎語言才是最蒼白的。以前也沒有覺得這有什麼,現在看來,語言除了是交流的工具外,更是操控不可或缺的一環。常想,如果我沒有語言,或聾或啞,不知道人生中會不會有曾經或者現在的坎坷不平。
機緣巧合,從社交媒體上看到這本書,於是買來讀。想著,這打著引號的「拋棄」二字何以謂之?於是,也就走進了菅野久美子的世界。
母親是會變形的怪獸
菅野久美子的童年在她的形容中彷彿是打著陽光的日本恐怖卡通片,對外陽關燦爛,笑容明媚的母親,在關上門的一剎那就變成殺人狂魔一樣,會去手墊著毛巾掐久美子的脖子,直到她幾乎昏死過去;或者將三四歲的久美子的頭壓入灌滿舊洗澡水的浴缸裡,在她快要淹死的邊緣再把她拎出來⋯⋯一切的一切都在久美子的筆下成為了畫面感很強的、一幅幅生死關頭的回放,而施暴的人居然就是久美子的母親。
有了弟弟之後,久美子就被忽視了,扭曲的是,備受忽視的久美子竟然開始「渴望」被母親虐待和折磨的上述時刻,因為只有那個時候,母親的注意力才是完全在久美子身上的。
從幼兒園開始,久美子的母親就好像是一個打不敗的無敵怪獸,無論久美子想到怎樣的方式對抗,都會被拆穿,然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可是,久美子成年之後,母親就突然軟了下來,變成了什麼都做不了而需要兒女幫助的人。對於久美子而言,母親就好像是會變形的怪物,從兒時的不敗之身還能一下再變成暮年後理所當然的需要照顧,無論怎麼變,都一定緊緊捏著久美子的七寸。
於是,才有了所謂的「拋棄」。
究竟是誰拋棄誰?
38歲那年,久美子覺得要下筆把自己於母親的恩怨寫出來,因為那時候她已經是小有名氣的記者了。印象特別深的是,當久美子將自己從小受到的母親的折磨和虐待寫出來並發給編輯的時候,編輯急急來簡訊,問到,「您母親也訂閱了我們,請問還是要發這些文字嗎?」久美子斬釘截鐵說「發」之後就癱軟在地上,從那之後,她再也沒有收到母親的任何消息。我不禁想,究竟是誰拋棄了誰?
在將童年細節公布於媒體之前,久美子並沒有跟惡魔母親斷絕聯繫,然而,她說出童年經歷之後,母親從此「消失」。我再問,究竟是誰拋棄了誰?
其實,在久美子還三四歲的時候,她就已經被拋棄了,被母親、父親和社會拋棄。直到她終於有勇氣說出屬於自己的真實時,還要背負著害怕社會對她的評判,覺得她「拋棄」了母親。
虐待的相似性
即便久美子的母親重男輕女,也在後來婚姻出問題之後對姊弟倆展開了同時虐待,比較突出的就是她開車載著久美子姐弟做出用車「自殺」的行為,比如撞樹啊衝懸崖峭壁這類的。這一細節讓我想到了另外一本書👇

史蒂芬妮•胡是馬來西亞華裔,移民美國後史蒂芬妮父母開始對孩子們虐待。母親的打罵就不說了,而父親的虐待其中有一項就是開車載著史蒂芬妮向著懸崖峭壁猛踩油門,然後在將死的邊緣猛打方向盤。這種方式真的很令人厭惡。🤮
由於童年受到的虐待和拋棄,史蒂芬妮患上了複雜性創傷後遺症,終其一生都在與之battle。
有時候我對於孩童虐待的方式竟然有離奇的相似性這一點總是心懷質疑,不知道為什麼如此,也不知道為什麼不如此,畢竟,施暴者的內核也都是差不多的。只是通過書籍、文字看到這樣驚人的一致性,我還是感覺難以置信。🫢
最後,我也引用一短句久美子的話作為結語吧。
我人生中的苦難從未停息。所有苦於父母關係的子女,腳下的路一定都是遍佈荊棘、令人痛苦不堪。
但是,
我們有得到幸福的權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讀者送我情❤️❤️❤️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