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害怕犯錯到找到自由

Anne
·
·
IPFS
·

童年的錯誤恐懼如何影響我

以前工作出錯時,我總是害怕告訴客戶。
我怕別人知道我犯錯,怕被責怪,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專業。這種害怕讓我寧願選擇隱瞞問題,自己背負壓力,因為承認錯誤就像公開自己的失敗。

這種恐懼,根源來自童年。只要我媽知道我們犯了一點錯,她就會不停地責罵。從小就被灌輸犯錯是羞恥的觀念,讓我對犯錯產生強烈的羞恥感和恐懼。
我知道,這並非我家的特例,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成長背景。


職場中犯錯與誠實的力量

有一次,我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向老闆坦白。
老闆說:「誠實地告訴客戶,一起想辦法解決。」

這句話看似簡單,當時的我卻很難接受,因為害怕被責怪。
但我慢慢嘗試,誠實面對問題,告訴客戶實情,結果他們都能理解和體諒。


同事間的「怕被拖累」心態與結構問題

比起客戶,我更困擾的是同事間不願原諒錯誤的態度。
他們怕別人的錯誤會讓自己工作變得更難,甚至影響表現與壓力。
這種「怕被拖累」的心態讓職場氣氛充滿競爭與不信任。

起初我很討厭這種同事,覺得他們冷漠自私,後來才發現這並非個人問題,而是結構性的困境。
大家都被制度、績效和責任框架綁住,讓人難以坦誠面對錯誤。


教育與文化如何塑造我們的害怕犯錯

這一切回頭看,是從小學校教育就開始了。
學校只獎勵「答對的人」,從不教我們如何誠實說「我不知道」。
我們習慣把錯誤藏起來,因為「多說多錯」。

帶著這種恐懼,我們進入職場,遇到模糊不清的工作指令,選擇閉嘴不語。
這讓我想到哲學家漢娜.鄂蘭說過,錯誤並非因為我們笨,而是因為資訊不對稱。


人與AI:錯誤的本質與溝通的挑戰

這個觀點讓我想到現在工作中使用的AI。
很多人對AI有很高期待,覺得它應該無所不知、永遠正確。
事實上,AI也會犯錯。

為什麼?因為AI不是神,它只根據你給它的資訊來運算。
當輸入的資訊不正確、不完整,AI也會「腦補」出錯誤結果。
但人往往不自覺這點,容易認為自己提供的資訊是對的,或者期待AI能自動理解和補足一切。

這就是為什麼人和AI的合作需要良好的溝通和澄清,
就像人與人之間因為資訊不對稱會出錯一樣,AI也是一樣。


AI與人的互動,映照出人性的哲學課題

海德格認為,科技是人類存在的一種展現方式,它既是工具,也是放大我們理解與自由的手段。
善用AI,可以幫助我們梳理複雜資訊,改善決策,減少錯誤的發生。

但AI不會自動知道所有答案,必須人類提供清楚的資訊和反饋。
這提醒我,無論是人還是AI,面對錯誤時,都需要勇於溝通,敢於承認不確定,才能共創更好的結果。

Made by Bing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