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8
最近,歌手 Tyson Yoshi 和女友 Christy 於意大利完婚,美照和影片頻頻出現在 Threads 上,所以看了不少。
本身對 Tyson Yoshi 無甚認識,只知道他的胸肌很大;因為張敬軒和他的歌,才開始留意這個人,也對他有所改觀。坦白說,本來對他的認知就是一個會坦然承認自己看A片打飛機的富二代大胸肌肉男;現在對他的印象是有點好轉的,覺得就是一個直率且 I don't give a fuck 的大男孩,且難以想像地有紀律(其實大隻佬大多很有紀律,要不然真不可能練成)
婚禮賞心悅目,有應有的結束。未想,數天後卻在網上有一段插曲。
簡單來說,新娘的化妝師在網上發文說及自己寄了倉的化妝箱在轉機時沒跟上,因而需要在當地迅速搜購化妝品以完成工作,亦幸好任務順利完成。化妝師重點提及新娘的冷靜和給予他的信任和支援。該貼文一出,另一位化妝師便留言批評他不專業,以及以分享這種低級錯誤來搏取流量,語氣相當不友善。Tyson Yoshi 隨即回覆該留言,表示自己覺得老婆當天相當美,不明白對方吵什麼。二人隔空你來我往,火藥味濃,亦引發網民意見分歧,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人甚至直接批評新娘當天的妝容醜。
誰是誰非,難說。我只覺得各方都錯了重點,讓事情越發往錯的方向走;只因,大家都不再懂得或在乎說話的藝術。
試想,假使你是出席婚禮的賓客,會當面說新娘的妝容醜嗎?
美醜本來就是很主觀的事,化得再美,也總會有人不喜歡。然而,以往人們約定俗成地選擇避而不談,並非因為自我審查,或虛偽,或什麼歹念,單純因為沒有必要。參加別人的婚禮,就是給新人祝福,就算妝容有瑕疵也根本微不足道,更何況那或許只是審美標準不同?
但,網民還是說了,而且公開在化妝師的那篇貼文下說,讓所有人(包括顯然有跟進事件的新娘)都能看到。動機為何,旁人難以知曉;但除了單純貪口舌之快外,原因大概不怎麼善良。
同理,該與婚禮無關的化妝師又為何要發表那樣的言論呢?
往好的方向想,或許她只是想要對此事表達意見,覺得該化妝師的行李安排不夠專業。本來,這亦無可厚非,畢竟新娘的化妝師是公開發文,也就間接接受任何人留言批評。只是,該女子的言辭甚為不客氣(俗稱講嘢有骨)字裡行間讓人不免懷疑二人是否有舊恨。其留言最後一包『利申:唔識佢』更是有點此地無銀的感覺。讓本來可以是中肯甚至善意的批評變成帶刺、企圖傷人的利劍。
或許,她說的不無道理;該化妝師發文說及此番失誤,是要搏取其他。或許是流量,或許是植入化妝品廣告,或許是對客戶的感謝,也或許是要展示自己『執生』的能力。其實,這都並無不妥;現在的社交媒體不就是這麼用的嗎?所謂社交媒體,老早便是 marketing 工具了。只是,成也 marketing,敗也 marketing,用得好不好,最終還是要在行文/說話上考究的。
於我而言(自問對語言理解的能力不差)該新娘化妝師的發文主力是在表達兩件事:新娘的待人接物很讚,和自己的執生能力不錯。在回覆部分留言時,能感覺到他對把化妝箱寄倉一事並不覺得怎麼樣;他有需要寄倉的理由,但也承認或許可以重新看待這件事。
那個與婚禮無關的化妝師的發言,感覺倒像要引戰;且也確實做到了。如果,作為同行真的只想發表意見,語氣可以不用那麼 mean (香港話說,直到閪)也不用對她聲稱不認識的行家發文的動機諸多猜測。對方就算真的要利用發文來搏流量,用什麼手段都行,也都與你無關;而你做的,也不過是同樣不擇手段發文來蹭流量罷了。大家彼此彼此,不是嗎?
這些,都只是引言。
這時代的人習慣打字,卻又不真的懂得打字,且把三五知己之間的溝通模式應用到互不相識的公開網絡上,並享受這種錯誤溝通引發的各種情緒和衝突;在事情沒有發展到他們覺得無法收拾的地步,他們都不願停下。就算出事了,也只以言論自由為藉口,掩飾自己的不負責任。
說話,是得負責的。
人與人面對面交談,尚可看對方的眉頭眼額,且能注意到情緒細節,以調控自己的語氣、遣詞;電話上溝通,只聽聲音,已讓交談的風險增加不少。只靠文字,加上一堆符號、Emoji,更是把所有能用上的窺探渠道都堵了,無法理解對方的反應,猜度也困難。這樣的溝通,沒誤會是不太可能的。
偏偏,這世代都喜歡用文字,卻又不承認受較高教育的自己語文能力比上一代要差。
再者,或許因為互聯網的隱身功能,又或許是一堆自由主義所致,人們對發言變得肆無忌憚。彷彿,言論在過去的歲月被壓制,他們便有代替前人說話的權利,想到什麼,甚至還沒經大腦思考的,先『說』出來就好。這種衝動,甚至發展到今日到了白痴的地步;在 threads 上開個帳號公開說老婆的壞話,說老婆沒有 threads 看不到,卻不想自己的帳號名字是真名,帳號頭像是自己和老婆的自拍,演算法把貼文推到老婆的朋友圈⋯⋯隱身得大家忘了自己是隱身還是現身⋯⋯
像某網民說,說化妝師,我那年代都只聽過 Zing,是王菲的化妝師。那人雖是天后的御用化妝師,且享負盛名,卻甚是低調。那不是什麼怪事。在那個年代,絕大部分人都不會隨便公開發言,無論從事哪個行業。
但,這年代不一樣。大家趨之若鶩地使用互聯網作公關和宣傳平台,且必須以清晰的形象發言;一般是親民、友善,也有些 i don't give a fuck 的,但都同樣以『真面目』為模式。就算是那堆自稱 I 人的(包括我)也必須定期在網上發文,才有存在感以支撐自己的事業,甚至自己的人生。
不變的,是語言的重要性。因為,『人生是個公關的旅程。公關做得唔好,就食屎㗎喇。』而說話和遣詞不行,公關必然做不好,就必然食屎的啦。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