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4 為什麼我們很少真的在做「選擇」?

Jiawei 嘉煒
·
(修改过)
·
IPFS
·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灌輸一個觀念:你的人生是由「選擇」所構成的──你要選什麼科系、找什麼工作、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是,我們可能從來沒有認真想過,我們真的有在做自己的「選擇」嗎?

當我們面對選項時,那個做出反應的人,是我們自己嗎?還是那個我們內建了很久的、反射式運作的預設反應機制呢?這一定不是意志的結果,而是長期形成的習慣、逃避傷害的恐懼、教育歸訓的理所應當、不同文化與自然環境等模因(Meme)堆疊出的程式。當我們看似在做選擇的時候,其實只是在啟動這一系列的應激反應。

這就是卡尼曼所稱的系統一(System 1)與系統二(System 2)的區別。系統一是快速、直覺、自動的,是演化數十萬年累積而來的生存邏輯;系統二 是緩慢、邏輯、費力的,是人類文明發展後才逐漸進化出的意識處理區域。

我們一直生活在一場複雜而華麗的夢境中

問題是,大多數的我們,一生都活在系統一的自動駕駛中,甚至當我們以為自己在使用系統二時,也往往只是系統一的延伸。比如你很努力的去選擇一所學校,一份工作,甚至是在尋找伴侶的時候,你有各種的前置條件。很有意思的是,對於選擇伴侶這樣的事情,很多人描述自己為什麼喜歡一個人時,都會說,我也不知道,喜歡是一種直覺吧。但是這個直覺其實就是建立在系統一以及被包裝成系統二的系統一上。換句話說,你不是真的在選擇,而是在順從預設,並且因為預設的達成而感到滿足和欣喜。

這是生命最美妙又最殘酷的所在,也許我們的一生都活在一長段華麗又複雜的夢境中。

你有真的自己選擇嗎?Image Generated by ChatGPT 4.o

系統二:那個懶惰的守門人

系統二本該是人類意識的代表,是用來對抗反射、打破慣性、做出自主選擇的工具。但為什麼我們很少啟動它?原來,這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因為它太消耗能量了。

在以前,生存空間被自然與爭鬥過度擠壓時,通過進化選擇,規避危險,逃避傷害,保存體力以及傳宗接代,這些行為機制以最節能的編碼程式,被存入在系統一裡;在資訊洪流與高壓節奏的當代生活場景下,人們疲於奔命,這也讓人們更傾向節能,也就是「自動化」它把人們引向了兩個現實方向——那就是內卷和躺平。你不會每天早上花半小時決定穿什麼衣服、不會在吃每一餐前進行哲學式抉擇。這看似是必要的。但問題在於,我們習慣性地把所有重要的生命決策,也交給了那個懶惰的系統二時,它變得像一個只負責蓋章、不負責審核的守門人,看見來自系統一的建議就直接通過。這讓我們意識到,沒有意義感的放棄和死磕,都不是真的選擇。

更嚴重的是,我們對自己是否啟動了系統二毫無覺察。我們以為我們是理性的、清醒的、具有選擇能力的,但事實上,我們只是從眾、反射、跟風、逃避、模仿、補償、甚至是上癮,這讓我們跌落到意識自主的更低層次。

真正的問題不是你沒有選擇,而是:你已經失去了覺察和激活自己能夠選擇的能力。


如果你對意識與哲學系統感興趣,歡迎追蹤我的出版專欄。

歡迎加入《意志回路激活理論》(WCAT)——意識之旅

【Matters 中文原創版】【Medium 英文映射版】WCAT官網(理論發展概況)【X傳播站】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身心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Jiawei 嘉煒我是一位在邊緣中書寫的獨立研究者。 透過意志與意識的追問,我嘗試建立一套能夠穿越當下困境的思想結構。 我的連載,是一場對人類自由與文明未來的書寫實驗。 官网: https://wcat.world/zh-tw/ E-mail: [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意志簡史
24 篇作品

Vol. 22 語言:集體意志的引擎

Vol. 21 零散敘事與集體神話的語義躍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