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個NPC嗎?在資訊爆炸時代找回自我

watanabe
·
·
IPFS
·

當代人越來越像「NPC」,不是因為我們真的沒有靈魂、沒有選擇,而是這個世界的規則,正在潛移默化地將我們「格式化」。 從小我們被教導要遵守流程、背誦標準答案、考高分、找穩定工作、安靜排隊不出錯。社會不鼓勵探索,只獎勵服從;不讚賞獨特,只接納效率。久而久之,我們說著一樣的話、做著相似的事、追著差不多的生活目標。每個人都像是系統裡的一段程式,照著既定劇本,活得毫無波瀾。 但真正的問題或許不是「我們為什麼變成這樣」,而是—— 「這個世界,是不是從一開始就希望我們變成這樣的?」 一個不會質疑、不會拒絕、不會慢下來思考的人,是最容易被控制的。 也因此,願你我都能記得:你不是NPC,你還有選擇。只要你開始問「為什麼」,你就已經在掙脫劇本了。

為什麼大家都忘記自己想要做什麼了。

資訊過載,思考被替代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每天打開手機、滑開社群平台,就有無數碎片化的內容湧入大腦:誰吃了什麼、誰又發生什麼、什麼是流行話題、要跟上誰的觀點…… 我們被動接收太多,卻沒有時間內化,也懶得驗證真假。思考,不再是自主選擇,而是被演算法餵養後的“即時反射”。

➡ 思考變得稀有,是因為大家忙著回應,而不是理解。

行動焦慮,完美主義拖垮起點

當所有成功案例都被「濃縮」成30秒短影片,我們很容易誤以為:「如果我不是一下子就很厲害,那我就是沒天分。」

而這種「要嘛第一,要嘛放棄」的思維,讓許多人在踏出第一步之前,就選擇了退後。

➡ 不是不想努力,而是「不敢失敗」。

夢想與現實的落差,變得巨大

現代社會的高壓與高成本生活(房價、薪資停滯、內卷),讓許多人連「活著」都要精算。

當你每天為了三餐奔波時,所謂的夢想,往往顯得不切實際,甚至奢侈。

➡ 夢想不是不重要,而是被迫先擱置。

外部認同凌駕內在價值

我們活在一個「必須被看到才算存在」的時代。

社群媒體的讚、留言、轉發,變成衡量價值的標準,很多人做事不是為了實現內在價值,而是為了「別人會怎麼看我」。 久而久之,我們變得習慣迎合、取巧,而不是沉下心來慢慢思考:「我到底想成為怎樣的人?」

集體的虛無感正在蔓延

當社會體制失去信任感、當環境危機持續加劇、當努力不再保證有回報,很多人選擇的不是奮起,而是冷笑與逃避。

你可能常常聽見「躺平、擺爛、算了吧」這些詞,其實那背後都是一種深層的疲憊感:大家不是不想做,而是「不知道做來幹嘛」。

「難」不是因為人變懶了,而是世界變得更吵、更急、更壓迫。

但也許,真正的反叛不是去追逐什麼「偉大夢想」,

而是讓自己,在這樣的世界裡,仍願意緩慢地、深刻地去活著。

能思考,能感受,能選擇自己要走的那條路——這就已經是非常勇敢的事。

「難」不是因為人變懶了,而是世界變得更吵、更急、更壓迫。

但也許,真正的反叛不是去追逐什麼「偉大夢想」,

而是讓自己,在這樣的世界裡,仍願意緩慢地、深刻地去活著。

能思考,能感受,能選擇自己要走的那條路——這就已經是非常勇敢的事。

相信自己的可能信比什麼都來的重要。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身心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