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懦夫文化2.2:孟子远庖厨的伪仁——懦夫的责任转嫁
IPFS
一、表面上的仁心
孟子说:“君子远庖厨。”
解释是:君子有恻隐之心,不忍见到动物被宰杀,因此不应亲临庖厨。
看似充满仁爱,好像君子之心过于善良,以至于要避开血腥场面。于是,后世儒者赞美孟子“仁心仁术”,把这句话当作道德典范。
二、背后的逻辑
然而问题在于:
动物还是要杀的;
祭祀还是要进行;
肉还是要吃的。
孟子并没有否定杀生,也没有放弃肉食。区别只在于:宰杀由别人来做,自己不去看、不去管。
这就是典型的懦夫逻辑:
责任外包 → 脏活让别人干;
道德自洁 → 自己保持“仁心”形象;
利益照享 → 好处一点也不缺;
出事了 → 自己没有任何责任。
孟子口中的君子就是“只占便宜而不担责任”的王八蛋!
三、懦夫的伪仁
这种“仁”不是仁,而是懦夫的智慧:
既要口口声声说仁义,又要占尽便宜;
既要避免血污,又要维持享受;
既不敢承担,又要装作高尚。
这正是儒家一以贯之的手法:
孔子弃权,把沉默说成礼;
孟子远庖,把推卸说成仁。
同一根懦夫的藤,结出的只是不同形态的虚伪。
四、现实的讽刺
如果人人都学孟子“远庖厨”:
庖厨依旧要有人存在;
责任永远被转嫁到底层;
上层只需维持一张“仁义”的脸面。
这种文化,最后只会导致社会分工的虚伪化:
弱者流血流汗;
强者装模作样;
大家都说这是“仁政”。
五、结语
“君子远庖厨”不是仁,而是懦夫的伪仁。
它把责任转嫁给别人,把懦弱粉饰成仁义,把自私伪装成高尚。
这正是“懦夫文化”的典型一幕:
孔子弃权,孟子推卸。
他们共同构成了华夏两千年的懦夫正统文化。
——2025年9月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