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韓國商業電影為何年年是三大電影節展映寵兒?

发条辰
·
·
IPFS
·
編者按*嚴格意義上這篇文章也是2024柏林電影節的售後,借由入圍的《破墓》和《犯罪都市:鐵拳清算》探討韓國商業電影的類型結構。寫於2024年,2025年韓國電影在康城的全軍覆沒讓本文的分析也有些尷尬。

原文於2024年3月4日首發「耐觀影」

本文提及的電影/書籍除了《破墓》和《犯罪都市:鐵拳清算》外皆為大陸譯名

提到國際電影節中的韓國影片,觀眾的注意力幾乎都放在“電影大師”們的作品成就,比如在剛剛結束的柏林電影節,洪常秀憑借《一個旅行者的需求》再次斬獲評審團大獎。前幾年《燃燒》、《寄生蟲》的成就自然不必多說,再比如十年前樸贊郁、金基德、洪常秀等導演的穩定輸出,韓國文藝電影走向世界逐漸變成一個肉眼可見的事實。電影從來不單純是一件藝術品,就在文藝電影走向成功的同時,韓國的商業電影也逐漸變成了歐洲三大的寵兒和每年必不可少的選項。

自1980年由李鬥鏞執導的《避幕》入選威尼斯電影節和1996年分級制度的確立,韓國電影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期。如果說2010年代以前韓國還是在摸索類型電影的本土市場和用文藝電影試水海外市場,那麼2010年代中期韓國類型電影便真正開始走向國際。

戛納電影節作為電影行業一級市場的領頭羊,每年的電影市場和非競賽類展映單元都是類型電影的兵家必爭之地。戛納電影節有意識的將展映單元和午夜單元的名額分發給全世界的電影,亞洲一般會佔據1-2個。在2010-2014年間此單元的亞洲電影幾乎都來自中國;2011陳可辛《武俠》、2013杜琪峰《盲探》、2014張藝謀《歸來》,其中很難看到其它亞洲電影的身影。

但在2014年後戛納電影節或許是看到了中國商業電影的頹勢和愈發嚴格的審查,而選擇傾注更多的經歷在展映單元和午夜單元選擇韓國類型電影,因為它們的題材更多元,限制更少,也更適合影展高強度觀影下的“放鬆”。2014年改編自法國影片《單刀直入》的試水類型片《標靶》和2015年的驚悚電影《辦公室》都反響平平,直到2016年《釜山行》的出現掀起了喪屍電影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也讓世界看到了韓國類型電影的巨大潛力

在2016年《釜山行》、《哭聲》在戛納電影節大放異彩後,除了2020年疫情的原因,2016-2023年期間韓國類型電影再也沒有在展映和午夜單元中缺席。17年和19年的動作電影《惡女》和《惡人傳》、18年和22年的歷史政治驚悚影片《特工》和《狩獵》、21年和23年的災難片《非常宣言》和《寂靜》、23年的另一部入圍的恐怖懸疑電影《眠》已經是韓國2023年本土電影票房榜第十。雖然這些影片的口碑兩極分化,但在充斥著以強調個人作者性、情緒和氛圍的扎堆文藝片中,韓國類型片儼然成了一道靚麗的“影展減速帶”。在戛納電影市場方面,韓國類型片也都有很好的展示和結局,2023年韓國本土票房榜第一名的《首爾之春》和第八名的《千博士驅魔研究所》都是來自戛納的電影市場,並在此獲得了足夠的知名度和國際發行權。可以見得海外的助推是韓國類型電影的一大出路。

柏林電影節雖因其政治性和聞名,但在2020年後也為發展迅速的韓國類型電影留下了特別展映單元的席位。2020年《狩獵的時間》是韓國電影首次入圍特別展映單元,23年的《殺死福順》以及今年的《犯罪都市4》接連在柏林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收穫了不俗的口碑,《犯罪都市4》也是本屆為數不多來自亞洲的純商業電影。今年柏林電影節一共有5部韓國電影,除了《犯罪都市:鐵拳清算》以及前文提到的主競賽《一個旅行者的需求》外,還有論壇特別單元的紀錄片《為沈默者發聲》、新生代單元但已在去年釜山電影節面世的《沒事,沒事,沒事!》以及論壇單元的另一部純類型片《破墓》…

《犯罪都市:鐵拳清算》和《破墓》作為在柏林電影節世界首映的韓國類型電影恰好代表了韓國本土電影市場的中流砥柱和新生力量。這兩部電影也代表或者延續了韓國類型電影在國際上的探索。想要弄清楚韓國類型電影的分類最好的辦法就是從韓國本土電影票房榜前十(截止至2024年2月28日)開始拆解,在票房最高的前十韓國本土電影中大致分為5類:

歷史/政治:《鳴梁海戰》、《國際市場》、《暗殺》、《首爾之春》 動作/犯罪/喜劇:《極限職業》、《奪寶聯盟》、《老手》 災難:《漢江怪物》 奇幻:《與神同行》 溫情:《七號房的禮物》

《犯罪都市》系列便是動作/犯罪/喜劇標籤下的標準電影,這個類型經久不衰,從一開始較為純粹的犯罪類型逐漸雜糅喜劇、動作等元素最終成為現在韓國類型電影市場必不缺少的種類;《破墓》不屬於以上5大類型,它是以恐怖和驚悚為代表的影片類型,這個類型雖然同樣歷史悠久,可是票房上的表現不盡人意…然而這種情況在近幾年被逐漸解決,韓國電影製作者們不斷創新該類型,將多種民風民俗融合進電影之中如《哭聲》或者更改電影的表現形式如《昆池岩》,這些電影都在當年拿下了不錯的票房成績。

本文將通過柏林電影節的這兩部類型影片來探索這兩個類型的具體體現。

《犯罪都市:鐵拳清算》:

韓國類型電影的中流砥柱,老而彌堅鴻鵠之志


韓國的最早的享譽國際的犯罪電影大概還要追溯到2003年的《殺人回憶》和同時期樸贊郁的復仇三部曲,那個時候的韓國犯罪類型片以尖銳的刺破社會問題為主要風格,通常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或者極端風格化的敘事讓影片充斥著一種恐懼感。後來在2010年代,羅泓軫、金知雲等導演把大量的“變態殺人狂”和被迫殺人的平民搬到大銀幕上,並將大量的場景放置在現實生活中,此時的韓國類型片趨近於一種凶殘的畫風,也可以被理解為對《殺人回憶》的模仿。這個時期比如《鄰居》、《追擊者》、《我是殺人犯》、《不可饒恕》、《蒙太奇》…等電影層出不窮,它們都太過嚴肅或者執著於批判和反思社會問題。

當然在這些年間也有一些把犯罪這個類型變得娛樂化的商業電影,比如《老千》系列,2014年《老千》系列的第2部已具有喜劇類型融合的雛形。2015年由黃政民和劉亞仁主演的《老手》在二級市場大火,至今仍是韓國本土電影票房榜第五名,這讓當時的創作者們看到瞭解構和娛樂化犯罪類型的新思路。現在來看《老手》已經是把早期《看見惡魔》般極端警匪對抗的故事以一種泛娛樂化的形式展現給大眾。

2016年的《金融決戰》和《檢察官外傳》一個是繼續把金犯罪題材解構,一個是乾脆把喜劇徹底融入類型之中,這兩部作品也取得了票房總榜44和23名的成績。2017年《犯罪都市》系列應運而生,該系列以剛剛憑借《釜山行》大火的馬東錫為靈魂人物和核心,將他在《釜山行》中的“韓國最後一個男人”和其它電影中“一拳超人”的概念發揮到極致。也是在這個系列中他的打戲被賦予了極致的個人特色,譬如躲避第一拳、左擺拳擊打肋骨、最後一拳結束的經典戰鬥套路,這種極致的“一拳”戰術在4年後直接變成了《永恆族》。

2017年的《犯罪都市》並沒有取得後來的成功原因還是在於缺少一部真正的以喜劇為基底的犯罪電影將觀眾的印象轉變。這樣的轉變發生在2019年《極限職業》的出現,該片是喜劇和動作犯罪的最好結合,目前仍然穩居票房總榜亞軍的寶座,在此之後犯罪都市系列的第二部第三部均出現在票房總榜的前20名。

此次在柏林電影節首映的系列第4部在故事劇情甚至打鬥場面沒有產生多少的創新,故事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中國《孤注一擲》的主題,也就是反詐騙。該片靠著馬東錫的個人魅力和本身輕鬆又“爽劇”的帶感還是讓在場的所有觀眾響起熱烈的掌聲,或許也是這幾天的柏林電影節影片都讓人一言難盡。

這個系列象徵著韓國類型電影中最穩健的一個點,無論如何變化它總能跟隨市場和觀眾喜好找到方向。馬東錫也完美契合這種類型的戲路,縱使韓國現在的犯罪電影少了十幾年前電梯戰神、延邊戰神的凶狠血腥,而是增添了些時裝動作片、廣告濾鏡的花裡胡哨,但從《殺死福順》和今年的《犯罪都市:鐵拳清算》能夠看出觀眾還是十分喜愛的。

《破墓》:

修真之益與日俱進,類型電影中的驅魔恐怖新闡釋


對於韓國恐怖電影里說,如果不算上世紀60年代的《魔鬼階梯》、《殺人魔》、《月下的共同墓地》的電影,傳統的以鬼、魂、附身的恐怖電影並不高產,尤其在進入新千年後也只有《羅密歐點》、《奇談》等寥寥幾部。在10年代中期一種較新的恐怖類型逐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也就是展現民風民俗或者驅魔的恐怖電影,故事大多發生在偏遠的山莊或者土地,鬼魂的類型大多采用附身,變異的形式。2015年的《意外來客》和2016年的《哭聲》便是這類電影的代表。這些影片大多通過塑造極具神秘的東方主義特色為影片增加氛圍感,加上獨特的音樂和鏡頭渲染達到一種毛骨悚然,汗流浹背的恐懼。

在這類電影中,張宰賢是繞不開的導演,他目前共執導過四部長片,前兩部的《黑司祭們》和《時間上的家》就是驅魔題材,第三部《娑婆訶》則是披著懸疑外表下的講述邪教的影片,最新的也就是《破墓》。這部新片嚴格意義上也算是驅魔題材,該片講述了在美國生活的某個富裕家庭身上持續發生奇怪的超自然現象,因此他們請來了在巫師之中著名的年輕巫師花林和奉吉。花林和奉吉到達那個地方後救助了剛剛出生的嬰兒,明白了他們祖先黑暗的影子正在降臨於那家人身上的事實。花林和奉吉持續調查,為了驅除祖先向最棒的風水師尚德和入殮師榮根請求幫助。驚訝的是那塊墓地在韓國的某個偏僻村莊的陰涼之處被發現,最終進行破墓。但是破墓的同時,墳墓下方的不吉之氣開始爆發……

這是一部商業氣質俱佳的類型片。創作者們將挖墳和鬥法這兩個需要著重強調的部分的視聽語言做的很精緻,代入感很強。所以即使本片的故事性較弱,但是有崔岷植和金高銀兩位實力派的演繹加上氛圍的鋪陳還是讓影片整體的觀感很好。因為涉及到風水和挖墳,所以片中也不乏出現了中國的元素,一些中文的護符和文化標誌也讓影片產生一種錯位感,不知是一種文化借鑒還是別的意義。在柏林電影節幾乎每一場次都是爆滿,歐洲觀眾也對這種神秘的東方奇觀嗔目結舌,看完都是一副被震撼到的樣子,足以見得其國際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這類電影的數量雖然和政治、喜劇等電影類型相比較少,但是其不斷創新的方向和影片卻層出不窮且很有商業潛力,2023年的恐怖電影《眠》就是當年的票房榜第十名。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发条辰KCL電影研究本科 HKU文化研究碩士 自由撰稿人 電影博主 《環球銀幕》特約作者 曾任上影節官方場刊記者 終極理想是寫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章 電影教育可能是我一直想探索的課題 反對漢語寫作的語言歐/西化 📪:[email protected] 🍠:@發條辰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視點」1980S-2010S香港警匪電影中男性氣質變化

影史视点
2 篇作品
影人專訪
1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