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合群,是為了「顯得正常」的展演嗎?》

Mayphyfoo109
·
·
IPFS
·
然而,這種「合群」與「孤獨」的平衡,卻在步入四十歲之際開始悄然失衡。如果生命的鐘擺僅有六十年的刻度,那麼,我所剩的時間已然無多。

我本能地享受孤獨,那是一種回歸內在秩序的寧靜,而喧囂的熱鬧並非我所熱衷。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我抗拒合群。

回溯童年,我曾與鄰里孩童一同奔跑山間,攀爬樹梢,享受捉迷藏的純粹快樂。少女時期,亦有知己閨蜜,彼此無話不談,共度飲食玩樂,那份愉悅至今仍鮮明。

我從不排斥結交朋友,只是不特別熱衷,畢竟,獨自一人也有獨自的樂趣。在「合群」與「孤獨」之間,我一直都能維持著一種自然而然的平衡。或許,即使是摯友也未能完全洞悉我的思想深處,但那又何妨?重要的是彼此相處的愉快。我從不奢求他人必須完全理解我,即使朋友間的話題並非我真正關切的,只要彼此感受良好,這便已足夠。

人際的和諧,有時無需建立在共同興趣的廣泛交集上,僅憑彼此的善意感受與觀點尊重,亦能維持愉快的互動。

然而,這種「合群」與「孤獨」的平衡,卻在步入四十歲之際開始悄然失衡。如果生命的鐘擺僅有六十年的刻度,那麼,我所剩的時間已然無多。歲月不居,我心繫之事、欲讀之書、欲探究之哲學思想,仍浩瀚如海。尤其在思索哲學問題上,我渴望投入更多的時間沉浸於哲學家的著作中,以便更好地梳理並構築我的思想體系。

面對這份時間的緊迫性與內在的呼喚,我已無法再在「合群」與「孤獨」之間維持過往的無差別狀態,我必須做出明確的割捨。我需要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哪怕是零碎的片段。於是,我開始變得「不合群」了。朋友的聚餐邀約,不再像過去那樣一一應承。我正在為自己爭取生命中最後一段寶貴的「時間的自由」,去追尋那份獨屬於我的知性與心靈富足。

我的這份轉變,絕非對友誼的輕視,而是生命進程中一種不得不為的選擇。這是我所能體驗到的最為享受的狀態,是內在真實的驅使。一個人若長期違背自我,只為迎合外界,那將導致內在的分裂與異化。我相信真正愛我的人,會希望我保持內在的完整與真實,他們必將尊重我的選擇。至於那些無法理解我、甚或對此有所微詞的人,我又何必過分在意他們的評判呢?畢竟,每一個個體都有權利追尋屬於自己的「善」與「真」。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Mayphyfoo109【痛苦哲学思考者】 我是来自马来西亚的思考者,用现象学显微镜观察: • PPD母亲的情绪风暴 🌪️ • 流浪猫眼中的存在主义 🐈⬛ • 死亡恐惧如何教我活着 ☠️ 在这里,你将读到: ✓ 家庭创伤的哲学急救手册 ✓ 一个灵魂的自愈实验室报告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被情緒巨石輾壓後:存在與逃逸的辯證》

《數學不是冰凍的,它是業力的語言:從輪迴到涅槌的數學隱單》

《老派靈魂的碰撞:梅菲與「老頑童」的咖啡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