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8 在車裡寫日記
每天早上,我會在開往內湖公司的路上,用 25 到 30 分鐘的通勤時間完成我的早餐:一杯常溫或冰的綠茶,加上前一晚剝好的兩顆水煮蛋。我走的是平面道路,紅綠燈多,這樣的節奏裡,邊開邊吃,反倒是一種恰到好處的儀式感。綠燈啟動,紅燈停下,一口茶,一口蛋,一天的開始,就這樣默默地展開了。
從二月開始,我加上了一個新的習慣:在車上錄音寫日記。我使用一款叫 Audio Pen 的 App,一邊開車,一邊透過藍牙對著空氣說話。內容可能是今天的工作提醒、清晨的心情,或是昨晚還沒整理完的思緒。通常五到八分鐘就夠了。錄完之後,它會自動轉成文字。原本雜亂的語音被整理得意外流暢,甚至有點文筆的味道。這些文字,就成了我的日記,也成了我的行動待辦清單。
最初只是紀錄,但很快地我發現,這其實是一種自我對話。下班的時候,我也常錄一段。有時是回顧今天的收穫,有時則是對著空間大喊,像是在釋放積壓了一整天的情緒。吼完、講完,好像真的就比較不生氣了。那種「讓情緒有出口」的方式,變成我最穩定的療癒。
我甚至在旅行途中也這麼做。三月底那趟去西歐的兩週裡,我沿著葡萄牙的街道邊走邊錄,記下旅途中的感受。比起拍照或筆記,這樣的語音紀錄留下的,不只是事件,而是情緒,是當下的體感與溫度。之後再整理成文字,像是從現場寄來的一封封語音明信片,充滿即時與親密的感覺。
後來我才理解,這種方式,正是 Gary Vee 所說的:「Document, don’t create.」你不需要特別去創造什麼,而是把你正經歷的東西誠實地說出來、寫下來,就已經足夠了。
如果你也想開始「邊走邊記錄」的習慣,這裡有幾個方向可以試試:
1. 賦予通勤時間新的意義
通勤不再只是為了抵達某地,它可以是自我整理、自我覺察、甚至創造的時段。試著把這段時間當作每日的「清醒儀式」:泡杯茶、準備簡單早餐,開車時說話給自己聽,讓一天有自己的節奏感。
2. 利用科技作為自我對話的橋梁
像 Audio Pen 這類語音轉文字的工具,不只是「方便」,它幫你保留那些稍縱即逝的想法。不必等到有空坐下來,許多情緒、靈感、提醒都能在講出來的當下被記錄,日後重看,也別有意義。
3. 為情緒找到溫柔又真實的出口
不需要把每個情緒都壓下或強行「轉念」,你也可以像我一樣,在車上對著空間大喊一聲。這種不傷人的釋放方式,不只是洩壓,有時還會讓你重新認識自己的底線與敏感處。
4. 習慣需要「場景」來栽種
我能夠維持這樣的紀錄方式,是因為它自然嵌入我的通勤場景。你也可以觀察生活中有哪些固定時間點或空間角落,例如散步、搭車、睡前、洗碗時,將習慣融入日常,就不再需要「逼自己」,而是順著生活一起發生。
如果你也常說「我沒時間寫日記」,那麼,也許車裡的一段錄音、走路時的一段自言自語,就是你最溫柔的起點。
你可以什麼都不寫,但別什麼都忘了。先說出來,我就是這樣開始的。
今日紀律任務檢視
今日完成爬 11 樓梯(週一目標)最大心率 143,降到 120 以下共花 5 分 38 秒。
今日完成三頁手寫日記
早餐、午餐皆為節制內的設定餐點
晚餐:居然去買了滷味?雖無澱粉,但可能偏鹹,需注意
今日未前往健身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