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物心理學:那些割捨不下的,全是愛與人生
我們都能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愛」大概是什麼樣的情感,但對於人與物品之間的情感則有不同層級的區別,比如單純喜歡這個物品,跟著迷於搜集或囤積物品又有程度上的差別,抑或讓你割捨不下的並非物品本身,而是與這個物品有關聯的重要人物。
《戀物心理學》這本書為我們分析喜愛某件事物可能基於什麼樣的情感?很可能是我們把這個物品擬人化,試想我們是否容易因為一件產品的包裝有著可愛的笑臉而忍不住想購買呢?比如我們家就曾經因為一罐沐浴乳有著黃色小鴨的造型,所以回購了好幾次,孩子在洗澡的時候還會跟小鴨對話,即便使用完畢仍捨不得把空瓶子丟棄,這就是把物品擬人化的實例,也確實被許多企業所充分運用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書中提到雖然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戀物並不是最佳的生存策略,但我們可以透過從事熱愛的活動來得到自我認同,甚至是發現從未了解的自己,而這樣的感受不是單向的,也不是工具般用完可隨時丟棄的,而是讓我們把這樣的愛延續到更多的層面,同時也能拓展人際關係。舉例來說,假設我喜歡閱讀,那我便有機會透過閱讀來認識與自己有相同喜好的人,也能在交流的過程中得到啟發,讓自己感受到與這世界更寬廣的美好連結。
這本書從心理學、神經科學、生物學和行銷學、社會學等視角來為我們解釋關於「戀物」這件事的思維與行動,不僅可以讓我們檢視自己,同時也能解讀他人,更希望我們能在適度的情況下,讓「戀物」這件事成為我們心理最強大的支撐力。
16
戀物是真正的情感嗎?
還是只是一種形容或比喻?
18
伴侶的幸福感不在於精準地評價對方,而是得設法維持對彼此的正向錯覺
對某事物有正向錯覺時,不但能體會它的優異之處,也更懂得享受它
19
戀物就是「過度」在乎某個事物,而這種情感並不是奠基於它能帶來的實際效益。
戀物和愛人的最大差異。我們對事物的容忍力遠低於對人的包容力。一但語發現所愛之物有重大的缺陷,我們就不再那麼愛它,這並不代表我們只愛完美的事物,但只要有一些缺點,就足以澆熄我們對它的愛。我們對事物很少有無條件的愛。
我們有時會依戀有缺陷的物品,因為它與自己所愛的人有關。
20
對於花錢買來的東西,人們的容忍力更是特別的低。
21
愛上一項事物,通常是從它的優點開始,但唯有加上個人的情感,才會形成戀物心態。
在我們眼中,這些物品的重要性,已經超越了它本身的實用性。
如果某項事物能與受訪者的內心產生共鳴,並有助於他表達自己的認同,或讓其他人生更有意義,那它就更有可能被評為真心喜愛的事物。
27
越沒有信仰的人,就越傾向以品牌來表達身份認同。
有些人是藉由「抵制」品牌來表達立場
28
「戀物」的十三種特質
35
物化都是愛的反面
若要真正愛上一項事物,就給減少對它的物化心態
37
從演化的角度來看,戀物並不是最佳的生存策略。
大腦要把愛保留給人類,剩下的才留給事物。
戀物其實就是一種錯誤的認同,導致大腦把那個事物當成人。
43
大腦傾向認為,只要長得有點像人的事物,就會有人的特質,也會把它當人看。
在處理擬人化的物品時,大腦會尋找線索來理解它們的「個性」。
汽車製造商在設計車頭時,會讓它看起來像「人臉」。
44
即使有擬人化思維,我們也不會完完全全把事物當成人,畢竟它們是沒有生命的。
被擬人化的物品只是類似人,所以大腦會把它們當成介於人與物的第三種型態。
47
擬人化一個物品,有如在提升它的地位,授予它榮譽的頭銜,並對它產生正面的觀感。
比起其他功能、品質類似的競品,擬人化的產品比較吸引我們。
48
品牌小編或吉祥物也會用第一人稱的角度發文。
50
人越是寂寞,就越容易喜愛機器人
無品故障或出問題的時候,若當下的方法都沒用,我們便會以擬人化的思維來尋求解方。
53
比你單純的動物造型,球迷比較喜歡半人半獸的吉祥物
55
囤物是對物品的過度痴戀
囤積者非理性地相信,將來有一天,那些物品會發揮關鍵的用處
囤積物品的第二個原因是,當事人將那些物品納入自我的一部分,因此很難割捨它們
60
愛是一種強烈的情緒,也是一種關係
63
在談到自己所愛的事物時,我們指的是自己和該事物的關係,而不是強烈的情感,這也是本書的主要重點
愛情是雙向的關係,愛一件事物是單向的關係。
66
一個人對於人際關係越是焦慮,就越有可能和品牌建立緊密的關係。
寂寞或孤立的人常常會和髮型師、酒保、業務員變成朋友,因為這些人比較不會拒絕自己。
行銷上,有時商家還會製造「很難買到」的印象
業者也喜歡扮演挑惕的老闆
69
長個像人的甜點(畫有笑臉的餅乾)會讓正在減肥的人更容易屈服於誘惑
84
一個人若沒有自信心、常常擔心自己不夠有魅力,就會特別喜歡看來迷人的品牌。
他們想要在那些產品上找到安慰,以彌補人際關係上的不安全感。
86
越愛錢的人,就越容易物化他人
只愛錢的人,就不易與他人建立溫暖、緊密、有責任的關係。
87
用喜愛的事物連結情感
121
對於自己有參與設計或製作的物品,人們會高估它的價值。
當我們運用創造力全心去創作一項事物,就會把它視為自己的一部分。
無論投注的心血多寡,甚至做出來東西沒什麼創意,都會有同樣的效果。
122
愛情會改變一個人,戀物也會。
127
在擬人化的思維中,物品有了生命。
人際連結器串起了事物,他人和你自己的三重關係。
將事物整合到自我認同,讓它變成你的一部分。
141
從事自己所熱愛的活動,不但能表達自我,還能發現自我。
在從事某項活動時,發現自我和得到內在酬賞這兩者有緊密的關聯。
150
單純地把某事物當成工具,藉此獲得外在酬賞,就不會感覺到對它的愛。
所謂戀物,就是享受和它互動的過程,並從中獲得內在酬賞。
223
一個人會愛上什麼樣的事物,會受到自己所有的經濟資本與文化資本所影響。
251
戀物不是演化出錯所產生的心理缺陷,它有許多功能。
回顧愛的演化過程,我們得到許多深刻的啟發,也得以理解人類特有的思考方式與特定行為。
262
一項產品若要和人類建立正面的情感交流,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對話產生器」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