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农视角下的中国史 · 卷七 | 宋朝:内容内卷地狱
唐朝死的时候,互联网行业一片废墟,五代十国那帮创业疯子刚刚被市场锤成渣,打工人累到吐血,空气还带404味儿。就在所有人以为没人再敢烧钱的时候,一个新老板站出来,穿着长袍,笑得跟甲方提案一样温柔:“兄弟们,不打仗,不烧钱,我们搞文化,搞内容,搞体验,写诗写词,做内容赛道的王者。”
宋朝上线,你别笑,这是真·赛道转型,历史上第一个All in“内容平台”的朝代。别人搞硬件,他搞软实力,别人卷刀剑,他卷文案,PPT写满四个大字:“用户体验。”
然后全体员工掉进一个坑,名字叫:内卷。
你知道宋朝卷到啥程度吗?考公务员(科举)在唐朝只是压力大,在宋朝是修罗场。题目难度堪比写个GC优化算法,写完答卷人都废了。Slack群(哦不,贡院小黑屋)热帖:“兄弟们,我还活着吗?这次笔试像炼狱,八股文是黑魔法。”你能想象吗?那时候打工人为了上岸,三年闭关,掉光头发,卷死隔壁村,全村把粮食凑给你写文案,最后一查榜,前十名全是姓王的。公平?平台说:“我们不看出身,只看实力。”结果面试官翻你家谱,暗戳戳一句:“文化底蕴不够。”
这卷法是不是像现在互联网的“校招算法岗”?面试题:“写个排序算法”,结果还得背《红楼梦》原文。
公司文化呢?宋朝玩得花。别人做技术岗,这家公司技术岗一律边缘化,文案岗、UI岗、艺术总监坐上神坛,程序员工资三千,文案写首词年终奖一栋别墅。你看苏轼、黄庭坚、欧阳修,全是顶级文案大佬,Slack群天天刷:“兄弟,昨天我那首《水调歌头》点赞过万了,老板夸我,KPI拉满。”
技术岗在干嘛?写代码的穷到喝西北风,还被逼学书法,写不出“瘦金体”UI,直接绩效挂零。宋徽宗就是那种变态UI总监,整天盯着细节,Slack群发:“这个字体要更瘦,更骨感,要有禅意。”程序员心态崩:“哥,我只是修个Bug,你让我练字体?”
更绝的是,宋朝的产品经理喜欢拍脑袋上新功能,王安石变法就是经典大改版。产品说明会开了三天,PPT甩得比代码长,台下全是吐槽:
——“这需求靠谱吗?”
——“用户会骂死你。”
结果强推上线,Bug一堆,用户体验直接崩,历史起名叫“熙宁变法”,其实就是产品迭代翻车现场。群聊炸裂:
——“老王,别改了,系统扛不住。”
——“闭嘴,这是革命性升级!”
三个月后,KPI挂零,老王黯然提桶跑路。
宋朝的逻辑一直是:不打仗,别烧钱,咱搞内容搞艺术。于是公司疯狂砸钱做IP、买版权,文化产业干到极致,搞出了词牌、曲艺、瓷器,UI美术拉满,整个平台看着跟小红书一样精致。用户体验确实顶,问题是,这商业模式能赚钱吗?不能。同行(辽、金)看着笑:“你搞美学,我们搞硬件,看谁先死。”
然后,宋朝真死了。怎么死的?简单,被竞品资本收购。辽金就是隔壁两家互联网巨头,直接发起恶意收购,Slack群那晚热搜第一:
——“竞品拿下我们总部了?”
——“董事长被绑走了。”
——“数据全被搬空了?”
——“别问,问就是靖康之耻。”
全体员工当场傻眼,创始团队被架走,用户哭着发帖:“还我服务!”但服务已经没了,服务器被并到北方集团。宋朝?打包甩卖。
你以为到这结束?没有,宋老板后代跑到南方,搞了个子公司,继续画饼:“我们南方版更优雅,更国际化,更内容驱动!”然后更卷,文案卷到昏厥,UI卷到指骨变形,技术岗直接消失。最后全死在开会里,连Bug都懒得修,PPT做成艺术品。
史书最后写:“宋亡。”翻译一下:内容公司烧死在内卷里,活活把自己卷成骨灰。
下一卷元朝?哈哈,别急,那是“外资收购+跨国合并灾难片”,流程复杂到让你怀疑MongoDB集群现场。准备好,下一卷要写到你怀疑历史就是硅谷年度财报。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