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在乎相見

司湜
·
·
IPFS
·

小城很小,每天出門能碰見不少的”熟口熟面”,但想要遇見指定的人,卻又並不那麼容易。假設每天規律地按家庭與工作走1410,上下班兩點一線或三點一線的行程,只要彼此作息時間與生活區域稍不相近,便能完美地相互”錯過”。我們的舊同學、我們的舊同事、我們的舊情人,此刻他有他的生活,我有我的忙碌,明知近在咫尺,卻始終無緣再見。

舊人的面孔不曾再現,但路上總能碰見不少熟悉的”陌生人”,那種熟稔,不牽連情感,是真正了解他情況的那種,是知道他的工作類型、他的居住區域、他的家庭結構,甚至他家傭人姐姐的國籍、孩子就讀的學校、他吃喝的偏好、他情緒的好壞……等等,我對自己的親朋好友鄰舍同事還不曾了解得如此細緻,但我就是知道這些”陌生人”的事情,只唯獨不知道,那些單憑肉眼難以覺察得到的資訊,比如名字。

每種相遇,其實都很有趣,我喜歡走在路上,這便是原因之一。觀察身邊匆匆而過的人與事,也是接收一則則這個小城這段路上的”澳日即時新聞”播報,與電子版同樣的,每時每刻都有新動態。我不需衛星頻道,我不需手機網絡,卻依舊能擁抱”零距離”的世界,不是很新鮮嗎?若與世界互動,萬事萬物都與自己相關;但若門禁自己,畫地為牢,世界便再與你無關。人從來不孑然孤單,孤單只在心態。

此前,馬特市有過一段社區活動頻繁熱烈的時期,參與者眾,互動留言鋪天蓋地,甚至有同處一地的文友相約互訪,實行面對面交流。我遠隔重洋,無法湊上熱鬧,但也曾一度幻想,與馬特市居民在路上偶然碰見。在公交車上一起刷馬特市帖文,然後發現彼此原屬市內的土著居民。”你好,我是司湜,落戶三年多幾個月……”,然後,這樣那樣地攀談起來。

一直沒有出現我想象中的情景。直到某個出外學琴的炎熱中午,就在八角亭附近的草叢邊。我走在草的內圍,那似曾相識的稍胖身影就走在草的外圍。本想上前探問探問,一恍神,人便不見了。如果是同一人,他好像曾在某年聖誕的某個離島購物商場的升降機內主動跟我打過招呼。當刻很疑惑,是舊相識嗎?飛速提取大腦記憶,當時沒有找到軌跡印象;我嘗試偷瞄與他同行的太太與女兒,因為只見背影,也一無所獲。過後回想,我可能知道他是誰,而他可能也知道我。

有些人,或許會再次相聚,有些人,或許此生都無計碰面。千里相會是緣,其實錯身而過也是。路上行人,熟稔樣子,無需刻意在名字。正如平台相遇,便是用文字相知,又何必在乎相見?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司湜 生長於澳門。五行缺木,命定與書紙為伍。土性,卻實際上是個水漾人。水是...... 方格子:https://vocus.cc/salon/wilhelmina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司湜的生活小品
51 篇作品

學琴記

司湜參與社區活動
45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