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真實 Gazing at Reality|CathayPlay x Matters 影評徵文活動

恰似你的温柔01|如吾的夏天

陸昭旸
·
(修改过)
·
IPFS
世界不够美好,人皆不尽完美。留住我的是你们的温柔~未完待续~

引子:记录的浪漫💃

其实很爱虚构:童话,小说,传奇,志怪,悬疑,浪漫:爱天马行空,爱戏剧张力,爱波谲云诡,爱谍影重重,爱魑魅魍魉,爱肝肠寸断......

祛魅之后对非常多虚构作品感到失望甚至是鄙夷是发现太多的虚构作品并不纯粹。背后一双叫父权的无形的大手,玷污了我的热爱。规训被藏在影视剧文学艺术作品中,避之不及。看清了本质之后就像一个个跳梁小丑一样可笑。哪怕是再精妙绝伦的艺术手法,表现方式,绝美镜头都像是花哨的包装纸,包裹着毒药。贫瘠!而且是经过恶意筛选的营造繁荣幻象的贫瘠。

⚠️我厌恶虚伪的道貌岸然,比明目张胆的小人更甚。

打通某些关节之后,用冷眼旁观的视角再看很多作品,就像大人看透小孩子的把戏一样:试图挑逗我情绪的把戏和套路就那么几招,一眼看穿相当无聊。

然后我开始在非虚幻中找寻我的舒适区,不是找寻极力掩饰的真相,不是找寻视而不见的群体。没有任何稍微宏大一点点的目的,因为我知道很大可能也是求而不得。只是恳切的想要一份真诚而已。没有什么比真实的人类更复杂。只要记录者足够真诚,真实人类的投影和切片,很难无聊吧。

非虚幻当然不等于事实或是真相。但是却是某些现实在某个角度的投影。非虚幻的记录者更像是某种传递视觉的工具。帮助你用某一种方式捕捉世界的一角。可能是管中窥得的一枚圆豹,也可能是望远镜捕捉到某颗恒星千年前发出的光。

枪口指向哪里,用什么枪指向那里,本身就是有力的表达!

《如吾的夏天》的海报是卓玛包裹在自己吹的泡泡里,翘着穿小白鞋的脚,山野蔓延是无尽的绿色。似被梦幻的泡泡托举着高飞,又似被无形的屏障阻隔。易碎又易得,简单又流光溢彩。是一张手绘插画风格的海报。

《缄默》的海报是默剧表演家姚尚德身着戏服脸画油彩浸整个在翻滚的海浪中,似被逼退进岩石形成的角落,又似在岩石的庇护下与海浪戏耍。是一张黑白色的艺术照。

艺术感十足的海报,非常特别,非常不“纪录片”。被这两张海报吸引点开这两部纪录片,像是冥冥中某种无法解释的缘分。我被这两部风格迥异的影片中共同透出的温柔紧紧包裹,勾出我心中的柔软和倔强。像是三股不同颜色的软绳,编成一股麻花形成一条鞭子,被浪打被风拂也有破空之声,虽然柔软但是怀着一股韧劲儿在感受着这世界也回击这世界。

如吾的夏天|海报

女孩赴女孩的约👧

《如吾的夏天》是导演陈韵晔镜头下,女孩卓玛的一个夏天的切片。启动这部短片的缘分非常浪漫,导演两年前跟随支教的拍摄工作中和卓玛结识,短暂相遇,相约未来定会再见。然后两年后的夏天,导演再次去到甘南,赴曾经的约定。这就是 Her Summer: a memory between her and me

好喜欢如吾的夏天的这种记录者和被记录者的关系。就像它的英文名,不是她见证了她的夏天,是她陪她过了一个夏天。镜头下的主角虽然是卓玛,但这是属于两个人的回忆和羁绊。旁白中偶尔会有导演的问话,和卓玛突然的互动,对着镜头叫姐姐。还有几次两个人单独坐在草地上或者躺在一起亲密的聊天。

记录者真诚地参与了这个夏天和卓玛的人生,她和她的镜头把她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相处和尊重,没有干涉,不带有任何高傲和冷眼旁观的视角,自然得像是经常去卓玛家玩的卓玛的闺蜜身上的隐藏摄像机不小心打开了。

镜头甚至盛不下卓玛一个完整的夏天,20几分钟的短片里抽丝剥茧,剩下的尽是温柔。像是盛夏的草丛里偶遇的两只陌生的小虫,互相碰碰触角,抖抖翅膀,再碰碰触角,然后或改变或并不改变方向,错身离开。🐜 🐜


但是,但是我做不到这么温柔的无言守候。。。

🐍我要开始喷了


🥊卓玛💃眼下的困境不过是一场蓄谋的威胁

“一跳舞什么烦恼都忘了······考不上的话我就去打工,攒些钱回来开一个舞蹈学校······我希望能资助贫穷的家庭,因为很多孩子上不起学,像我姐姐一样。”五年级的卓玛说的话成熟的不像一个孩子,但是神情却那么的真诚和炽烈。

七年级的卓玛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放弃舞蹈梦想,因为舞蹈社团要买服装,她听妈妈爸爸说家里欠着债,就主动放弃了。两门考试不及格,因为读书成绩不好就随时可能被终止读书,只能选择放羊,或者嫁人。

用考不上高中就去放羊或者嫁人来威胁孩子,还真的就只能威胁到孩子,还只能是亲生的才行。这可是不用任何本钱的好事!九年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律,而且还免费。所以卓玛现在能上高中而不是像姐姐一样学都上不起,爸妈在其中并没起到多少支持。五年级的卓玛只能在床上看书,背后坐着大声打扑克老头,角落还有个事都不懂的小男孩。七年级的卓玛连网都没有,学校的作业都没法完成。我是不相信这样连基本学习环境都不愿给卓玛营造的家,会像他们嘴上说的一样借钱也要支持卓玛的兴趣和梦想的。

小孩子是很能看透一些本质和言外之意的。所以卓玛默默的决定做一个符合家境的乖女儿,不想讨家人的为难。

原来维系这个家,要做孩子的妥协这么多,那到底,谁是孩子?既然一贫如洗一无所有,那好像是不是也没什么苦苦维系的必要?其实卓玛的梦想没有那么难实现的,五年级时的她就做出了完美的规划:出去打工,攒些钱,跳舞,做舞蹈老师前提是,没有家庭的拖拽

  • 没有人想要把她留在家放羊,还美其名曰肥水不流外人田,放羊挣钱养家那是她父母选择的生计,为什么要强迫自己女儿接受,给卓玛开多少工资呢?放羊产生的全部价值都是奉献给父母的家的,羊作为资产不是属于她的,放羊这项技能和经验也不会给她本身添加什么竞争力,唯一得到的是爸妈继续养着她给她生活费还是在继续听从爸妈规训做个乖女儿的基础下。这不是给人当牛马的同时简历也没提升还要看人眼色吗?

  • 没有人想要把她嫁给另外一个家,她就不会失去出走的自由,不会被绑在夫家生养孩子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可能还要放羊。要被别人的父母和丈夫规训,身体和精神都再不由自己。

多高明的谈判手段啊!给你三个明显的选项让你自己来选:好好读书>在家放羊>嫁到别人家受苦。还美其名曰:你看我可是给你充分选择的自由了哈!你自己读书不争气可就不怨我了。

不当牛做马,本来就不应该是卓玛的命运!推迟几年把她推进火坑,搞得像多大的恩赐似的🤮卓玛永远都有第四个选项:以上都是错误答案!


👹别怕,永远都有选择

我太懂得当母亲和姐姐提到她成绩不好时,卓玛的泪水有多苦涩和沉重了。

那是一种恐惧,害怕自己爸妈。这是太多小孩子甚至绝大多数东亚小孩都有的恐惧,当然也是我的。

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往往是绝对权利者,即便是长大以后,经历独立,摆脱掉这种无形的压力,还是要非常多年,甚至是一生。

  • 否定除了他们认可的价值之外孩子个人经历和体验的价值;

  • 否定孩子对陪伴,精力,金钱,尊重,关心,信任等的需要;

  • 甚至否定卓玛为家庭牺牲梦想的行为(假装不知道卓玛因为舞蹈社团定制衣服要花钱而放弃参加)

  • 我辛辛苦苦每天给你喂好吃的饲料。Right here, right now. 你最好是按时给我下一颗蛋出来,要不然你就不是一只下蛋鸡,就要把你杀了吃肉。不然你想要干什么?鸡又不能拉车,又不能耕地,更不能放羊。既然你别的都不行那就乖乖给我下蛋吧,这是爸爸妈妈给你选择的最适合你的路了。

是谁一直在给孩子灌输听话的思想呢?听爸妈的话,听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听权威的话。好像没有人告诉孩子,父母老师和任何权威说的都不一定是对的,他们也是眼界有限,被社会规训裹挟着的普通人。

都没人夸卓玛语文考的超好的!她成绩差的两门课是地理和英语,中考甚至都不考地理!英语也是不出国就用不到的知识。也没人夸她五年级就发现了自己的热爱,甚至做好了规划!

我超爱因为学校规定无法拍摄,卓玛偷偷带手持DV拍下的素材。半脱下乖乖女的外衣,很鲜活很生动很有趣!像个真的孩子!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记录的形式:自己拍摄自己🎬!


刚听的播客里武志红说:跟着感觉生活吧,而不是思维。感受总是真实的,而思维只是符号而已。

送给看非虚构和虚构的 和 爱真实的人的我自己

和你?

~未完待续~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创作・小说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陸昭旸概率零Zero Probability: Extremely unlikely to occur, but it is not necessarily impossible. 0% can mean something.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