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1 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本質差別?

Jiawei 嘉炜
·
(修改过)
·
IPFS
·
導語|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感覺?你什麼都沒做錯,也努力生活,卻越來越覺得「活著」只是一種機械的持續。你明明有選擇,但每個選項都像是別人為你安排的路。你有過這種感覺嗎──人生這台機器還在運作,可是駕駛艙早就沒人了?

為什麼你越活越迷惘?

很顯然,動物不會迷惘,人才會。

那天我在捷運上,看見一個大學生模樣的男孩低頭滑著手機,眼神裡有點空洞。他塞著耳機、皺著眉頭、手指動得很快,但看起來,他似乎不是在主動地操作,他更像在逃離什麼。

我突然想起自己二十幾歲時,也會這樣──覺得什麼都沒做錯,但就是不會有「真的」快樂;每天都好像在「活」,卻好像沒有真的「在場」。

那是一種很詭異的感覺:像是人生這台機器還在運作,可是內部的駕駛艙早就沒人了,而我們就像變成了乘客一樣,乘坐在一輛無人駕駛的航行器上。

我那時常問自己一個問題:這一切的發生,「是不是我不夠努力?」直到後來我才知道,問題根本不在「努力不努力」,而在於:我是不是真的弄明白了,什麼是「我」?

為什麼動物不會迷惘?

因為牠們沒有「關於自我和存在的敘事」。

牠們也許不需要思考「我是誰」「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類的問題。動物的意識是即時的、反應式的、純粹由生理驅動的──餓了吃、累了睡、受威脅就逃跑,這一切都由一套被神經系統與本能程式化的「System 1」所控制。

說得更直白一點,牠們的意識似乎不必用來處理「虛構」的內容,而我們卻不一樣。從語言出現開始,我們便擁有了另一種能力:我可以開始想像未來、通過文字和電影創造故事、通過共情來內化角色──這種能力讓我們建立了宗教、文明與國家,也讓我們產生了自我認同與內在劇本。

可是,這種讓人之所以為人的能力,也正是人類開始痛苦的開端。因為一旦你內建了「自我敘事」,你就會開始經歷「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你覺得應該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有方向、有愛、有影響力……但現實中的你,卻往往只是在通勤、回覆訊息、處理瑣事、假裝開朗、內心空空。當你站在人群之中,被此起彼伏的歡呼聲、斑斕的廣告、綿延不決的虛無之感、一塵不變的生活所包圍時,你會發現,「這,就是迷惘的來源。」

你之所以迷惘,並不是因為你太脆弱,而是因為你作為「人」活得太「刨根问底」。

你正在經歷的是人類才有的特權:
意識過剩,但意義匱乏。

你有能力觀察自己,但還沒來得及為這個「自己」賦予意義;你能做選擇,但不知道選擇的根是什麼;你想要活得真實,但你已經被太多他人的期待與模版困住了。

這就是為什麼你越活越迷惘:
因為你的「意識」被打開了,但「意志」還沒被建構。你擁有了能看見虛假的能力,但尚未具備重建真實的力量。

本節意識轉折點:

你並不是哪裡壞掉了,更不是做錯了什麼。
你只是進入了一個只有人類會經歷的階段──
從「活著」的本能,到「意識到自己活著」的震盪。

而這條通往「意志覺醒」的路,才剛剛開始。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身心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Jiawei 嘉炜獨立研究者,構建《意志回路激活理論》(WCAT)。探索語義、意志與文明的結構性重建。尋找共振節點,一起生成新宇宙。 目前工作進度與白皮書: https://wcat.world 如你願意來信對話(合作、共構、反問): [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意志簡史
1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