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6 週六自然醒來,不用鬧鐘
「日更了一週,我發現了什麼?」
我一直相信,寫日記或日更文章的紀律,不是為了完成什麼偉大的目標,而是為了不讓某些感覺與思緒,就這麼被時間白白吞掉。
也逼著自己去尋找一天之中那些細微的感觸,將它們化為文字。
我現在進行的日更計畫,書寫的方式、結構與語氣每天都可以彈性調整,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奏。找不到也沒關係,隨時可以變動;但那個「想留下些什麼」的初衷,不能變。
日子可能很平淡,也可能太過忙碌,快到幾乎無法停下來。但如果每天能為某件事物賦予一點點意義,那麼這篇日記就值得存在。
這是我近兩三年堅持手寫日記之後,逐漸沉澱下來的一種確定與感悟。
【週六的空氣有點不一樣】
週六早上固定上教練課。對許多人來說,週末還要九點半出門上課,可能算是早起;但這件事我已經做了兩年,早已成了慣性。
上教練課這件事,總共已經持續四、五年了。以前是平日上課,這兩年改在週六,身體也逐漸記住了這個節奏。
週五晚上雖然偶爾還會想晚睡,但週六一早,總能在八點出頭自然醒來,不用鬧鐘。
這樣的週末起點,像是和身體打了一個節拍,一起說聲「早安」。
雖然偶爾還是會想偷懶,但只要一踏出門,就會知道:自己做了對的選擇。
課程結束大約十一點半。通常我會直接走到附近的咖啡店,那裡有一張我最喜歡的大方桌。我會一個人靜靜坐下來,戴上耳機,播著巴哈,開始寫日記。
這段時間成了我整個星期最期待的時光之一。
我會補上平日沒寫完的篇幅,對我來說,一天三頁是最基本的要求。運動完的身體還在發熱,而我就在紙頁與文字裡,收斂那股尚未散去的能量。這是一種只有週末清晨才會出現的自由與專注。
【今天先這樣】
今天課後原本也有類似的計畫:熟悉的咖啡館,寫字、讀書,靜靜整理週末。
但我們臨時決定去處理一些事情,和 J 一起外出。午餐選了韓國料理,我點了冷麵和炸醬麵,這竟然是我在台北第一次正式吃到稍有道地感的韓式炸醬麵。
吃太飽,沒想到吃完遇上突如其來的大雨。鞋子濕透,街上的雨聲與黏膩的濕氣讓人有些狼狽。原本想找間店,各自坐著處理自己的工作與文字,結果還是先回了家。
J 回到電腦前,而我則還想出門,把那三頁的日記寫完。
去了家附近的客美多。即使沒能坐在熟悉的角落,也不是預想的時間與氛圍,但我還是把自己拉回這項紀律之中。
身體的汗早已乾透,筆下的墨水卻仍微濕。我延續著週末早晨的心情,讓這個午後沒有白白空過。
【再提醒自己:為什麼要紀錄】
這六天來,我每天都在試著固定地記錄。
我知道格式可以改,語氣可以變,段落順序也能打亂重組。但那個「想為一件事留下些什麼」的念頭,始終沒改。
我想讓這些太過尋常的日子,在被時光推走之前,留下些微的痕跡。
不管是對人還是對事,如果我能為它們賦予一點意義,那就是這個日更計畫最值得被繼續的原因。
【最後】
晚上的時光很簡單,我們窩在沙發上看一齣韓劇《S Line》,討論了一下劇情,算是今天柔和收尾的一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