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低潮時的自我對話(二)認識逆境與困境的可貴
「當一個對自己保持好奇心的哲學思想家,比起當個嚴肅看待人生的決裁者,有趣多了」— 聽聞心.婷文說
—

我是一個11歲男孩的母親。本身作為一個母親,當自己遇到問題,其實是一件很好處理的事情,因為我很了解自己的各方面需求、也夠社會歷練去應付可能會有的問題。不過,當跳脫自己以後,我覺得身為父母最大的壓力莫過於,是自己的孩子遇上了所謂的生命課題,那種想幫忙卻無能為力的感覺,會不會其實也是身為父母的一種宿命?
這一週,我們家其實迎來了一個新的挑戰。孩子的左手橈骨骨折,必須以石膏固定。於是我們這幾天,忙著適應這樣新的不正常以其使之成為正常。很辛苦嗎?當然:)你我的生活,哪有不辛苦的。
所以當我站在孩子的面前,看見他處於困境,卻又伴隨所謂逆境當中,確實是很糾結的狀態。已經是那種,除了要優先照顧好孩子,還得回過頭照顧好自己的概念。畢竟我也是第一次要照護手部骨折的孩子,就連著都成為了我們在這時候的生命體驗。
昨天忙了一個段落,和先生互相祝福七夕情人節快樂,又和孩子去醫院旁的星巴克喝著買一送一的燕麥奶,這樣很落地的感覺,才是真正屬於今日份的情人節快樂:)
—
「關於媽媽常有的自責」
這週二晚上,孩子和我提出要去社區運動,溜滑板車,和他叮嚀完回家時間,我便忙碌於晚餐及家事之間。遲了一些時間回家的孩子,一開門急忙和我解釋他剛剛跌倒了。我見他右手肘有擦傷、左手看來有腫脹,雙腳膝蓋也有擦傷,但他那種貼心不讓我煩惱的表情,讓我危機意識降低,見他還能自行洗澡、睡覺也睡得著,應該是無大礙。只是先生回家後,摸了一下他的左手,耳提面命我隔天下班一定要帶他去自家附近的復健門診看一下,因為在幾年前,他也有過骨折開刀的經驗,於是我便明白,看一下醫生後,先生也會比較安心。
不過說到這裏,我很謝謝先生,在第一時間很精準的判斷要去照X光這件事。他這次對於孩子身體狀況的機警度,真心比我還要精明,更別提各方面的支持,讓我可以有底氣陪著孩子面對。
這次讓我有很深刻的感覺是,家中突如其來的危機,從來不會是只有一個人需要面對的,而是大家都得各自努力,以產出凝聚的力量:讓大家一起看見、一起來看看我們可以在這之中得到什麼?是—種不論發生什麼事,為彼此立下我都會在的那份篤定:)
我想我和先生,在談論孩子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互相信任以及尊重,不會貪以自己的方便或無明愚痴,去勉強或迎合對方的想法。於是我跟他說會帶他去,殊不知,當天出了診間時,孩子也被打上了石膏。
我算是很少慌亂的人,這一刻被宣判要打石膏的時候,連診間人員都感受得到我的慌。我不斷的打電話給先生,於是他一一下指令給我、讓我可以好好的處理。我去領錢時,孩子本身也很勇敢,自己一個去照X光,一個人先讓診間人員處置。印象我看完片子的時候,我跟醫師說了一句:「我好自責沒有當天帶他來。」醫師回我『沒關係,我們現在趕快做處理就好。』一秒把我從自責地獄拉回當下,是的,面對就好,再多的懊惱也無用。
—
我一直很明白「逆境」是源於外在的考驗,為了以此提煉出一個人的耐心與適應能力;而所謂的「困境」是從人的自心開始產出內在的掙扎,雖難受,但智慧與勇氣是從中慢慢體會而磨出來的。
然而我很明白,自己作為一個父母,在此特別需要留意的是當我帶領孩子面對生命課題的時候,是穩定的、孩子便也會是穩定的。也能明白能向孩子解釋逆境與困境的心法,是這時候最能讓孩子學習同理心與平等心,重要的是讓孩子學習從這個新生活看見平時看不見的「理所當然」。
我和孩子做了這樣的解釋:逆境是一種不可知、無法預測將在何時「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而困境是我們可以透過觀察、去理解「我對這件事的感受和反應」。
當然也要謝謝我身旁的靜宜學姊,用了台語俗諺「拍斷手骨顛倒勇」來提醒我可以帶領孩子用另一種視野來看待這時候的自己。激勵孩子從逆境中看見自己面對困境的過程,也可以是很強大,一點都不丟臉的:)
此釋義為:打斷手骨反而更健壯。意即愈挫愈勇。折斷的骨頭癒合後,新長成的骨節更為堅硬。用以鼓勵人不要畏懼困難與挫敗。(出於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典)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