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與青少年肥胖議題暨案例分享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IPFS
民國114年09月,我受邀到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與小兒內分泌科的前輩老師們,分享兒童與青少年肥胖議題暨案例討論。
台灣的肥胖現況與健康挑戰
台灣的肥胖問題相當普遍,成年人中約有一半有體重過重或肥胖的問題,國小至國中生的比例也高達三成左右。根據台灣的標準,BMI 超過 24 就算過重,大於 27 則為肥胖。
肥胖不僅是外觀問題,更與多種共病症高度相關,特別是心血管疾病。數據顯示,與高 BMI 相關的心血管死亡率呈上升趨勢。
理想的體重控制應視為「體重管理」而非單純的「減重」,目標應該是減少脂肪的同時,盡可能保留甚至增加肌肉量。
兒童與青少年代謝症候群
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該年齡與性別群組的第95百分位。
兒童青少年診斷代謝症候群需滿足「肥胖」、且同時符合其他四項異常中之二項,這四項指標分別為:
血壓偏高:收縮壓 ≧ 130 mmHg或舒張壓≧85 mmHg,或收縮壓/舒張壓 > 該年齡與性別群組的第95百分位。
三酸甘油酯偏高:空腹三酸甘油酯≧150 mg/dL,或因高三酸甘油脂接受治療中。
高密度膽固醇偏低:男性<40 mg/dL,女性<50 mg/dL,或接受治療中。
空腹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 ≧ 100 mg/dL或診斷患有第2型糖尿病。
當兒童青少年被評估出符合肥胖標準,並同時符合上述其他四項指標中的兩項或更多異常時,即可診斷為代謝症候群。(參考資料:兒童與青少年代謝症候群 by 臺灣兒科醫學會促進兒童健康及福利委員會)
🔥更多圖文請點 🔜 www.yehclinic.com/pe...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