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回忆:讨论及意义

Noir
·
·
IPFS
有关于中国女性本身的讨论日益不绝,但就讨论意义本身的延伸却不见踪影。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丰富的讨论,却无法见到对讨论及方法论的反思,正式的讨论永远在回避问题的所在,而非正式的讨论则漏洞百出毫无根基可言,以此可判断中国女性的意义潜能尚未被挖掘。

前言:关于我的困惑

很多时候我并不愿意参与对于中国女性议题的讨论,总是害怕自己的想法与现实不符,或与多数不同。但最重要的是我其实也不清楚有关议题的意义是否真的存在,同样就讨论本身而言的讨论也从未出现。

这都让我质疑自己,而不是他者;是不是我想的讨论和其他人认为的讨论,完全是两回事?到底有没有讨论的必要性?我知道有很多观点对讨论本身就嗤之以鼻或是漠不关心,亦或者根本就不在乎,其中夹杂着许多建设性批判,但却往往使讨论本身更加模糊不清。

有关议题的讨论本应该是开放和包容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我相信唯有如此信念,才能使讨论本身具备意义。无论是使讨论本身具备团结性还是社会性,还是让讨论本身产生的意义而言,都理应该保持开放和包容。因为意义性往往是讨论持续下去的关键。

与讨论和讨论者们的水平层次无关,讨论在意义的推动下会将本该无法被真正理解和传递的话语赋予其真正的地位。而地位将反哺讨论和讨论者,创造本身无法被正常创造和延伸的意义。

而反观现实则会发现对于中国女性议题的讨论,往往都是敏感且沉重的,很少能够看到轻松而又开放的讨论,针对这样的问题,不免让我觉得中国女性议题的讨论本身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这点在我的第一篇文章中,就指出其中的可能性原因,认为中国女性议题的讨论,可能是由于抽象语言无法表达本地经验所致。

但与本文章探讨不同的地方在于,讨论本身及其意义问题,却没有被上篇文章中的观点所覆盖。

探讨:讨论本身及意义

关于中国女性议题讨论本身,我想在前言中,我已介绍的非常清楚;关于中国女性议题的讨论本身是未经反思,和特征化,而非自然讨论。

要参与这样的问题,首先我得承认本文就属于讨论的范畴中,而我就普遍讨论的看法则是抽象化的,我认为中国女性议题的讨论过于注重意义,而非参与和创造意义。

很多讨论和言论在我看来,其实相对于广泛的讨论,而非小众化的自由探索来看,缺少结构性反思和批判,但就论以这样的讨论本身。

如果人们关于中国女性议题的讨论,都是缺乏反思和有效批判的,那么讨论本身是否还具有意义?

也许人们会认为这样的问题,关键一定在于缺乏反思和批判,是讨论水平和层次的问题。

但讨论本身就没有问题吗?

多数关于中国女性议题的讨论,到底都是为了什么?是否产生或存在真实有效的回应和意义?

如果没有任何有效回应或意义,那么讨论自身的合法性是否还能够成立?

答案或许是值得考虑和反思的,因为人们有时虽热衷于讨论,但却容易忘记讨论本身的意义。

当然也许这些问题可以归咎于人们的情绪或各种原因,混乱的讨论怎么可能有意义?

但我认为这并非单纯因为情绪或是其他原因,更像是意义锚点的缺失;为什么我这么说?

因为讨论本身的意义失去锚点,人们就会逐渐失去对讨论本身的意义感,转而变成社交,或者完全放弃,但讨论本身的意义,是消失的。

而情绪或其他原因都不会让讨论本身的意义真正失去地位,反而可能加固其讨论本身产生的意义。

情绪带来的意义性也可以是正面的。

但很多时候往往在于讨论本身这一前提是否真的有意义?

人们在讨论问题时,付诸情感,产生激动的情绪,使用激动或情绪化的语言,是可以理解的。

即使会造成讨论的质量问题。但绝对不会使原本的讨论,变成漂浮的话语空间。

如果在讨论时,人们的状态和语言漂浮不定,聊天拌嘴呢?

半点情绪都没有,只在讨论中制造无意义的语言?

讨论出的结果同样也是无意义,没有意义感,甚至没有情绪认同的呢?

这难道不就是最为常见的情况吗?无论是在中国的私人化社群,还是广泛的公共社区,都存在这样的情况。

人们的讨论逐渐变成互相寒暄,讨论的主题也不见有人在意,只像是工厂化的流水线,逐渐在重复假装真实的讨论。

讨论本身的意义,在真实的话语空间中,极度稀缺。明显影响讨论本身的意义和持续性。

结尾:对讨论的观点和建议

我对讨论的观点其实是不明确的,毕竟我对讨论的了解其实并不深入,同时我仍然处于困惑的状态之中,就以我自身的经验来看,我认为讨论本身在于中国语境中,是不太友善且丰富的。

但特殊的地方在于中国语境中的人们,其实大多数时候并不是真的想要讨论,有可能只是想要验证自己的想法,体验某种认同,获得某种许可。

这样的“讨论”在我的眼中似乎可能只对个人有某种神圣意义,除此之外,我就觉得它对真实的讨论其实并没有太多意义。

唯一有用的或许是使得互联网中的讨论很拥挤,表现出很多人在讨论的样子,但其实大部分人并不是在真的讨论问题。

在中国语境,很多时候,讨论都是极具目的性,占有性甚至攻击性的。

但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语境中或许存在很多真正想要讨论的人群,但他们往往无法找到共鸣或者真正属于他们的地方。

我能够在这里建议的就是不要放弃讨论本身,即使从未和其他个体讨论过问题,但也不要放弃讨论本身,不要放弃对讨论这一行为本身的信任。

但就讨论而言,却也不能委屈自由和存在。如果在讨论当中产生质疑,困惑,但却无法反驳,那么这样的讨论或许值得审视。

同时,就讨论行为本身而言,寻找适合参与讨论的个体,尝试理解他者,理解并思考问题本身,都是非常有用的方法。

即使这些方法不能迅速创造真正能够适应讨论的话语空间,却能够留下真正的意义痕迹,无论他者多么迷茫,如若坚持这些做法,自我都绝对不会迷茫。

关于我

最近总是拖延,始终无法真正安静自己的内心,写也写不下去,脑海里始终混乱,语言也不再像第一篇那样精致。

本篇的内容和质量可能不如第一篇那么优秀,这让我的心情很复杂。

我知道文本的意义不在于完美,也不在于我的语言多么精致优美,甚至不在于我写的到底好不好。

更在于我是否坚持和是否相信自己?

很多时候人总是容易迷失在眼前的复杂世界中。

我认为我最近也是如此。

根本就看不清楚前方的道路,甚至未来是否还握在我的手中?

我也不清楚。

我在Matters写作,主要是为了积累自身。

但却也想要得到回应和关注,我相信,这或许就是人之常情。

但我最近的状态不知道为什么,感觉是真的非常不好。

作息也不太健康。

说这些或许毫无意义。

毕竟在整个互联网上,其实也没有几个人认识我。

而我甚至才刚来Matters。

但不管怎么样,我仍然打算在Matters这样的平台,坚持下去。

因为我相信的并非完全是我自己,我也相信我写下的这些,能够帮助我自己。

当然,或许也能够帮助其他人。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性别/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