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 28 年|由盛放到覆滅 回顧民主派政治團體土崩瓦解

香港紀事
·
·
IPFS
·
不論高舉「我要真普選」,抑或「本土自決」;不論走溫和,抑或激進路線;昔日「反對派」幾乎悉數走向末路,標誌着民主派政治團體的土崩瓦解。
隨著左翼政黨社會民主連線(社民連)上周日(29日)正式宣布解散,現時碩果僅存的泛民組織,只餘下街工、民協。兩者現時在立法會、區議會均無議席,主力營運職業培訓中心。在回歸 28 周年、國安法生效 5 年之際,不論高舉「我要真普選」,抑或「本土自決」;不論走溫和,抑或激進路線;昔日「反對派」幾乎悉數走向末路,標誌着民主派政治團體的土崩瓦解。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集誌社記者

回顧民主派組織的歷史,早在 70、80 年代,先有由司徒華擔任首屆會長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和支聯會成立;同年代,李永達、馮檢基等人,整合不同團體,最終合組成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民協)。至於民主黨前身之一的「匯點」,則由後來的民主黨人楊森、前運房局局長張炳良等人組成。

1986年高山大會,多個民主派團體聯合爭取由 1988 年實施直接選舉,以及基本法內政制方案更符合民主原則。(民主黨網站圖片)

昔日民主派第一大黨 跌宕 30 載民主黨今年啟動解散

踏入 90 年代初,司徒華與李柱銘、何俊仁等成立香港民主同盟。至 1994 年 10 月,港同盟與上述的「匯點」合併,組成民主黨

經歷過作為議會最大黨,到 2010 年公民黨及社民連發動「五區公投」爭取廢功能界別,民主黨沒有參與,時任主席何俊仁、副主席劉慧卿等走入中聯辦,與時任副主任李剛開「閉門會」;最終政改方案在民主黨支持下獲通過,引發黨內分裂和社會爭議。到 2012 年何俊仁參選行政長官,最終僅得 76 票。民主黨的路線雖然一直被視為是溫和民主派,但其政治決定同時飽受質疑,甚至有「民主黨賣香港」一說。

四名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林卓廷、胡志偉以及黃碧雲,因 47 人案入獄。(資料相片)

直至反修例運動、47人初選案後,民主黨先後經歷立法會總辭、區議會宣誓風波,最終骨幹成員或入獄,或流亡,其中 4 人因初選案入獄,包括前主席胡志偉、前副主席尹兆堅,以及黃碧雲、林卓廷。

走到今年 2 月,跌宕 30 載的民主黨,由末代主席羅健熙連同一眾中委,宣布經過投票後,啟動解散程序。羅健熙後來於 4 月記者會交代,表示解散決定是按政治環境判斷,又說「係有預期有啲人一定會唔開心,係唔應該解散,相信主流的人,會明白我哋點解做呢個決定」。

今年 2 月,民主黨主席羅健熙(右)與中委見記者,表示會成立三人小組跟進未來解散、清盤安排。(資料相片)

第二大黨公民黨 17 年歷史因無人「接莊」啟動解散

民主黨以外,泛民曾有另一政黨手握 6 個立法會議席,被視為第二大黨,同屬溫和路線的「公民黨」。2006 年成立的公民黨,由一群專業人士組成,主要成員包括爭取落實普選的  「45 條關注組」。創黨成員包括大律師余若薇、梁家傑、陳淑莊、吳靄儀、湯家驊等人,其餘成員包括各界專業人士。政黨長年於立法會保持 3 至 6 個議席。

公民黨在 2006 年成立,創黨成員包括大律師余若薇、梁家傑、陳淑莊、吳靄儀、湯家驊等。(資料相片)

公民黨近十年較為人熟知的成員,除了余若薇、梁家傑、吳靄儀等元老外,也包括屬政治新星、同為大律師的楊岳橋。2015 年,創黨成員湯家驊退黨及辭任立法會議席引發補選,公民黨派出楊岳橋參與補選,以逾 16 萬票勝選,險勝獲 15 萬票的民建聯周浩鼎,而本土民主前線參選人梁天琦則獲 6.6 萬票。

楊岳橋勝選同年,接下梁家傑的火炬,成為公民黨新任黨魁。但另一創黨成員毛孟靜在同年退黨,與新民主同盟范國威以「香港本土」身分出任議員,主打關注本土議題。

2020 年 7 月,12 名民主派參選人被 DQ 立法會參選資格,包括角逐連任的公民黨郭榮鏗、楊岳橋、郭家麒等。(資料相片)

反修例運動後,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用「緊急法」押後原定於 2020 年舉行的立法會選舉,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讓當屆議員獲延任。公民黨議員陳淑莊因個人健康為由,於 9 月宣布退黨和辭任議員;到 11 月 11 日,人大常委裁定楊岳橋、郭家麒、郭榮鏗、以及專業議政的梁繼昌,即時喪失議員資格,引發其餘 15 名泛民議員集體總辭,包括黨友譚文豪。

其後郭家麒譚文豪、楊岳橋、鄭達鴻,因 47 人初選案被捕還押、去年判刑,郭、譚二人於今年 4 月刑滿出獄郭榮鏗則離港流亡至加拿大,於 2023 年 7 月被懸紅百萬元通緝、,到 2024 年底再與另外 6 人,被港府引用《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訂明為潛逃者和撤銷護照。

公民黨於 2022 年底舉行換屆執委會選舉,因無人競選和接任主席、執委,表示將進入解散程序;最終政黨在 2023 年 5 月舉行會員大會通過清盤解散決定。主席梁家傑於議決後會見傳媒時,說道:「也無風雨也無晴」。

由黃之鋒、羅冠聰、周庭等於 2016 年創立的「香港眾志」,在國安法生效前夕宣告解散。(資料相片)

國安法一年掀政治團體解散潮

除了上述兩個大黨,過去 5 年間解散的民主派政黨或團體之中,也包括各路激進路線或本土派別,其中以黃之鋒、羅冠聰、周庭等昔日學生領袖為首,於 2016 年成立的「香港眾志」; 於 2015 年成立的香港民族陣綫,以及 2016 年成立由鍾翰林任召集人的學生動源,在國安法生效前宣告解散。

國安法生效後的 2021 年 1 月初,國安處於多區拘捕 53 名參與 2020 年初選人士,當中 47 人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由被告之一、前灣仔區議會主席楊雪盈,牽頭組成的「灣仔起步」在同日晚上宣布即日解散;由開始到結束,僅有 518 日。

此後,社會迎來民主政黨解散潮,同期也有大量公民組織解散。2021 年 6 月,成立 3 年半的地區政治組織「沙田區政」告解,前副召集人、沙田區議員趙柱幫表示「時局兇險,難展抱負;前路艱苦,大家珍重。」他其後接受《獨立媒體》訪問時表示,解散是基於政治環境。而在 2019 年區議會選舉中,派出 20 人奪 19 席的「新民主同盟」,也在同月在 Facebook 交代,經全體成員確認後,決定解散這個由民主黨分裂出來、成立 11 年的政黨。

兩個月後,原獲延任的「熱血公民」立法會議員鄭松泰,本尋求在 2021 年選舉連任,但政府於 8 月底刊憲裁定他不符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即日喪失議員資格,亦不能參選下屆選舉。最終成立於 2012 年的熱血公民,在 2021 年 9 月 3 日宣布,已無政治進路而解散。

社民連上周日宣布解散,聲明提及「面對強大的政治壓力」和考慮對會員影響,而作出決定。(資料相片)

最後一個活躍反對派 社民連不抵壓力離場

到上周日(29日),人稱「社記」的社民連,高舉鮮明反對黨旗幟 19 個暑寒後,亦宣布解散。聲明提到,「面對強大的政治壓力,在考慮各方面因素,特別是對會員和同行者的影響,我們決定解散。」末代主席陳寶瑩說,仍在獄中的成員、其丈夫「長毛」梁國雄已知悉決定,就具體壓力沒再多補充。

民協修黨章續留存 完善下區選未獲提名、委任

昔日的民主政黨和團體,目前僅已修訂黨章的民協和轉型的街工仍然運作。民協在 2021 年修訂黨章,表明支持《基本法》、《港區國安法》,以及效忠特區,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政府、擁護香港是國家不可分離的部分,支持全面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及「高度自治」。不過,民協在「完善選舉制度」後的區議會選舉中,未有成員能取得提名入閘參選,亦沒有委任議員,目前只經營職業訓練中心社交專頁。而昔日在立法會曾有一席的街工(街坊工友服務處),也同樣轉型,集中經營職訓中心。

餘下的政黨,則是既沒宣布解散、亦再無公開活動或發言,部分有組織成員涉初選案或煽動案而在囚。例如由陳偉業、黃毓民組成,自社民連分裂的人民力量,其前主席陳志全、前副主席譚得志正因初選案服刑;由前支聯會主席李卓人擔任副主席的工黨;以及反修例期間成立的地區政治組織天水連線,成員伍健偉也正就初選案服刑。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香港紀事轉載各平台書寫香港紀事的文章及報導,包括社會時事、社區故事、文化歷史等。目前轉載平台包括「集誌社」和「法庭線」,並已獲授權,名單將繼續更新。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執笠後|海皇經理失業記 追薪苦等 求職屢敗 「後生都唔易,阿婆更冇機」

騙網囚奴|出書揭泰緬詐騙園區實況 收錄受害人訪談 余德寶:盼成港人了解騙案教材

俄烏戰爭|在台烏克蘭人將資訊傳至「中文世界」 「台灣人低估中國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