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事政變四年後,地域認同與世代的差異:緬甸華裔在台灣(下)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
·
IPFS
·
時間一久,過往的團結產生質變,在台緬甸社群對於軍政府的態度出現分歧。2021年緬甸政變至今已過了4個年頭,在台緬甸社群對於這場曠日費時的反抗,態度上出現了什麼變化?

作者:楊智強

2021年2月1日緬甸爆發軍事政變,以翁山蘇姬為首的民選政府遭到推翻,不願服從軍政府的緬甸人民起義、遁入叢林武裝反抗。台灣的緬甸社群也在第一時間,於台北的自由廣場與新北市中和區的華新街(俗稱緬甸街)舉辦集會活動,跨海聲援在緬甸的反政府勢力。剛開始,大多數的在台緬甸社群都對軍政府的殘暴感到憤怒。但時間一久,過往的團結產生質變,在台緬甸社群對於軍政府的態度出現分歧。2021年緬甸政變至今已過了4個年頭,在台緬甸社群對於這場曠日費時的反抗,態度上出現了什麼變化?

▌接續上篇:〈「緬甸出生、台灣長大」,常被錯認孤軍的那群人:緬甸華裔在台灣(上)〉

「拒絕政變!還我民主!殺害人民!立即停止!」2021年3月28日在台北的自由廣場上,成百、上千來自緬甸的族群聚集,齊聲吶喊要求政變上台的緬甸軍政府結束對人民的血腥鎮壓。

4年後的同一天,2025年3月28日緬甸中部發生規模7.7的淺層地震,死傷人數至今無法被正確統計。(編按:死亡統計人數為5,352人,但普遍認為該數字被低估)緬甸遭遇了百年一見的嚴重天災,軍政府卻居然持續對人民空襲、轟炸。

就國際社會大力撻伐緬軍暴行的同時,4年前上街聲援緬甸反政府示威的台灣緬甸社群,譴責的聲音與量能,大幅下降。

因為參加「8888民主運動」,被迫逃離緬甸來到台灣的杜可可(緬族)今年58歲。從2021緬甸爆發軍事政變後,他跟夥伴們每週末在新北市中和區的華新街舉辦義賣募款活動,將募到的款項匯回緬甸支持反政府抗爭。

政變過了4年,他們是少數堅持下來的跨海聲援團體。

4年來,杜可可看著在台灣的緬甸族群從一開始義憤填膺的上街遊行,到現在每場活動勉強只有百人出席。願意捐錢資助的人,更是少得可憐。

「在台灣一個月(薪水)三萬、五萬ok的,但是你要他們一個月捐500塊、沒有人會捐,很難,」他說:「北海道有兩三千個緬甸人,很少。但是他們薪水的5%、10%每個月固定捐(給緬甸反政府運動)...... 台灣跟日本、韓國不一樣,他們那邊是緬甸人(緬族),在台灣的有90%是華人。」

相較於緬族的杜可可,緬甸華裔(簡稱緬華)曾有曲折的過往與遭排華經驗,再加上曠日費時的垮海聲援行動沒有直接改變緬甸的狀況,讓許多在台緬華的態度出現變化......

全文閱讀:

緬甸軍事政變四年後,地域認同與世代的差異:緬甸華裔在台灣(下)


🔔關注轉角國際,認識國際新聞🔔

更多精采好文:轉角國際官方網頁

追蹤社群 訊息不漏接:轉角FB轉角IG

週更深度 Podcast:重磅廣播

日更新聞 Podcast:轉角Daily Podcast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