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孔子欺诈学3.0·人生篇——孔老二欺诈的一生
孔子一生制“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将世人的社交、生活礼仪规定的极为繁复详尽。
打着道德旗号向世人推销礼!礼越多、越繁复,以治礼为生计的儒生意就会越红火!
但过多与繁复的礼对儒的行止也会产生羁绊吧!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孔子便创建了世上独一无二的“双面人”模式——即孔子只用道德与礼约束他人,自己则完全不必受道德约束,可以随意违礼。
我们只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会发现孔老二的生活理念:皓首穷经制礼,殚心竭虑违礼。
一、丧礼违礼
据胡适考证,周儒乃商贤(官方术士)的后代,因商被推翻,便沦为江湖术士。周儒最主要的生计就是占卜与治丧。
为使利益最大化,孔子将丧礼制定的极为隆重、繁复、长期,乃儒以损人利己为目的的最害人的礼。
㈠ 为母治丧违礼
颜徵在十六岁被人强暴,十七岁生孔子。依古礼,贵族妻妾怀孕后,要祭拜祖庙向祖宗汇报,告知祖宗血脉延续。
颜徵在怀孔子时,竟然无法祭拜孔家的祠堂,只能祭拜“尼山”。孔子出生后并没有见过父亲,没有嫡母。
故颜徵在便是孔子的嫡母!
孔子十七岁丧母,依礼孔子应该为母守“齐衰三年”礼。但治丧的儒不可能赚取孔子的佣金,孔子更不会无病呻吟浪费钱财——孔子为母守丧便没有了原动力,违礼也就顺理成章了!
1、殡母违礼
孔子十五岁学礼,十七岁丧母。
依礼,孔子要将母尸体殡在院子西侧三个月,每天都要多次在棺木面前跪拜哭嚎,且要哭到眼睛出血为止(泣血稽颡),被人扶着或撑着杖才能站起来(扶而起、杖而起)。
人死后,对人基因破坏最强的病毒必会占上风,故人的尸体最能传播瘟疫,且对家人的伤害最大。儒要求死者在院子里停殡三到七个月,尸体必会腐烂发臭;家人每天都要围着尸体长时间哭嚎,必会传播瘟疫——只有世人速死多死,治丧的儒生意才会红火嘛。
孔子乃殷天子后代,在儒中出身尊贵,儒人不可能赚孔子丧礼的佣金,孔子更不能祸害自己。故孔子并没有将母亲尸体殡在院子里,而是直接弃于荒野。
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孔子世家》
【译文】孔子母亲死了,孔子将其棺木弃在五父之衢,大概是孔子谨慎尸体会传播瘟疫的原因。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檀弓上》
【译文】孔子小时候就成为无父的孤儿,不知道父亲的墓在哪里。便将母亲殡于五父之衢。人们见孔子将母亲棺木拉走,都以为孔子将母下葬了。其实,孔子很慎重,是将母亲尸骨“殡”在荒郊野外。
殡在荒郊野外,其实就是弃了。当然孔子也知道没有人会偷——这就是孔子弃母尸骨的底气。
尸体殡在院子里,会腐烂发臭传播瘟疫,孔子必是第一受害人。而将母亲尸体殡在五父之衢,传播瘟疫也是他人承受——孔子聪明吧!
孔子将母亲尸骨弃于五父之衢,母亲的灵魂必受孤魂野鬼的惊扰——大不孝也。
孔子人生只需要利己,至于是否损人甚至害母,孔子并不在乎!
2、守丧违礼
孔子规定,孝子守丧期间不能应他人邀请出去吃饭应酬。
有服,人召之食,不往。——《杂记下》
【译文】有丧服在身,他人邀请吃饭,不能前往。
但孔子为母守丧期间,竟然会主动前去参加喝酒、娱乐的宴请!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孔子世家》
【译文】孔子为母守丧期间,季平子邀请曲阜全城的士子们参加吃饭喝酒的聚会。孔子换上正常的衣服,仅腰间扎条丧带随着其他士子前去参加。阳虎看见了孔子的腰绖,绌之说:“季氏飨食全城士子,可不包括你这种服丧的人啊!”孔子因此退出宴会场所。
孔子母与季武子去世时间接近,推测是季平子接任季孙时,宴请全城的士子为自己庆祝。
孔子有孝在身,但又不想失去在权贵面前“露脸”及白吃白喝的机会,便换上正常衣服,仅腰间扎个丧带(腰绖),前去参加吃饭喝酒唱歌的宴会。孔子本想跟着人群蒙混过关,没想到阳虎眼尖,看见了孔子的腰绖,便将孔子赶了出来。
腰扎丧带前去参加欢娱宴会,既是对主人的不敬,也是对先人的不尊、不孝!孔子学礼已经三年,不可能不懂这些规矩。
严以律人,宽以待己,方是孔子的智慧。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变通无信,制法者违法,执法者违法,都是孔子的信徒嘛。
3、葬母违礼
孔子要求,士大夫的级别的尸体殡三个月就该下葬。但孔子将母亲尸骨扔在五父之衢十几年后才下葬。
问于郰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于防。
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
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不修墓。”——《檀弓上》
【译文】孔子询问郰人曼父的母亲,得知父亲的墓地,然后将母亲与父亲合葬于防地。
孔子将母亲与父亲合葬后说:“我听说:古人的墓穴不起坟;我孔丘乃是四方走动奔波事业的人,不能不给父母的墓穴安上标识啊。”于是,在四周挖土封盖在墓穴上,形成四尺高的坟。
孔子先回家了,孔子的弟子们没有跟着孔子一起回家。雨很大。很长时间,弟子们才回到孔家,孔子问道:“你们回来的为什么这么晚?”弟子们回答说:“因下雨,我们在墓地守着防止新建的坟塌了。”孔子沉默不回答。弟子们连说了三次。孔子潸然泪下说:“我听说,古人不修坟墓。”
依《檀弓》:孔子携弟子葬母。
据学者考证,孔子开始招收弟子有两个时间节点:其一,孔子二十七岁向郯子学礼后;其二,孔子三十五岁去齐返鲁后。
按这两个时间节点,说明孔子将母亲尸骨殡在五父之衢十或十八年以上才下葬。
4、起坟违礼
孔子乃华夏第一个起坟修墓的人。
孔子修墓,显然违背了自己标榜的道德准则!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孝经》
【译文】不是先王规制的衣服不敢穿;不是先王规制的言论不敢讲;不是先王确定的德行不敢行!
孔子既然知道“古不修墓”,修墓显然违背先王之德行。孔子竟然实施了,这不明显属悖道缺德违礼的行为吗!
当然,孔子也给自己找了个牵强附会的理由,即“今丘也,东西南北人也,不可以弗识也!”
孔子三岁叔梁紇去世,孔子葬母时叔梁紇已葬二十四或三十二年以上。而叔梁紇的邻居郰曼父之母竟然还能找到叔梁紇的墓,说明古人自然有高明的暗记墓地的方法(孔子找父墓穴竟然不去询问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孟皮,读者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
二三十年后,一个与孔家不甚相关的邻居老太太都能记住叔梁紇的墓穴,难道作为亲生儿子的孔丘——我们的至圣先师还不如一个小地方没文化的老太太!
古贵族不起坟,是因为害怕盗墓贼!
孔子的父母不会有值钱的陪葬品,孔子当然敢起坟了。
孔子就是要通过起坟以身作则地告诉世人——起坟才是礼。
只要世人认可了这个礼,以盗墓为生计的儒,作案就有标识了!
5、合葬违礼
孔子收了弟子,借弟子势力强行将母与父合葬。
依礼,贵族只有正妻才有资格与贵族合葬。妾,只有活着殉葬才能入贵族祖墓。
依《史记》,孔子乃叔梁紇强暴颜徵在所生的孽子,颜徵在根本没有资格入祖墓与叔梁紇合葬。
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於尼丘得孔子。——《孔子世家》
【译文】叔梁紇与颜徵在在野外交合而生下孔子。颜徵在得知自己怀孕后,(因无法进入孔家祖庙,)只能在附近的小尼丘上胡乱祷告而得孔子。
《孔子世家》说叔梁紇明媒正娶颜徵在,显然是胡说。若真得明媒正娶,颜徵在怎么可能在小尼丘上祈祷——不合贵族礼制!
依礼,贵族在宗庙祭鬼,在郊外祭神——只有官员才有资格祭神。
颜徵在,一个十七岁的小姑娘,哪里懂礼,所以只能在尼丘上胡乱祷告而已(女人怀了孩子,只能在丈夫家庙祷告,不能在娘家家庙祷告)。
据邬可晶博士考证,《孔子家语》作者大概率为孔子22世孙孔猛为粉饰孔子所做的伪古籍,不可信。
孔子的弟子中有鲁国权贵的儿孙,孔子借着弟子的势力强行违礼将母与父合葬,叔梁紇的正统传人也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孔子违礼葬母,就是孔子没有向孟皮询问祖墓的原因。
6、虞祭违礼
儒术士宣称,死者下葬后灵魂会因环境陌生而受到惊扰。故下葬后第一件事,就是通过虞祭为死者安魂。
士三虞,大夫五,诸侯七。——《杂记下》
【译文】死者下葬后当天举行虞祭礼,之后每隔一天均举行一次。士要三虞,大夫要五虞,诸侯七虞。
依礼,死者下葬后当日中午便要虞祭安魂,隔一日再做:士五日三虞,大夫九日五虞,诸侯十三日七虞,天子十七日九虞。
孔子将母亲尸骨弃于五父之衢,没有下葬,当然也无法为母亲安魂——大不孝也。
7、卒哭违礼
虞祭后,便要举行卒哭祭。
卒哭,士大夫一般在死后九十五天到一百天、诸侯在第五个月、天子在第七个月举行。
卒哭祭,乃最重要的丧礼之一。卒哭,代表葬礼结束,丧礼告一段落。疏远的亲人结束丧礼,家人也准备离开墓地回家了。
卒哭后,孝子也不必见人就哭,随时随地哭,而是早晚各哭一次便可完成任务。
卒哭,是葬礼结束的标志。卒哭之前孝子只能喝米汤,不能与人说话;卒哭之后,孝子便可以吃粗米饭、喝白水,也可以讲话了。
喝米汤九十五天到七个月,没有任何人能活下来——凡能活下来的人,必为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之辈!
孔子没有及时葬母,自然也没有举行卒哭祭。
8、荐祔违礼
卒哭当晚要举行荐祔,即告知死者与祖宗,明天要举行祔祭了。
死三日而殡,三月而葬,遂卒哭。将旦而祔,则荐。——《士虞礼》
【译文】(士)死后三日殡,满三月下葬。卒哭结束后,因第二天早晨要举行祔祭,则当晚举行荐祔祭。
祔祭,将死者灵魂祔在牌位上。荐祔,即事先要告知死者。因牌位要进祖庙,故还要告知列祖。
孔子没有为母亲作荐祔祭。
9、祔祭违礼
“祔祭”,即通过仪式将死者的灵魂彻底脱离尸骨“祔”在牌位上,并安置在祖庙,死者的灵魂便可安享子孙的香火祭享了。
祔祭之后,生人才可以远离死者尸身。
尸骨被弃在墓地,灵魂却没有离家,是儒对亡人最人性化的设计——治丧的儒多么的仁德!
孔子没有及时下葬母亲,自然也没有做祔祭。
孔子能为他人的父母想的这么周到,对自己的母亲为什么会这么残忍!其实大学者们都知道,孔子及儒所有的说辞都是骗人谋利而已!
孔子一生极力宣扬鬼神祭丧(“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但现实中的孔子却根本不信鬼神(“子不语怪力乱神”)。
宣扬鬼神是孔子赚钱的噱头;不信鬼神是孔子生活的宗旨。
天地鬼神,乃孔子道德与礼的根本,孔子思想乃儒文化的标杆。一个不信鬼神却天天宣扬道德与礼的人群,绝对是世上最悖道缺德无耻的人群!打着天地鬼神旗号用道德欺诈获利,才是儒术士最核心的智慧。
一个民族竟将一群治丧的骗子供为圣人,用治丧理论来治国,这个民族的荒唐与灾难便可想而知了!
10、练祭违礼
第十三个月要为死者举行“小祥”祭,之后孝子需换上用练过的麻做的丧服,故也称“练”祭。练祭后,孝子可以吃蔬菜水果了。
孔子未为母举行小祥(练)祭。
11、大祥祭违礼
第二十五个月举行“大祥”祭,之后孝子便可扔掉丧杖,撤掉倚庐到屋内睡床了;要在屋内哭,不能在屋外哭了;也可以吃盐醋酱等调料了。但还不能和女人同床、唱歌。
孔子未为母做大祥祭。
12、禫祭违礼
大祥祭一个月后,要做“禫”祭——丧礼的最终礼。
禫祭后,便没有了任何忌讳!可以喝酒唱歌奏乐、行男女之事及婚丧嫁娶、媒妁之事了。
孔子没有为母做禫祭。
13、娶妻违礼
孔子于十九岁,娶宋女丌官氏。
依孔子制定的礼,父母未下葬,丧礼就没有完成,连请媒妁议婚都不孝,违背道德。孔子母未葬竟然娶妻,无耻之极!
14、生子违礼
孔子二十岁生子,因收到鲁昭公的贺礼——鲤鱼,而为儿子取名孔鲤——无耻无底线喽!
15、穿衣违礼
孔子规定,父母尸骨未下葬,丧礼不能结束,不能脱除丧服。
久而不葬者,唯主丧者不除。——《丧服小记》
【译文】(因特殊原因)死者长时间不能下葬,宗族中多数人都可以除掉丧服,但主丧者却不能除去丧服!
孔子十七岁丧母,殡在五父之衢十几年,期间完成了娶妻生子及各种社交活动——这些事情肯定不能穿着丧服来完成。可知,孔子母亲未下葬前,孔子早就脱了丧服了!
子思还特别鄙视早脱丧服的人。
文子曰:“丧服既除,然后乃葬,则其服何服?”曰:“三年之丧,未葬服不变,除何有焉!”——《子思子》
【译文】文子问:“丧服已经除掉了,然后死者再下葬,要穿什么样的丧服呢?”子思回答说:“三年之丧的规矩,父母未下葬之前,丧服是不能除的,哪里有除掉丧服这种事发生呢!”
感觉子思的智商应该有问题。难道自己爷爷做的非礼缺德无耻之事,子思没过脑子!
孔子乃制礼大师,孔子制礼是为了约束他人以令儒利益最大化,孔家人或许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也应该受礼的约束吧。
为了强行推销礼,儒骂违礼之人为王八蛋。殊不知,骂王八蛋的人才是名符其实的王八蛋!
16、洗头、洗澡违礼
孔子要求,孝子在父母下葬之前,不能洗头洗脸,更不能洗澡。
虞,沐浴,不栉。——《士虞礼》
【译文】虞祭后就可以沐浴了,但还不能梳头。
孔子未为母做虞祭。说明孔子母死后,一生所有洗头、洗脸、洗澡的行为都违礼。
17、梳头、剪指甲违礼
孔子要求,祔祭后孝子才能梳头、剪指甲。
明日,以其班祔。沐浴,栉,搔翦。——《士虞礼》
【译文】第二天早晨,通过祔祭将死者灵魂祔在牌位上,并将牌位按辈分、级别与祖先牌位班列后。孝子便可正常的沐浴、梳头、剪指甲了。
孔子没有为母亲做祔祭礼,故孔子母亲死后所有梳头、剪指甲行为都违礼。
18、睡觉违礼
“三年之丧”要求,孝子不能在屋里床上睡觉,而是要在院子东墙搭个“倚庐”,睡草席、枕土块,直到第二十五个月大祥祭结束后,才能进屋睡床。
父母之丧,居倚庐,寝苫枕块,不说绖带。——《间传》
【译文】为父母守丧期间,孝子要住倚庐,睡草席枕土块,不脱麻绖麻带。
睡草席枕土块二十五个月——孝子必寒湿侵体而成为病夫。孔子会这样祸害自己吗——当然不会了。
孔子一生身体倍棒,活到七十三岁,不可能被寒湿侵体过。
世上只有傻批才会听信孔子。
孔子未为母做大祥祭,依礼便不能离倚庐,脱丧服。而孔子又不可能在倚庐穿着丧服娶妻生子!故孔子穿衣、睡觉违礼:以年计,数以十计;以月计,数以百计;以时计,数以千计;以刻计,数以万计;以分计,数以十万计;以秒计,数以千万亿计!
19、喝粥违礼
孔子规定,三年之丧,孝子前三天不能进食任何东西;从第四天开始,只能喝粥——早晚各用一把米熬的米汤,直到卒哭(第九十五天至七个月)结束为止。
斩衰,三日不食;齐衰,二日不食。故父母之丧,既殡食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间传》
【译文】斩衰与齐衰三年,三天不能进食任何东西;齐衰杖期,两天不能进食任何东西。为父母守丧,父母殡后孝子女才可以喝粥——早晨一把米,晚上一把米熬的米汤。
三天不吃喝任何饮食,再喝三到七个月的米汤——任何诚信之人必死无疑!
孔子十七岁丧母,却能健康地活到七十三岁,说明孔子根本没有喝三个月的米汤。
20、吃饭喝水违礼
孔子规定,卒哭后,孝子才能吃饭喝水,但还不能吃蔬菜水果。
父母之丧,既虞卒哭,疏食水饮,不食菜果。——《间传》
【译文】父母的三年之丧:虞祭、卒哭后,孝子就可以吃粗米饭,喝白水了,但还不能吃水果、蔬菜。
孔子将母殡于五父之衢,未举行虞祭、卒哭等礼。所以,依礼,孔子母死后一生都不能吃米饭,也不能喝水。
孔子能够违礼娶妻生子,禁吃饭喝水的规定孔子当然也不会执行!
孔子违礼吃饭:以秉计,数以十计;以斛计,数以百计;以斗计,数以千计;以升计,数以万计;以溢计,数以十万计;以口计,数以百万计;以粒计,数以千万亿计!
孔子违礼喝水:以吨计,数以十计;以桶计,数以百记;以瓢计,数以千计;以杯记,数以万计;以口计,数以十万记;以滴计,数以百千万亿计!
禁止他人吃饭喝水害人,自己却随意吃喝。世上还有比孔老二更缺德无耻的人么!
21、吃菜果违礼
孔子要求,孝子于第十三个月小祥祭后,才能吃蔬菜水果。
期而小祥,食菜果。——《间传》
【译文】第十三个月小祥祭后,可以吃蔬菜水果了。
孔子未为母举行小祥祭。所以,母死后孔子吃蔬菜水果均违礼。
22、吃盐醋酱违礼
孔子规定,孝子于第二十五个月大祥祭后,才能吃盐、醋、酱等食品。
又期而大祥,有酰酱。——《间传》
【译文】再过一年第二十五月大祥祭后,也可以用醋、酱下饭了。
孔子母未下葬,大祥祭也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没有完成大祥祭礼,依礼孔子均不应该吃这些食品——但孔子显然也做不到。
两年不吃酒肉或许不会要人命,但两年不吃盐,人还能活下去么!
正常人生理盐水的浓度为0.9%。如果人长时期不吃盐,还要天天哭嚎,身体肯定无法维持生理盐水必要的浓度。那么,人体内的器官必会衰竭而成为痨病鬼——孔子在阴损害人方面真得是很有智慧哦!
当然,孔子也规定,孝子于十三个月小祥祭后,若没有盐醋吃不下饭,盐醋也可以提前解封——但人一年不吃盐,也必会完蛋!
当然,孔子及儒是不会完蛋的。
信奉孔子的人群,必成为病夫或骗子!
孔子文化所及之处,必是病夫、骗子肆虐之域。
23、喝酒吃肉违礼
孝子第二十六、七月禫祭后,才能喝酒、吃肉。
中月而禫,禫而饮醴酒。始饮酒者先饮醴酒。始食肉者先食干肉。——《间传》
【译文】再过一个月举行禫祭,之后可便可以喝甜酒、白酒了。开始喝酒要先喝甜酒,开始吃肉要先吃干肉。
孔子未为母举行禫祭,依礼孔子母死后一生都不能喝酒吃肉——显然孔老二也没做到。
㈡为妻、子治丧违礼
24、哭丧违礼
孔子约人严,束己宽。
孔子周游列国最后一年,孔子妻丌官氏丧,孔鲤在家为母守“齐衰杖期”礼(注:儿子为母亲守丧分“齐衰三年”与“齐衰杖期”两种礼。若父先死,则守“齐衰三年”礼;若母先死,则守“齐衰杖期”礼。齐衰杖期完整的丧期为十四至十五个月。但仍要为母守二十七个月的“心丧”——不能唱歌,不能与女人同房等)。
因孔子不在家,孔鲤便严格按父亲的要求为母守丧,结果因饥饿、失盐而搞坏了身体——成为痨病鬼!孔鲤为母守丧后不足一年便死了。
孔子并没有因为妻亡而回家为其守丧。刚好季康子要请孔子帮忙,便派人持币请孔子回国,孔子便借东风回家了。
孔子得知孔鲤竟然按自己讲课的要求守丧,气坏了!
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檀弓上》
【译文】孔鲤母亲死了,孔鲤于第十三个月做完大祥祭后,还哭。孔子听到后问:“谁还在哭?”弟子回答说:“孔鲤。”孔子说:“嘻,太过分了!”孔鲤听说后,便除掉丧服不再哭了。
依“齐衰杖期”礼,孔鲤母死后第十一月举行小祥祭(练祭),第十三月举行大祥祭,第十四或第十五月举行禫祭。
“期而犹哭”,说明刚举行完大祥祭,依礼,孔鲤是必须要哭的!
祥而外无哭者;禫而内无哭者,乐作矣故也。——《丧大记》
【译文】大祥祭后,守丧者不能在屋外哭,只能在屋内哭;禫祭后丧礼彻底结束,在屋内也不能哭了——因为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奏乐了。
大祥后孔鲤只要是在屋内哭母亲,便没有违礼,孔子为什么还很气愤呢!
其实,孔子气愤的是孔鲤不会“变通”违礼,仅守个“期年之丧”就把自己弄成痨病鬼——按孔鲤的死脑筋,若守三年之丧礼,绝对熬不过两个月!
25、丧子违礼
孔子乃殷天子的后代。一个家族要想成为天家,长寿基因是必要条件。
看孔子的家人,叔梁紇活了七十四岁,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孔鲤活了五十岁,子思活了八十二岁。这祖孙中三代都很长寿,维有孔鲤短寿。
推测孔鲤是为母守丧饿坏了身体,导致短寿。
期年之丧,规矩远不如三年之丧严苛害人。期年之丧,孝子没有喝粥的环节,即前两天不能食任何饮食,之后便可以吃粗米饭喝白水,九十五天卒哭后便可以吃菜果,第十一个月小祥祭后可以吃盐、醋、酱(如果孝子吃不下饭,卒哭后也可以吃盐醋酱等),第十三个月大祥后可以吃酒肉;同时,也不必住倚庐寒湿侵体。故不会绝对死人——但诚信者也必成痨病鬼!
孔鲤仅为母守个“齐衰杖期”便弄坏了身体。而孔子为母与子各守了“三年之丧”,还为妻守了“期年之丧”,却仍能身体倍棒,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么!
极度严苛的规矩,孔子都能处理的风轻云淡,全身而退;而远远宽松的规矩,孔鲤却如过鬼门关——都是智商惹的祸!
在华夏生存,变通才是最重要的——会变通,升官发财通达路;老实人,当牛做马韭菜命。
孔鲤就是因为过于忠厚与诚实,才会有此劫难。所以华夏有句俗语:诚实就是傻批,不坑害老实人有罪。
丧母时若父亲在家,孔鲤至少还能再活二三十年吧!
26、奏乐违礼
华夏传统学者不懂逻辑,往往刚谴责过某事,下一刻又会赞美同类事!说明传统学者说话如同放屁,很随意。
孔子要求,守丧者大祥之后,还不能唱歌、奏乐,要禫祭后才行。
鲁人有朝祥而莫歌者,子路笑之。夫子曰:“由,尔责于人,终无已夫?三年之丧,亦已久矣夫。”子路出,夫子曰:“又多乎哉!逾月则其善也。”——《檀弓上》
【译文】鲁国有个人早晨做完大祥祭,晚上就开始唱歌了,子路笑话这个人。孔子说:“仲由啊,你苛责别人难道就没有尽头么!这个人守了三年之丧,已经憋闷很久了啊!”子路出去后,孔子又说:“这个人也是啊,都已经守了三年之丧了,为什么不能善始善终呢!过了一个月再唱歌就更好了啊!”
“逾月则其善也”是孔子对礼最完美的要求。孔子自己呢!
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檀弓上》
【译文】孔子大祥祭后,第五天弹琴还不能成声,第十天吹笙就能成曲调了。
我很奇怪《檀弓上》作者的智商,难道就不能为孔子粉饰一下喽!
27、择墓违礼
孔子父母葬在防地,孔子却在曲阜城北新开墓地——大不孝焉!
《孔子家语》说,是子贡给孔子选的墓地,纯粹胡说。孔子死时,妻已经死五年多、子已经死三年多,孔子难道一直没有将妻、子埋葬!且“择”墓地这么重要的大事,怎么可能由外人来承当。
孔子要求,贵族及家人必须葬在祖墓地,按昭、穆的规矩依序排列,不能擅自变更。
只有特殊情况,贵族才不会葬祖墓地而另辟墓地。
①分宗:贵族的庶系子孙分宗后,另辟墓地。
②避难:贵族的生存受到威胁,移居它地,另辟墓地。
③出户:贵族因某种原因被宗族驱逐出户,无法葬于祖墓地。
④孽子:贵族在外的私生子,未得到家族认可。
若没有正当理由,随便新开墓地,会中断祖宗传承,后世儿孙便没资格姓祖姓!
孔子乃叔梁紇后代中最有成就者,孔子一生以布礼为己任,却新开墓地,与父祖香火中断,必有原因!
孔子新开墓地,依礼只有两种情况能讲的通:其一,弃祖;其二,孽子。
依据《史记》,笔者更趋向于孔子乃叔梁紇强暴颜徵在所生的孽子。
孔子与祖墓断了联系,依礼便没有资格姓“孔”了,当然更没有资格姓“子”喽。
二、行事违礼
孔子是人类最自私、缺德的一个人。
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是孔子一生成功的经验。
28、为儿买妾违礼
孔鲤为人忠厚,推测其夫妻恩爱,没有纳小妾。
孔子周游列国时,孔鲤才三十五岁,孔鲤妻年龄也应该相当,故孔鲤无子并没有上升到急迫地步。
孔鲤为母守完丧已经四十九岁,且已成病夫,孔鲤生子便急急入律令了!
孔鲤妻年事已高,无法承当大任,推测孔子强行为子买妾,令其同房。
孔鲤收妾违三年心丧之礼(不能行男女之事),但孔子的理由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孔鲤自然要屈从于父亲。
儒,术士,善相面。孔子亲自把关给孔鲤买个生育能力强的贱女人。
孔鲤妻自己肚子不争气,只能暗自啜泣。
得了痨病的孔鲤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妾肚子捅大后,便一命呜呼了。
贱女在孔家精心呵护下(近之),生下个身体健康的儿子——子思。
孔鲤妻将孔鲤的“夭折”迁罪到孔鲤妾身上,孔鲤妾自以为母因子贵,便有些反抗(不逊)。
依“七出”之规矩,孔鲤妻无子,便应该被休掉;但孔鲤妻为婆婆守过丧,依“三不去”原则又不能休。孔鲤妻妾又势同水火,便成了孔老二必须解决的难题!
29、卖母留子,缺德之极
看到儿妻妾的矛盾,孔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儿妻出身高贵,有教养;儿妾出身卑贱,没有教养。
孔子将子思划归到儿妻名下,儿妻便没有了“无子”之罪。儿妾则成了孔家多余的人口。因孔子没有权势,不敢杀儿妾,便通过贩卖人口的儒将其卖给卫人(远之)。面临与儿子及家生死诀别的子思生母,自然就会反抗哀嚎(怨)。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阳货》
【译文】孔子说:“(与禽兽相比,)卑贱的女子和小人是最难饲养的——对牠们亲近了,就会忘记自己卑贱的身份敢于顶撞尊者;将牠们远卖了,就会怨恨主人。”
这是孔子留下子思,将子思母变卖时场景的感慨。
卑贱的女人回归原始地位,孔家也皆大欢喜了!
子思长大后,因受曾子阻止,连解救生母的勇气都没有,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成大事。故而也导致孔子的后代一代不如一代,成为人类最无耻的万世投降婊。
30、百步笑五十步
孔子最喜欢用道德谴责他人。
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公庙之设于私家,非礼也,由三桓始也。——《效特牲》
【译文】天子庶系后代的诸侯不敢以天子为祖;诸侯庶系后代的大夫不敢以诸侯为祖。而将鲁国的公庙视为自己的家庙进行祭祀,属非礼的行为,是鲁国的三桓开的头啊!
这是孔子大骂鲁国三桓的僭越行为!
鲁昭公逃亡国外,鲁国被三桓把持。因鲁国无君,故三桓率领姬姓家族祭拜祖庙。
严格来讲,凡是有封地并建了宗庙的后代,便要以自己祭拜的宗庙代号为姓。即“三桓”已经没有资格姓“姬”了(分别姓“季孙”“叔孙”“孟孙”),也没有资格再祭拜鲁公祖庙了。
依礼,孔子谴责“三桓”确实没有错误。但孔子做的比“三桓”还龌龊。
孔子名丘,字仲尼;儿名鲤,字伯鱼。孔子竟然给孙子取名汲,字子思。
子,乃孔子远祖商天子的姓。姓乃祖宗的代号;字,乃个人的代号。孔子连姓“子”的资格都没有,竟然将祖宗的“姓”用于孙子的“字”,乃孔子对“子”姓先祖最无耻的僭越与侮辱。
古华夏越尊贵的家族越重视尊卑。因天子领地辽阔,故天子的庶子长大后,就会成为“别子”——别祖离宗,分封建宗。天子会赐给别子的宗庙一个代号——便是庶系儿孙的姓。
依礼,庶系后代绝对禁止姓嫡系的姓!
孔子的远祖“微子启”乃帝乙的庶子,封“微”地“子”爵。故,自“启”开始,后代便没有资格姓“子”了。
孔家自子思始,多代的字均以“子”开头——实为变相以“子”为姓!
孔子及孔鲤均不敢以“子”为姓,就是因为僭越。孔子成为殷人的精神领袖后,野心增强。孔子制定的人生目标便是“克己复礼”,即复辟造反,复兴殷商王朝。孔子临死前知道自己复辟成功无望后,才敢明说自己为“明王”。给孙子取名“子思”,就是希望子思能够复辟造反成功。
严格来讲,只有殷纣王的嫡系后代,才有资格姓“子”。因武庚造反,后代被夺爵。周成王命微子启继承商祀,故自启开始的宋历代国公也算正统的“子”姓。
但孔子的远祖自孔父嘉始,便失去了宋国君的地位,后代只能以“孔父(卿之姓)”“孔(士之姓)”为姓。
依礼,即便殷人克己复礼成功,推翻了周王朝,也应该是宋国公嫡系后代才能当天子,孔子只不过是子姓家族多级庶出的贱奴而已!
“三桓”主持祭拜鲁公庙,仅差了一个嫡庶尊卑级别。而从“孔”、“孔父”、“宋”、“微”到“子”姓,相差了至少三个嫡庶尊卑级别。孔子到宋国,连“祖”宋公的资格都没有,更没有资格“祖”殷天子。孔子却将孙子取字“子思”,便属多级僭越的非礼行为。
自己做的比别人还恶心,却大骂别人丑——属“百步笑五十步”的经典!
孔子一生最珍惜的是利益。脸,孔子是不需要的!
31、口是心非,看人下碟
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乃孔子最熟络的处事套路。
孔子讲话总是高屋建瓴,正气凛然,会令人肃然起敬!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
【译文】孔子道:“冉求!君子就讨厌那种态度,不说自己贪心无厌,却一定另找借口。我听说过:无论是掌管国的诸侯或者治家的大夫,不必着急财富不多,只须着急财富不均;不必着急人民太少,只须着急境内不安。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便不会倾危。”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是何等的“仗义疏财”境界!听孔子的讲话,谁敢说孔子的品德不高!
孔子的弟子颜路,也认为孔子仗义疏财的境界很高,于是,当自己有难处的时候,找孔子来了。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先进》
【译文】颜渊死了,他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来替颜渊办外椁。孔子道:“不管有才能或者没有才能,但总是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鲤死了,也只有内棺,没有外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替他买椁。因为我也曾做过大夫,是不可以步行的。”
这是孔子反对输送财物的节操,是不是理由也很充分!
和季氏比,孔子是个穷人。所以,孔子非常大度地高喊“均无贫”。孔子没想到,比自己还穷的弟子颜路,竟然真得背筐携袋来均无贫了。于是,孔子便大发雷霆:谁想和你均无贫了!
孔子均无贫的思想,是针对富人的,而不是针对穷人的。
“与富人讲均贫,与穷人讲气节”,才是孔子打理财富的智慧。
在圣人教化下,“有权就贪腐,没钱就均贫”,成了历史上华夏成功人士最佳最快的致富捷径。
疏别人的财以仗义,慷别人的慨以激昂!只要自己能获取利益,无所不用其极。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便有政治家的致富才能。
这世上最自私的人,非孔老二莫属。
32、口是心非,说一套做一套
孔子讲话总是很到位。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
【译文】孔子说:“不居于那个职位,便不过问它的政务。”
孔子讲的多好!孔子真要是这样的人,那真挺守规矩。可惜,孔子又时时违言了。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子路》
【译文】冉有从办公的地方回来。孔子道:“为什么今天回得这样晚呢?”答道:“有政务。”孔子道:“那只是事务罢了。若是有政务,虽然不让我参预,我也会知道的。”
这是孔子不在其位却想谋其政的证据。
孔丘大圣人,咱讲话能不能有点准啊。
33、口是心非,损人利己
孔子的人生目标就是克己复礼,即复辟造反。故挑拨周人内乱也是孔子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孔子一生,主导或挑拨周人之间的杀戮成功五次,失败两次。杀人数以十万计。
田常欲作乱於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
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
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彊,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则交日疏於主。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卻,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於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彊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仲尼弟子列传》
这是孔子指使子贡将齐鲁小规模的战火,引祸给吴晋越发生列国大战的记录。注意,子贡如果是个军事家,这种谋略乃是智慧!但孔子、子贡可是天天讲“仁義道德”的君子哟,是不是太阴损了!
将战争引祸给他人,却天天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挂在嘴上,这世上得多么无耻的人才能够做得到!
34、心如蛇蝎,唯恐天下不乱
子贡成功地将战火引祸给吴晋越,使鲁国跳出战局。协助田常“孤主制齐”后,田常杀了齐简公。
孔子借这个事件,又劝鲁国参战,以扩大列国大战的规模!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宪问》
【译文】陈成子弑齐简公。孔子沐浴后上朝,告于鲁哀公说:“陈恒弑其君主,请讨伐他。”
如果将这两件史实串起来,就会发现孔子何其阴毒——先将齐鲁战火引祸给吴晋越,再敦促鲁国加入战局!
孔子其时在鲁国没有爵位,请问,你不在其位有什么资格谋其政,还敢参与出兵这样的国家大事。
孔子大概也忘记了自己曾经骂冉有的话:“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现在孔子在没有东周天子的命令情况下,亲自鼓动鲁国君征讨他国,这不是赤裸裸地陷鲁国君无道么。
孔子积极敦促鲁国参战,说明孔子令子贡将战火引祸给吴晋越,并非是为解鲁国危难,而是要通过战争达到自己损人利己的欲望!
周人只有频繁互殴,孔子率领殷人复辟造反才有成功的机会。
35、黑白颠倒
孔子最高的智慧,便是将正义的名词,赋予邪恶的内涵;而将邪恶的名词,赋予正义的内涵。这样便可以通过正义的话语,来传递邪恶的信息。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子路》
【译文】叶公告诉孔子道:“我那里有个坦白直率的人,他父亲偷了羊,他便告发。”孔子道:“我们那里坦白直率的人和你们的不同:父亲替儿子隐瞒,儿子替父亲隐瞒——直率就在这里面了。”
直,本意是取树干“挺直”,引伸一个人心地正直,不会讲假话;枉,本意是取树干弯曲,引伸一个人心地邪曲,为达到自己目的作伪使诈。
孔子显然给“直”赋予了与其本意完全不一致的解读。即,依亲疏理念,亲人要合伙蒙骗外人,才是正直。
有了这些认识后,我们再来看孔子的治政理念。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为政》
【译文】鲁哀公问道:“要做些甚么事才能使民众信服呢?”,孔子答道:“把重视亲情、尊卑,善于粉饰领导讲假话的人提拔起来,压在不重视亲情、尊卑,不善于粉饰领导讲真话的人之上,民众自然就信服了;将不重视亲情、尊卑,不善于粉饰领导讲真话的人提拔起来,放在重视亲情、尊卑,善于粉饰领导讲假话的人之上,民众就不会信服了。”
以强权、欺诈治政,才是孔子的真实意义。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念也是同样的观点。
实事胜于雄辩,华夏自独尊儒术以来,哪个朝代不是这么做的!
36、背信弃义
孔子一次经过蒲地去卫,蒲人不让过,孔子与蒲人发生了争斗。后蒲人让步,只要孔子不去卫,便放孔子过去。孔子答应了,并与蒲人杀牛盟誓。蒲人放孔子过蒲后,孔子直接去了卫国。
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適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適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译文】蒲人有点害怕了,便和孔子说:“只要你不去卫国,就让你过去。”孔子同意了。于是,双方将牛血涂在嘴上,在神的牌位前进行盟约并发了誓言后,蒲人便让孔子从东门出去。孔子一行便直奔卫国。子贡很震惊,问:“都盟誓了还能背负么?”孔子说:“这是被要挟下才进行的盟誓,神是不会听的!”
自己刚发完誓,嘴上涂的牛血还未干,便已经背誓了——世上还有比这更无耻的圣人吗!
三、唯利是图
孔子一生不追求真理,只追求利益!
36、两面三刀
孔子认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见风使舵,两面三刀,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智慧。
子路问于孔子曰:“鲁大夫练而床,礼邪?”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谓子贡曰:“吾以为夫子无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子贡曰:“汝何问哉?”子路曰:“由问:‘鲁大夫练而床,礼邪?’夫子曰:‘吾不知也。’”子贡曰:“吾将为女问之。”子贡问曰:“练而床,礼邪?”孔子曰;“非礼也。”子贡出,谓子路曰:“女谓夫子为有所不知乎!夫子徒无所不知。女问非也。礼:居是邑不非其大夫。”——《荀子·子道》
【译文】子路问孔子:“鲁大夫练祭后便离开倚庐到屋里睡床了,合于礼么?”孔子答:“我不知道啊!”子路出门对子贡说:“我以为夫子对礼无所不知呢,夫子竟也有所不知的礼。”子贡说:“你问的什么?”子路说:“仲由问夫子:‘鲁大夫练而床,合于礼么?’夫子曰:‘吾不知也。’”子贡说:“我替你问问。”子贡问孔子说:“练祭后便睡床,合于礼么?”孔子说:“非礼也。”子贡出,对子路说:“你说夫子对礼有所不知吗!夫子实际上无所不知。你问的不对。在城邑内,不能非议城邑之主啊!”
“居是邑,不非其大夫”——离开这个城邑,便可以非议其大夫——赤裸裸的两面三刀嘛!
孔子眼里只有利益,没有真理!
37、碰瓷钓鱼
碰瓷,乃华夏独一无二的国粹,任何其他民族想学都学不来。只有孔子的“仁”理念,才能衍生出碰瓷文化。
孔子推崇“仁”。仁,爱人、欺民!
孔子认为,人人都要敬爱尊者,欺压卑者,社会才能尊卑有序,和谐稳定。
相反,若有人同情民众,帮助弱者,便是罪人——有笼络民心、叛逆造反的基因!
季孙相鲁,子路为郈令。鲁以五月起众为长沟,当此之为,子路以其私秧粟为浆饭,要作沟者于五父之衢而餐之。孔子闻之,使子贡往覆其饭,击毁其器,曰:“鲁君有民,子奚为乃餐之?”子路怫然怒,攘肱而入,请曰:“夫子疾由之为仁义乎?所学于夫子者,仁义也;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其也。今以由之伯粟而餐民,其不可何也?”孔子曰:“由之野也!吾以女知之,女徒未及也。女故如是之不知礼也!女之餐之,为受之也。夫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职,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曰侵。今鲁君有民而子擅爱之,是子侵也,不亦诬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译文】季孙为鲁相,子路为郈县令。鲁国于五月驱使民众挖长沟,在这种情况下,子路用自己的俸禄买米在五父之衢做饭、汤,施与挖沟的民众。孔子听说后,指使子贡前去将饭掀翻到地上,并击毁其做饭的器物。说:“鲁君的民,你凭什么请他们吃饭?”子路怫然大怒,撸起袖子来找孔子。说:“夫子诟病我的仁义吗?我所学于夫子的理念就是仁义啊。所谓仁义,就是让天下所有人民共享利益。现在我用俸禄买粮食而让民众吃饭,为什么夫子不允许?”孔子说:“仲由,你太野蛮了!我以为你知道仁的道理,你竟然不知道,你竟然如此不知礼啊!你让民众免费吃饭,为授之以恩。夫礼,天子爱天下之臣民;诸侯爱境内之臣民;大夫爱管辖之内的臣民;士只能爱其家人;过其所爱就是侵害他人的利益。现在鲁君的民而你擅爱之,是你在侵害鲁君的权力,不是很荒唐么!”
先秦时期,人,代表尊贵阶层;民,代表卑贱阶层。子曰:“仁,爱人”。注意,孔子并没有说“爱民”。子路显然将孔子的“仁”理解错了,以为“爱人”就是爱所有的人与民。
齐田常用大斗出借粮食,用小斗回收粮食——变相地让利于民,导致民心归附,成为“田氏代齐”的诱因。
所以,孔子认为,对弱者同情就是叛逆的隐患;对民施爱就是对权力阶层最大的威胁!
叛逆,在华夏历朝都是大罪,往往都会被诛“九族”。
依孔子的仁義理念,一个老人若在路边摔倒了,只有皇帝、省长、市长、县长或家人来扶,才合于礼。若没有亲情普通的陌生人来扶,罪大恶极!
孔子的仁義理念被韩非子挖掘,便形成了华夏独一无二的钓鱼执法术——让弱者卖惨,谁同情弱者,便治谁罪——通过碰瓷将有叛逆基因的人扼杀于萌芽之中!
依孔子与韩非子理念,世人只有麻木不仁了,天朝上国才能长治久安!
故“碰瓷”乃礼仪之邦独一无二的治国国粹!
南京法官王浩说:“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便深得仁義社会钓鱼执法之精粹!
慈善,以帮助弱者为宗旨,乃西方文明社会的理念。依孔子与韩非子的理念,慈善是有罪的。所以,中国人做不了慈善事业。
只要孔子文化还兴盛,华夏便永远无法踏入文明领域。
注意,荀子与韩非子所讲的孔子故事,儒家经典中没有记录,故是否真实无法考证。荀子学派专门挖掘世人思想的阴暗面,且均喜欢用孔子作主人公,是不是很奇特呢!
三、总结
依孔子的三年之丧,孝子连正常的穿衣、睡觉、洗头、洗澡、梳头、剪指甲、吃饭、喝水、吃盐醋、果蔬、酒肉、唱歌、说话都违礼——这得多么缺德的王八蛋才能想出的害人策略!
自己不愿做,却要求他人做;自己做不到,却强制他人做到。还天天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挂在嘴上,并大骂无信之人!世上还有比这更流氓与无耻的人吗!
一个天天讲诚信的人,却将欺诈习以为常,久而久之,恐怕连自己都认为自己才是世上最诚信的人吧。
孔子将礼道貌岸然地写入书简中,风轻云淡地违入生活中,这才是华夏至圣先师的风采!
制礼讲诚信,是孔子的工作与宣传;
违礼搞欺诈,是孔子的生活与文化。
一个人一生能够将欺诈说慌做到数以千万亿计,若评选全球欺诈至圣奖,孔子一定能够排到几千年的第一名!
在孔子文化的引导,制定道德的人不道德,掌管法律的不守法,也成了华夏历朝的潜规则。
孔子文化兴盛之域,必是信用体系崩溃之所。
2024年7月初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