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數位時代文字交流的美好/《三十歲的字》6/20正式上市

序
二〇〇九年的前後,iPhone及其他智慧型手機、無線網路吃到飽、Facebook……先後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在Facebook進入台灣以前,台灣的社群網站,僅在尚未被馬斯克買走的twitter、還沒被祖克柏買下,只用作照片發表,要可拍照手機的用戶才會使用的instagram,和至今䇄立不搖的Plurk,是當時二十到三十歲網路重度使用者用作交友與他人在網路社群交流的方式。
其他沒有網路成癮的人:只有上班需要用網路連絡的上班族,上班用不到電腦也不需要網路互動的行業,沒有上網吃到飽也沒有隨時可以上網的這些族群……在生活上或許只有「需要網路」的時候,才會連接上網;朋友見面要出門聚會,電影要去電影院看,吃飯要出門去吃,聊天要使用電話、e-mail、MSN(還沒有LINE這種既方便又擾人的玩意呢!)
文字的書寫、閱讀也是那個年代生活極度重要的娛樂之一!
起念把三十歲時寫的文字整理成書,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其中一個理由是想要把痞客邦的帳號刪掉,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想整理當年從自己的部落格分枝到免費部落格平台開始寫些隨筆,也像是特別獨立出來、有意識將它視為不同的文字基地來寫些日常散記!當時當然從未想要「寫成書」,但是是習慣性地記憶日常、生活、人、事、自己……
整理這些文字的時候,才發現後來曾經想要研究「數位時代裡人的行為模式的轉變」(包括生活、社交的改變)也或多或少被三十歲的我,留下社群年代前數位時代的樣貌!
剛開始整理這些文字時,當然是有思考過:「這樣呢喃自語的日常,究竟有誰要讀?」開始整理後才發現以二〇〇九為界的網路世界,在十六年後整理時,竟然需要解釋許許多多四十多歲以上的人知道但十幾、二十歲的青年、青少年可能完全沒有聽過的名詞、人名、事件……世界的變動在數位化的快速及分眾之下,每一個世代所熟知的事,都像與不同世代人關在各自的小房間那樣,彼此互相不熟悉、不明白,得看有沒有人願意探頭去看看別人的世界!
沒想到替十六年前這些文字整理成冊的過程最費時的不是校對,而是把認為應該稍作說明的人名、創作、科技專有名詞……加上注解!希望替年輕一輩,有興趣閱讀二〇〇九那一年的讀者稍微科普一下!或者也希望在閱讀的過程,能開啟一扇「想去了解」的門,去看看那個沒有網路、還不網路重度成癮的時代,我們的青春、後青春是怎麼度日的?
◆
記得二十二歲那年,可以當我外婆年紀的老闆跟在我生日那天跟我說:「二十二歲真是美好的年華!」直到我回望我三十歲寫下的這些文字,才發現「三十」才是我心中最美好的一年。那無關乎收入、職業,或是當時有沒有擁有什麼成就,而是心智還留有年少的果敢、衝勁、冒險、對抗……那些在長輩/大人面前會被碎嘴幾句的反叛,雖和大多數人一樣,在那個「到底能不能稱自己是大人」的年紀,有著一點焦躁不安和強烈的自我懷疑,每天在心裡彆扭地和自己與世界拉扯!
在回望時才發現那個年歲的自己是如此令人想念,特別是後來十多年裡,找不回的開心!
後來與人拉開很大的距離,文字裡寫下的「人」,多半都難以記起到底是誰?或許連當時我曾經遇見誰、說過什麼話都不記得了!其中十六年前被我寫下的高雄,今日也所不同,經過世運、莫拉克風災、氣爆,像浴火鳳凰重生一樣!
二〇〇九年台灣最大的事件就是莫拉克風災!也是我人生極大的轉捩點!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不知何去何從!很幸運地在年滿四十六歲的二〇二五這一年,過著自己還算滿意的日子,也終於可以了了一椿心事,把自己的三十歲再度放到書市去面對讀者!
希望你也會喜歡我的三十歲,以及那個還沒有網路成癮、網路焦慮的一年!
《三十歲的字》二◯二五.六,二十,正式上市!
lihistatus.com/ZOLCd (有收到上架的連結我就會補在這個連結裡)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