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系列/圖文書從紙本檔案轉電子書,能不考慮閱讀感受嗎?
如果可以在做紙本書的時候,把閱讀體驗放進來一起考量,紙本能夠還算舒適的讀,電子書的閱讀體驗也不會差太多!說不定大尺寸的閱讀器還會更受歡迎呢!

久聊一則
曾經很流行十件必做的事情、十處必去的地方⋯⋯所以,我自己心中都有個表。 不是作家,有時候很喜歡寫作,發表一下、分享一下,以往有段時間有不同寫作渠道,例如:BLOG、Website、討論區等。有些很成功,多人欣賞,最後出書,又可以拍電影,很多人响往寫作。 另一方法是自資出書,曾經研究過,費用大約4-5萬,包一百至二千本書,有出版商負責對字、排版、印刷…
我一直覺得,身在這個時代,創作者真的很幸福。
我一直覺得,身在這個時代,創作者真的很幸福。

《旅行幹嘛一定要有行程:大阪!》正式上架!
如果幸運的話,有可以一起出遊的旅伴,路上所有的風景都會替不同的旅行,留下不同的記憶!我想,這樣就是一種意義了!

關於「小誌」這件事,《每一天醒來,都是一場旅行!》十年後的改版!
去吧!去做吧!你永遠不會知道前面等著你的是什麼?行動了以後,你才會看見你的行動改變了你什麼!

【賣火柴的小女孩】方晴君
我曾說過,我的人生就像【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她有限的生命之中,她至少,有個疼愛她的奶奶。

詩集預告:房間沒有光/自傳
家暴給了我黑暗,給了我痛苦,卻沒給我光明。

文字之所以重要且必須存在/《三十歲的字》後記
說到底,人是在社會化的過程裡尋找自己,還是本來就擁有自己,只是跳進社會化的步驟中,後來弄清楚才甩甩頭對自己說說:「啊!現在所得出那些人際關係的答案,不就是自己青少年時期的樣貌嗎?」為什麼這麼多年怎麼還奮不顧身跳進那些「應該要社會化的與人社交」而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呢?

那些數位時代文字交流的美好/《三十歲的字》6/20正式上市
沒想到將這些文字整理成冊的過程最費時的不是校對,而是把認為應該稍作說明的人名、創作、科技專有名詞……加上注解!希望替年輕一輩,有興趣閱讀二〇〇九那一年的讀者稍微科普一下!或者也希望在閱讀的過程,能開啟一扇「想去了解」的門,去看看那個沒有網路、還不網路重度成癮的時代,我們的青春、後青春是怎麼度日的?

寫在《三十歲的字》上架之前:一直寫字究竟是為了什麼?
不要再問寫給誰看了!多年後你會發現文字的書寫不只是「給人看」,很多的時候是給自己一點獨處的陪伴,或是在生命的某一個瞬間,會在黑暗裡拉自己一把!

氣到忍不住,這叫殺雞取卵
各種圈圈叉叉需要抱怨。區塊勢創辦人許明恩昨天在松菸有場活動,飛地舉辦,董啟章、王聰威也參加對談。許明恩要宣傳這個活動,在 threads 上以讀墨和 kobo 的電子書不能轉讓,說要探索新的可能。這已經很可笑,飛地和董啟章等人的區塊鍊商店 Liker.Land 我也有買書,先不談介面整個如何難用,那就是另一種技術。
報導》出版現實驚濤駭浪,做書做到懷疑人生?蘇拾平公開經營大數據,解析書市實況
蘇拾平描述,光是走進書店就可發現,以前那個無國界、無政府、多元選題的書海已經消失了。書籍陳列曝光的時間與空間縮小,中間選題的書本大量減少。出版社不敢再版續約、通路不上架,許多書默默絕版,讓原本廣闊如海洋如星空的書世界,變成支離破碎的一個個孤島與孤星,閱讀無法串聯持續

寫給電子書自出版的:成為一個作者之前,《殺人攻略》的委託
自出版,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做書也是。但完全的先決條件就是「你想做,你去找方法做,你去學習怎麼做,你要非常的積極!」自己做不來,找人做,找人做之前,把「你該做的部分做好!」積極的!沒有人應該為了你想做的事替你積極,如果你都意興闌珊了,誰在意你呢!

一個人獨旅,你需要具備什麼能力?《獨旅的浪漫》買起來!
一個人,真的沒有很難!一個人,真的可以很自在!旅行,真的不需要太多什麼目的性,尤其是一個人的時候,自己與整個世界的對話,即使外面再吵,內心的安靜都能讓你發現,因為自己一個人,所以更能與自己相伴!

一個人旅行——《獨旅的浪漫》浪漫上市!
這是一本「參考」書,但不是一本「教科書」,你也一定可以找出自己旅行的方式,喜歡自己的旅行!

來加入Readmoo
Hello!快來領取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100 購書金囉!點擊以下連結註冊讀墨會員,30 天內首購享 79 折,60 天內單筆訂單滿額再送 $100 購書金!立即註冊 👉 moo.im/i/EuKtZ
電子書付費習慣的討論
關於電子書付費習慣的問題,個人認為包含「既存因素」、「本質因素」與「趨勢因素」。其中本質性與趨勢性的因素,反而是不好提高付費習慣的主因。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65|出版市場如何迎接新挑戰?從「電子書」定價談起
只要是經營有方的企業,都會設法讓每個顧客付出他們願意付的最高價。——《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

電子書系列/直式的語法!
那麼,直式跟橫式的版面思考差別在哪呢?

電子書的另一種想像/《지금 어디야?現在,在哪裡?》
做電子書有不少細節要留意,跟紙本書不同,它有很多很多的想像空間!製作上也有不少眉眉角角,若有心製作,總會有那麼靈光閃現的瞬間,透過思考使用者習慣、親身使用與實作,是可以有很多變化的!閱讀,從來都不是只有紙本書這個選項,如果能讓閱讀添加一些有趣的互動,也是「書」存在的一種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