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日升日落都是同一個太陽:作家吳明益X恆成紙業鄭宗杰 ft.廣源紙廠限地對談紀實
作為文學系教授,不時有學生會向吳明益詢問「如何成為全職作家?」他認為作家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必須書寫的意志。因此回望歷史,在生活的壓力下、流亡時、在飢寒交迫、甚至在面臨死亡時,所謂「作家」還是片刻不歇地搖著筆桿。

2025 的粵港書展小記
拖到八月下旬才去書寫這個對香港人來說已是過氣的議題,因為想要等待八月中的南國書香節。

殘缺地完整:新書《好 game 有好報》
對於 AI 帶來的負面效果,我沒有解方,相反,AI 能瞬間寫成有紋有路的長文,我也是「苦主」之一,我的應對是專注在 AI 寫不出的、人的元素,讓作品包含我的生活、我的價值、我的脆弱,「有咁真時寫咁真,有咁深時寫咁深」。

《旅行幹嘛一定要有行程:大阪!》正式上架!
如果幸運的話,有可以一起出遊的旅伴,路上所有的風景都會替不同的旅行,留下不同的記憶!我想,這樣就是一種意義了!

書展受壓|香港書展「下架書」 散書祭遇「不可抗力」 「無處不閱讀」被指煽動
有書商職員指其中一本書「應該就唔會再出現,呢本應該會被消失。」另一出版社的店員指因「有人舉報」而將書籍下架。

書展2025|年度主題講飲食 習近平、國安書籍放當眼處 移英港人入場買中文書
近年的書展屢屢爆出「下架書」、出版商被 DQ 事件,今屆書展以「飲食文化 • 未來生活」為年度主題,大會安排主題講座的作家,多為「食家」。會場當眼處三聯書店,「豬肉枱」放有以習近平作封面的書本,亦有「國安港興」等書籍,有移英港人趁回港去書展買中文書。

獨立書展|獨立出版生態調查:國安法減創作自由 獵人書店周四起辦獨立書展
獵人書店店長黃文萱認為,書店與獨立出版是共生的生態圈:「香港書店如果冇本地出版,其實賣咩呢?」

文字之所以重要且必須存在/《三十歲的字》後記
說到底,人是在社會化的過程裡尋找自己,還是本來就擁有自己,只是跳進社會化的步驟中,後來弄清楚才甩甩頭對自己說說:「啊!現在所得出那些人際關係的答案,不就是自己青少年時期的樣貌嗎?」為什麼這麼多年怎麼還奮不顧身跳進那些「應該要社會化的與人社交」而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呢?

東亞書房》女性與生命的描寫,中西智佐乃以《橘之家》獲得三島由紀夫獎,及其他藝文短訊
中西智佐乃及其作(擷取自時事通信Youtube) 文|Annie(文字工作者) 【得獎消息】 ➤第38屆三島由紀夫獎及山本周五郎獎評選公布,本屆三島獎由中西智佐乃的《橘之家》奪得,山本獎則由《女人的國會》(幻冬舍)作者新川帆立抱回大獎。 中西在2019年以出道作《銜尾蛇》榮獲新潮新人獎,但直到2023年才發行第一本單行本《獻給夾縫中的人們》。本屆三島獎得獎作《橘之家…

那些數位時代文字交流的美好/《三十歲的字》6/20正式上市
沒想到將這些文字整理成冊的過程最費時的不是校對,而是把認為應該稍作說明的人名、創作、科技專有名詞……加上注解!希望替年輕一輩,有興趣閱讀二〇〇九那一年的讀者稍微科普一下!或者也希望在閱讀的過程,能開啟一扇「想去了解」的門,去看看那個沒有網路、還不網路重度成癮的時代,我們的青春、後青春是怎麼度日的?

Liker Land 將於下週變身 AI 書僮 3ook.com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Liker Land 電子書店將於下週正式升級,搖身一變,成為 3ook.com AI 書僮。

寫在《三十歲的字》上架之前:一直寫字究竟是為了什麼?
不要再問寫給誰看了!多年後你會發現文字的書寫不只是「給人看」,很多的時候是給自己一點獨處的陪伴,或是在生命的某一個瞬間,會在黑暗裡拉自己一把!

漫評》在冰上行走:讀西村培《再見了,皆娜同學》、《西村培短篇漫畫集:結冰路》
西村培的漫畫《再見了,皆娜同學》有個特別的開頭:在超市打工的木村皆娜,拒絕了店長的電影邀約後,轉頭就被炒了魷魚……被開除的皆娜,在回家路上遭遇怪人襲擊,又被職場前輩尾隨,簡直什麼事都遇上了。這樣非常現實的女性處境,在西村培獨特的節奏感底下,卻變得一切都超現實了起來……

英美書房》祕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里歐・巴爾加斯・尤薩逝世,美國超級作家生死鬥正式召集,及其他藝文短訊
文|Sway(文字工作者)Bambook(文字工作者) 馬里歐・巴爾加斯・尤薩及其作品(右圖來源:Wikipedia|By Universitätsarchiv St.Gallen )【作家動態】 祕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里歐・巴爾加斯・尤薩(Mario Vargas Llosa)4月13日在家人陪伴下過世,享壽89歲。尤薩1963年以服役經歷寫作長篇小說《城市與狗》(La Ciudad y los Perros)成名,此後出版《青樓》(La Casa Verde,暫譯)和《大教堂裡的對話》(Conversación en La Catedral,暫譯)奠定地位,與哥倫比…

17年後,再畫一次.李隆杰》那些年的古怪嘗試 ft.《覺醒人間-螂女飛翔傳》
「10年後,再畫一次」專欄,邀請漫畫家回憶創作過程中,印象特別深刻的一幅作品,藉由重新構思的時刻,分享創作與生活的變化,與讀者一述近況。本期漫畫家:李隆杰。

人物》我思我辨我寫,在書寫反抗中活出生命意義:專訪李喬
歷時3年多,《李喬全集》在臺大臺文所教授黃美娥的主持下,於2024年全數出版。出版後,黃美娥應《Openbook閱讀誌》之邀,前往苗栗山泉水文學基地拜訪李喬,這是全集出版後作家首次接受專訪。

氣到忍不住,這叫殺雞取卵
各種圈圈叉叉需要抱怨。區塊勢創辦人許明恩昨天在松菸有場活動,飛地舉辦,董啟章、王聰威也參加對談。許明恩要宣傳這個活動,在 threads 上以讀墨和 kobo 的電子書不能轉讓,說要探索新的可能。這已經很可笑,飛地和董啟章等人的區塊鍊商店 Liker.Land 我也有買書,先不談介面整個如何難用,那就是另一種技術。
話題》台漫新路線:重大歷史懸疑案件改編《台灣疑案錄》、《暗黑雨港城》、《白色叛逆》
文史類臺漫被誤解已久。2021年《CCC創作集》編輯部解散的風波中,就有《CCC創作集》偏重文史題材,無利於商業市場的質疑。當時隸屬於中研院的《CCC創作集》,確實肩負著一定程度的文化教育使命,但作品的文史類臺漫,如《北城百畫帖》、《異人茶跡》、《神之鄉》、《蘭人異聞錄》、《守娘》……等等,無一不是擲地有聲的佳作。

報導》出版現實驚濤駭浪,做書做到懷疑人生?蘇拾平公開經營大數據,解析書市實況
蘇拾平描述,光是走進書店就可發現,以前那個無國界、無政府、多元選題的書海已經消失了。書籍陳列曝光的時間與空間縮小,中間選題的書本大量減少。出版社不敢再版續約、通路不上架,許多書默默絕版,讓原本廣闊如海洋如星空的書世界,變成支離破碎的一個個孤島與孤星,閱讀無法串聯持續

從《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看書籍排版!
看到一個推理故事用一本書來講這種關於版面與閱讀之間的關係,雖然故事我沒有特別喜歡,我也會力薦所有做書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