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誅罰的蒼白:韓麗珠《黑日》​

Jying Chang
·
·
IPFS
·
每一個靈魂疊加在一起,便是手足的重量。

(原文寫於2020,於2025重新潤稿)

「寫作並非因為有用而寫,寫作就是寫作的目的本身。面對彷彿無止盡的黑暗,反抗可能就是反抗的目的本身。」

許久以前便已閱讀完這本書,但是遲遲未寫心得。與其說是沈澱,更相似的心情是拖延。
拖延著去回憶閱讀的疼痛、書寫的疼痛,以及在面對巨大而蠻橫的現實時,那種以文誅罰的蒼白。我,我的閱讀,與我的文字,一切都蒼白而羸弱。弱不禁風的字奮力抵擋著,在極權的洪流中與之拼搏,那字、那人;那面、那骨,一切都在顫抖。


我幾乎是帶著幽微的歉意來閱讀日記體的《黑日》。

我們所聞所見的是肉身,以肉身作為代價去抵抗極權的日子,那日子是有血有肉有靈魂、有哭有笑有吶喊,更是,我細思極恐,有生有死有犧牲。以肉身作為抵抗、以文學作為抵抗,是一種實踐,更是一種不忍卒睹的無奈。為什麼是日記而非散文?日記體包裹著更鮮活的形象,文學作為後設語言,這樣的形象更能夠捕捉下日子中的思緒、壓力、臨界點,與很深很深的哀傷。

當日子成了哀傷,當我們都習慣痛苦,在一天一天過去、無中介性的日記體中看見的不僅僅是先驗的現場,也包含了哀傷成詩、麻痹自我的瘡疤。


每一個靈魂疊加在一起,便是手足的重量。

我隔岸觀看,看得焦頭爛額抑或淚流滿面,我逼自己閱讀,一個字一個字的刻在心上。莫忘,不僅僅是香港,也包含台灣。莫忘我們的歷史,莫忘靈魂的重量。閱讀《黑日》是極為壓迫心頭的一種經驗,仿若回到2019,我逼迫自己觀看的當時。不可以撇開視線,看見、聽見、莫忘。


在後現代碎裂的真相本身代表的即是觀看的視角。我們每個人都是鏡子的碎片,映射出不同的觀看距離與折射。但是每一種觀看都帶著角度,也都是一種真實。我無法不去意識到觀看與書寫的相對性,當我書寫下疼痛,或是閱聽者讀著疼痛,在這過程當中的流轉,都只能夠是實踐後現代的去中心化而已。

書寫者也好、讀者也罷,從先驗到文學的必然後設,都存在著不同的觀看中心。意味著,當代的觀看,隨著社會共識的裂解與被破壞,我們必然走入零和局勢。抵抗者與中央極權所個自站立的位置,也將依循著被扭曲的真相各自比拼拳頭大小、聲量力道,直到有一方的聲音被抹平,直到表象的馴化被企及。


那麼你說,會是誰呢?

手足間一同承擔的痛,透過書寫呈現出來,流轉出另一種可能性。我想要的不只是不被忘記,而是能夠透過閱讀重新想像、靠近現場,一次又一次,直到日子在我身上也有了肉身陰影。我想要貼近他們、感受他們的痛與悲,那聲嘶力竭的希望或絕望,我不只是不想忘記而已。

所以,我又想要什麼?為什麼想要?

我想要相信這一切還是有所值得。
我想要相信抵抗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抵抗,也為了生存,更可以生存。
我想要的是我們可以擁有的未來,一個擁有真正自由的未來,一個擁有歷史的未來。

但是在我的閱讀與書寫之下,黑暗中手機螢幕透出來的光,
照得我自己、如我的字一般,
不過蒼白羸弱而已。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Jying Chang在貓毛中閱讀 閱讀心得和偶爾個人書寫 文學|社會學|哲學|人類學 IG : jc_purrreads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