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推薦給所有台灣人的好書《末代女礦工》

小白的嬉隱肆
·
·
IPFS
·
既是嚴謹的社會研究,又是台灣近代歷史,更是悲歡離合的家族故事。

瞭解個人的困境是社會結構使然,文學則讓我描繪生命情感,對於個人生命苦難與喜悅感同身受。我一直試圖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點,希望這種「不社不文」的非虛構寫作方式,對於期待社會學分析與文學感動的讀者不至於造成雙重失望。

即使作者戴伯芬謙稱她的寫作「不社不文」,但我卻覺得「又社又文」:既是嚴謹的社會研究,又是台灣近代歷史,更是悲歡離合的家族故事,文字溫柔動人。

透過阿嬤的記憶,重新回到日本昭和時代,那是一個以命換炭的黑金年代,也是一個戰亂的年代...

她的阿嬤在日治時期只有十四、五歲時即開始進入礦場工作,隨著八〇年代中後期重大礦災頻傳導致礦業沒落而一併終止。期間不但兼差在工地爬鷹架,更要扛起傳統女性洗衣、煮飯、打掃、照顧老小的顧家責任。丈夫年輕時死於礦災、多年後同居人工頭亦歿於老礦工常見的塵肺病。一生勞苦,辛酸往肚裡吞,無所埋怨,讀完後一股憐憫充塞胸臆之中,心頭甸甸無處抒發。寫再多不如推薦大家實際去閱讀,惟想說留下幾行心得也好,也向從前的女性至上無比敬意!

1984 年的三大礦災我都還有印象,小時候聽到這些新聞都感到很害怕。如此傷痛烙印在一代台灣人心中,比如鄭智化 1988 年的〈老么的故事〉讓他出道即擦亮招牌,是台灣流行樂壇的一首經典。

礦工之歌還有書中提及的胡德夫〈為什麼〉:

為什麼 這麽多的人
湧進昏暗的礦坑 呼吸著汗水和汙氣
轟然的巨響 堵住了所有的路
洶湧的瓦斯 充滿了整個阿美族的胸膛
為什麽啊 為什麽
走不回自己踏出的路 找不到留在家鄉的門

電影則必須要提重量級經典《無言的山丘》,看到楊貴媚最後堅強地擲筊問亡夫,那段鐵石心腸者也會掉淚!

末代女礦工》是之前 Matters 徵文活動的得獎者,當時沒細讀其文,後來在書店見到方知已整理成書。網路看文不如拿在手上的紙本書痛快,果然一展卷即停不下來,三日讀畢,於我已是光速。春山好書,值得推薦給所有台灣人。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