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評書|美國及其「雅加達模式」

MaryVentura
·
·
IPFS
·
除了印尼,本書的另一大重點就是巴西,而我沒想到的是,巴西著名作家科艾略居然也出現在被迫害的其中,真的太恐怖。

不得不說,如果一個人是在中國大陸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的話,印尼這個國家幾乎處於一個被忽略的狀態。這個小小的東南亞島國不僅「沒有任何考試價值」,而且既不屬於黃阿莉脫口秀中的Rich Asia,也不屬於「Jungle Asia」😂在遇到一些來自印尼的熟人之後我發覺,原來自己對印尼一無所知,除了知道郁達夫死在那裡以外。

即便如此,上學時期還是有一個名字留在了腦海中——蘇哈托。這次能夠看看有關印尼的歷史故事,是不能輕易放棄的機會。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誰可以想像,印尼在二戰後冷戰時期美國對陣亞洲共產主義陣營戰略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環。而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中國文化大革命幾乎要爆發的前夕,發生在小小印尼的事情居然能夠有改變世界的效果,不僅讓地球另外一個角落的國家紛紛效仿,還能讓中國顫一顫。

先從第三世界國家講起——"Somewhat ironically, direct contact with Europe had always been important for tormenting revolutionary movements in the Third World". 34

作為第三世界被殖民的小島國,印尼其實有著很長很長的被荷蘭侵佔的歷史。然而,也是一個鮮明的殖民例子,印尼的本土文化被遺失殆盡,甚至沒有發展。

作者文森特寫成這本書的過程中追蹤了幾個甚至幾代印尼人的生活,其中,受過近似皇室般高等教育的Francisca意識到,「As a result of intentional Dutch neglect, the Indonesian people were badly deprived of education. By the time the Dutch withdrew, only around 5 percent of the Indonesian population of sixty-five million could read and write. 」

I think this was one of the worst crimes of colonialism. After three and a half centuries of Dutch occupation we were left with almost no knowledge of our own people, and our own culture. ——Francisca這樣說。

沒錯,印尼這個國家很大程度上被遺忘了。跟著被遺忘的,則是印尼這片土地上一次次發生的大屠殺和為數眾多的受害人。

下南洋到印尼 如何成了「猶太人」

文森特在《An Alliance for Progress》一章中做了一個類比,說下南洋到印尼的很多中國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跟歐洲的猶太人相比——「Their position in modern Southeast Asian society has sometimes been compared, in the very broadest sense, to that of Jews in Europe. 77」因為他們都是移民,也因為移民的身分而不曾擁有當地的土地,無法在舊有的封建制度中獲得一席之地,於是只能做生意,勤勞致富之後卻又遭當地人的排斥,受到種族主義及其他形式的迫害。這樣一分析,想想也確實有不少的相似性。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印尼人選擇逃離,遠渡重洋到巴西去,結果沒想到巴西的種族主義和反共產主義情緒也非常高漲。甚至在巴西有眾多日本人聚居的聖保羅等地還發起鼓勵當地女性跟日本男人通婚生小孩的政策,因為日本人被認為是「亞洲人中的『白種人』」⋯⋯94

「強制消失」是印尼首創?

作者文森特將1965年9月30日運動之後發生的大屠殺幾乎以日程的方式呈現。在11月2日開始就出現了針對共產黨人或者被懷疑與共產黨人有關聯的人的陸續失蹤。也就是說,大屠殺並不是在街頭進行的,而是以莫名其妙的「消失」開始的。而這樣的消失使得被消失的人的親友必須三緘其口,不敢找也不敢聲張,生怕自己的任何一個舉動讓被消失的親友陷入生命的危險。

——「This freezes people, and makes populations much more quiescent -- easier to exterminate and easier to control. Historians who study violence in Asia believe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forced "disappearances" had been used. 145」

其中,被第一任印尼總統蘇卡諾任命的巴釐省第一任省長Anak Agung Bagus Suteja在此期間失蹤,據說是被帶走後他自願「nyupat」。「nyupat」意思是自願被處決從而以此換來投胎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後來的蘇哈托派在巴釐省傻孩子至少5%的人口,8萬多人,在全印尼也是最多的,省長Suteja家人也多被殺死。

最終,文森特概括到,「他們的沈默就是暴力的最終目的」。無論怎樣的人,是不是有罪,都沒有最終被放過。而這一切都是華盛頓從中作梗,為的是佈局自己在亞洲的戰略,扶持了蘇哈托上台,能夠為美國所用。以前我總是奇怪,怎麼老毛疑神疑鬼,總覺得有人要和平演變或者是間諜麼要策反什麼的,現在看來,本來老了疑病重,加之印尼的這個情況反轉,能不嚇壞嘛。🤣

在世界各地炮製「雅加達模式」

保羅·科艾略終究經歷了什麼??

除了印尼,本書的另一大重點就是巴西,而我沒想到的是,巴西著名作家科艾略居然也出現在被迫害的其中,真的太恐怖。

科艾略用自己的文字紀錄下來當時的情況,從他被帶走,被打到被帶到全封閉的、隔音的折磨密室。

在密室中,他被要求脫掉衣服,然後他們把一個電擊儀器接到科艾略的生殖器上,準備電擊他,而全程科艾略一直帶著頭套。可是科艾略確實不知道究竟需要交代什麼,就在即將電擊之前,科艾略開始撓自己的身體,把腿上的皮膚都撓出血了,似乎把要行刑的人們噁心到了,於是告訴他,聽到關門的聲音就可以把頭套揭開了,於是,科艾略揭開頭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留在了那間折磨密室。187

科艾略這段文字讓我倍感驚訝,畢竟,也讀過幾本他的書,一直還以為他是一個滿腦子幻想,住在巴西亞馬遜叢林中的奇幻人物,不想,他竟然經歷過這樣恐怖、黑暗的時刻。更令我驚訝的是,像Mary Oliver一樣,雖然經歷了最黑暗的時刻,卻在寫作中選擇描寫奇幻、自然和啟迪。雖然說每個人對待創傷、悲傷的方式都各有不同,但是Mary Oliver 和科艾略真的讓我印象深刻,刮目相看。❤️


那麼,就多讀一些他們的文字吧!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讀者送我情❤️❤️❤️

logbook icon
MaryVentura🌀回文詩人🌀 @字縛雜誌 Founder 書評外的話👉 https://liker.social/@MaryVentura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書評•評書|如何去「追」一條溪?

書評•評書
193 篇作品

虎讀不食子|岡本茂樹在《教出殺人犯》中探討「悔過書」與「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