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書開始報名|陪你完成人生日記:長女症候群,燃燒自我的故事
⚡報名三日書由此去 三日書| 長女症候群,燃燒自我的故事
⚡報名三日書由此去 三日書| 長女症候群,燃燒自我的故事
⚡報名三日書由此去 三日書| 長女症候群,燃燒自我的故事

你有內心的感受想表達嗎?
想要每天有一個時刻書寫嗎?
卻有多久無法持續寫作了?
每天營營役役,回家終於能打開電腦為自己記下什麼,卻敲著鍵盤,無從開始?
如果有一個心法,相信想到什麼就寫下是珍貴的;如果有一個持續寫作的支持社群,這樣會更好嗎?
過去一年多,七日書走過不同主題,透過空間與地方、家與故鄉、愛與親密關係、我的人生飯桌、成長軌跡、島嶼精神、物的體系、我的(不)完美人生、人間鬼故事、我的家庭故事、地方書寫,到人生的靈魂提問、What If 人生有如果,我們書寫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每天 20 至 30 分鐘、每月的題目,讓你想起某些可能已經忘記的回憶,又或者跟某些過往達成和解。透過寫作,感受到脆弱也獲得力量。
「如果我不扛起來,就沒有人會做了。」
「我從沒想過當長女,可以申請自願性離職嗎?」
「我是媽媽最親密的夥伴,有義務要幫她一起承擔。我要懂事,才能讓媽媽輕鬆。」
以上的句子,來自作家張慧慈《長女病》一書,探討的社會現象是:「長女病不是天生的,而是社會造成的」。
心理學上有種人格稱為「蠟燭型人格」,又稱「長女症候群」,它的核心意象來自「蠟燭」,象徵一種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的特質,普遍出現在女性,特別是長女身上。這一群人,常常伴隨著「懂事」、「負責」、「犧牲」的期待,他們被訓練得獨立扛起責任、腳踏實地甚或任勞任怨、有時會忽略自己的需求;他們被要求成為弟妹的榜樣、父母的幫手,甚至是家庭支柱。
這些期待背後,是怎樣的故事?這些的期待,會讓這一群人,咬著牙關走在怎樣的路上?當中付出了什麼,又承受著什麼?有可能說「不」嗎?又有可能重新想像與定義嗎?
不論你的角色是長女/長子/媳婦,如果你被社會或家庭寄於「理所當然」的厚望、被認為必須扛起責任,或是你認識這樣的人,身邊有人經歷著這樣的故事,我們都誠邀你參與這期的自由寫「三日書」。這樣的故事,都值得被聽見。
本期三日書講座,邀請到台灣作家張慧慈(小花媽)來分享,她的 新書《長女病》成為近日的熱門話題,書中探討「長女病」在台灣社會是如何形成的,「同樣是子女,長女總是要出類拔萃,又能體恤父母,還要操持家業」,為了書寫這樣的社會現象,她走訪並紀錄了十多位長女的生命故事。線上講座將於 7 月 17 日(週四)東八區 19:30 舉行,歡迎填寫表單 forms.gle/pAoQ7CG5vB...,留下郵箱,我們將於活動前寄送提醒通知。
Matters 開啟「自由寫」計畫,招募「七日書」寫作社群,希望跟你一起每天練習,陪你完成人生日記,同時跟小組的作者們交換日記,互相伴讀。
在這個計畫裡,將有一群同伴與你一起,每天一個題目,以自由書寫的方式,完成每天的日記。它是一個練習,讓你沉澱生命故事的同時,亦勇於相信自己的寫作;它是一場陪伴,知道寫作路上有人閱讀,這是一場自己的旅程,更是結伴同行。
自由寫(Free Writing)是一個專門的寫作技巧,意指人們在一段有限的時間內寫作,有時是根據指定的題目書寫,寫作時不太關注修辭、常規和結構,讓思維自然流敞。作品不一定完美、不一定嚴謹,但可以幫助作者克服自我批評的障礙。作家彼得・艾爾博(Peter Elbow)致力推動自由寫作,「寫作的結果是你必須從用錯的詞寫錯的意思開始;但要持續寫作,直到用對的詞來表達正確的意思。只有到最後,你才會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自由寫」亦是回到心裡的那個地方,對應一個題目,只寫二十分鐘、半小時,寫作時要保護這段時間,屏除干擾,跟思緒盡情對話,最後看看你寫下了什麼,並且盡量不要評判它。因為你要相信自己寫下了最重要的內容。
「自由寫」心法提示:
(一)動筆之前,先預定好一段專心書寫的時間(建議 20 到 30 分鐘)
(二)不需嚴謹處理文法、修辭,也不作修改,只需要在指定的時間內寫作
(三)相信過程、相信自己的思緒,直接紀錄,不要批判你的內容
(四)不要介意作品是否有完整結構,看到題目之後,讓思緒帶著你,相信當下的感覺是重要的,並且寫下來
本期題目
第一天
分享一個被寄予過重厚望的故事。
寫下你(或認識的人),從小到大被家庭和社會,給予「理所當然」的期待的故事。比方說,聽過怎樣的說話、被要求扛上怎樣的擔子?在這樣的成長路上,有著怎樣的行為模式、成為了一個怎樣的人,當中又承受了什麼?
第二天
分享一個犧牲或放棄自己意願的故事。
寫下你(或認識的人)為了家庭或他人,在生活或職場上,放棄個人意願或夢想,在想走的路上作出妥協與犧牲的經歷。當中放棄了什麼,又成全什麼?
第三天
分享一個對過重期待說不,又或是反思的時刻。
寫下你(或認識的人)一次拒絕承擔責任的經歷。例如是對家庭、職場、生活上的要求說「不」;又或是分享一次在掙扎中深刻的反思時刻。在那一次經歷中,人有著怎樣的轉變?
如何參與「三日書」?
時間線:
正式報名期: 6 月 30 日(一)到 7 月 6 日(日)晚上 23:59(東八區)截止,為期七天
晚鳥參與期:7 月 7 號(一)至 7 月 14 號(一)晚上 23:59(東八區)截止
寫作期 :7 月 7 號(一)至 7 月 14 號(一)晚上 23:59(東八區)截止,總共八天
在期限內完成報名的文友,稱為正式報名,有機會獲得大滿貫徽章。比較晚來的文友也不用擔心,歡迎你加入晚鳥的行列,隨時加入、展開寫作。
活動規則
在寫作期完成三篇寫作:你有 7+1 天的寫作期可以完成,可以每天發一篇文,也可以選擇你方便的日期集中發文。不過我們鼓勵大家每天挪出 20-30 分鐘寫作,有助於培養每天的寫作手感,作為一個恆常訓練,與文友互動。
發文時勾選日期:請在編輯器內勾選與該篇文章相對應的日期,方便大家更輕鬆地參與並獲得大滿貫,請看本篇「發文流程」的介紹。
報名流程
請到 三日書專屬活動頁 報名,按下「報名參加」,我們將儘速處理。報名成功後,你就會看到自己的頭像出現在作者列表。
正式報名期為七天,在這段時間內成功報名的作者,有機會獲得大滿貫徽章。
寫作期開始後也同步開放「晚鳥參與」,尚未報名的文友一樣可以加入並發文,差別在於「晚鳥參與」無法獲得徽章。
發文流程
當你完成報名(尚未報名?點這裡),7 月 7 日寫作期開始之後,你的編輯器右上角會出現「參與活動」的選項。
例如你今天寫的題目是「第一天:分享一個被寄予過重厚望的故事」,發文時就可以選擇「第一天 - 2025 年 7 月 7 日」。
如果你發文時選錯日期,或事後想要修改,都可以用「修訂作品」修改日期。
文友可自行決定是否在文章中加入 #七日書 標籤,不添加也不影響
我們鼓勵你為自己的七日書文章建立選集(指南點此),完整呈現你的寫作
大滿貫與線上參與憑證
在報名期內(即日起到東八區 7 月 6 日 23:59 截止)完成報名,且將三篇文章發布到正確的日期,可獲得大滿貫「徽章」及大滿貫「鏈上參與證明」。徽章將顯示在你的 Matters 個人主頁,而鏈上參與證明則會出現在你綁定的加密錢包內。
寫滿兩篇,可獲得「鏈上參與憑證」
更多徽章及鏈上參與憑證的介紹 請點介紹文
我可以在哪裡讀到「三日書」的文章?
活動頁(網址點這裡)將依照天數,呈現社群文友的文章,歡迎點入閱讀、留言、互動,彼此鼓勵
鼓勵大家透過書寫結交文友,除了寫作,也到他人文章留言、互動,讓內心的感受得以透過書寫同行
作家講座|張慧慈:個人故事如何引起共感?《長女病》的寫作策略與社會學想像

作家講座日期:7 月 17 日(週四)東八區 19:30
線上分享會地址:us02web.zoom.us/j/87...
Zoom ID:87908163439
歡迎填寫報名表單 forms.gle/pAoQ7CG5vB... 留下郵箱,我們將於活動前寄送提醒通知。
【講座介紹】
本期三日書講座,邀請到台灣作家張慧慈,為了探究「長女」是如何養成的,當中又面對怎樣的處境,她觀察與採訪,紀錄了十多位長女的生命故事,當中有著不同世代與階級。如是,一本灣跨世代女兒的故事集《長女病》便誕生了。這些故事呈現了當代台灣「女兒」、「女性」的家庭角色,面對著「理所當然」的寄望,「長女症候群」長怎麼樣?她們怎樣想?
本次講座以「個人故事如何引起共感?」為題,作家將分享《長女病》的寫作策略與社會學想像。從個人故事走進集體的公共現象,誠邀你參與這次講座,來聽聽這個跨世代現象的來龍去脈、個人生命故事。
【作家介紹】
張慧慈(小花媽)
台灣作家,長女。近日出版新書《長女病》。她畢業於台大社會所、清大人文與社會學系、板橋高中。她曾在政治圈工作、在總統府當文稿幕僚,也曾踏入傳統產業,在越南擔任台幹,亦曾在藝文圈工作,去國外行銷台灣的電影,目前在住宅產業工作。作品包括《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乾脆躺平算了》。經營臉書粉專「小花媽」,並有 Podcast 節目《南臺灣大姑娘》。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