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藝術出走:給自己的情書「三日書」徵文活動(八月:關於人生,我想說的是|客座作家:郭強生) · 第三天

三日書之三|指書為人

寫心者
·
·
IPFS
·
第三天:記你讀過的某一本書。

「讓閱讀陪伴我的人生」,這是我對自己許下的承諾。
不追求任何數字,只願安靜心,去感受文字的溫度,感受人的故事。從那裡,我那敏銳的情感得到安全的釋放。

讀書,不如說是交流。數量多了,還留在心裡的情感就更加深刻了。


要選出一本書來分享實在困難,但我想一定有這麼一本書跟我如此靠近。

傷心的人, 請舉手: 練習接納傷心與失落, 找回前行的勇氣》—羅子琦

這是第一本讓我面對自己的開始。
它不是名書、她不是名作家,但卻走進內心深處,溫柔的接住我。
它給了我認識自己的入口,一字一句在我與自己和解之後才真正理解。

沒有優美的詞藻,而是精準的描繪出現實。
那種直擊心靈的衝擊,卻不像尖刺一樣刺痛,文字直白,卻是溫柔的提醒。
我們都必須要承認悲傷,承認失落,才能找回再次起身前行的勇氣。

第一章-心理師也是人,也會受傷

袒露出自己的脆弱、徬徨,是極需勇氣與決心的。
對於心理師來說,經歷會是一個幫助他們理解個案的途徑。但要把自己的經歷若無其事地說出口,這過程必須經歷無數的掙扎,感受過無法言說的痛。
從清創到傷口結痂,這不是走的快就能結束的路程。

但正是這種自我揭露,才這麼的輕易靠近內心。
因為當展現脆弱的時候,才能感受到深刻的愛、歸屬、勇氣和喜悅。
她透過文字,首先示範了脆弱,也證明了活下去的可能。

第二章-和不同的生命相遇:理解那些傷心的人們

透過助人者的工作經歷,她用文字帶著我去看見不同的人。
這個世界很大,但受傷的人也很多。我不是唯一一個,卻不代表我的傷不痛。
痛苦是無法比較的。

這個章節,像是經歷一場全知視角的諮商。用共感理解個案,用文字看懂心理師的幫助。
最珍貴、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她不像其他心靈書籍一樣,只點出了問題,卻沒提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法。
這本書不僅帶我看見痛苦,同時結合心理師的專業,給出了我可以試著去照顧自己、理解自己的方法。
像是在成為夠好的自己章節裡,面對「情緒性進食」,她給出了三個指引:
1. 問問自己究竟是生理餓還是心理餓?
2. 好好吃飯,穩定三餐進食
3. 傾聽內在聲音

第三章-傷心,是需要練習舉手的

這章談的是我們可以一起練習的方法,也就是教我們如何舉手。
「舉手」看似簡單,但前提是必須要感覺到自己的手。

談論情緒也是。許多時候,情緒來的很急,理智還沒辦法理解,傷口已經造成。
這也是我這幾年快速跟自己和解的關鍵。
唯有先正確認知到、感受到自己,才能帶著過去與現在,走向未來。


對我而言,這是一本自我認識的工具書。
在裡面的知識理論都已成為基本常識之後,重新閱讀這本書,就好像重新檢視自己還缺少什麼有用的道具一樣。
當感覺到無法在靠現在的工具前進時,再一次翻開書,被療癒、被提醒。

我相信,人是有韌性的,無論多大的風雨,我們都可以再次重建家園、重造自己。
就像書封上寫的:

憂鬱、低谷或黑暗,其實並不困難,
真正的困難是—你以為它們很可怕。

傷心的人啊,別怕!
請為悲傷舉手,我們會一起走過的,一起把自己找回來!

可怕的是想像,還有對未知的恐懼。
但永遠記得,你比你想的還要有能力面對。
無論如何,選擇面對那些看不見的痛苦的你,絕對不脆弱,反而無比勇敢。

這本書是自我旅程的起點。
如今,我走進悲傷裡,把從未感受過的真實接回來。
活了21年,我才真正活著。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寫心者一個不擅表達,但喜歡文字創作的女紙。 喜歡文字帶來的感動,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寫出帶給人前進的力量的文字。 努力在這條路上前進著。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七日書
18 篇作品
書籍分享
5 篇作品

Happy birthday to my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