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廳院藝術出走:給自己的情書「三日書」徵文活動(八月:關於人生,我想說的是|客座作家:郭強生) · 书后感

帮派文化之4——江湖循环

弗语是
·
·
IPFS
[摘要]:帮派文化在中国绵延不绝,从宗族门阀到党派团体,其核心逻辑始终是尊卑、忠诚、关系。儒家赋予其圣化面孔,文人替其粉饰包装,现代社会依旧其魂不散。本文揭示“江湖逻辑”的历史循环机制,指出制度理性才是终结帮派政治的唯一出路。

导语:帮派之江湖,循环不息

儒家将帮派文化圣贤化,商鞅将治国文化脱帮化。但华夏独尊儒术后,帮派文化从未真正消失。它像野草,春风一吹便死灰复燃。朝廷打击黑帮,自己却是最大的帮派;文人批评江湖,自己却是精神帮众。于是,“帮派”成了华夏历史中挥之不去的潜逻辑,循环往复,连绵千年。

第一章:江湖未死,只是换了马甲

秦汉之后,商鞅式法治被儒表所遮蔽,但江湖从未死亡:

  • 东汉党锢之祸,是士大夫结党自保、结义成团的江湖投名状;

  • 曹操集团,是军政一体、主从分明的宗派机器;

  • 南北朝的寒门与士族之争,是“新帮派”挑战“老帮派”;

  • 唐宋的门阀,元明清的科举,都是披着制度外衣的“选帮”机制。

江湖,不在江湖,而在庙堂;不是黑衣人,而是儒冠士。

第二章:帮派江湖的现代镜像

到了近现代,中国江湖文化仍借尸还魂:

  • 义和团、白莲教,是民间帮派的宗教化与民族化;

  • 青帮、洪门,是底层的组织互保与秩序替代;

  • 党派政治,则是“老大—马仔—外围”的等级投靠。

帮派的“道义包装”“精神誓言”“符号装扮”无一不在。

哪怕到了今天,权力结构依旧是:

  • 老大讲“德”、讲“情怀”,兄弟讲“信”、讲“血性”,

  • 帮规叫“纪律”,忠诚叫“思想觉悟”。

表面现代化,实则江湖化;表面制度化,实则投名状。

第三章:国学学者:帮派文化的吹鼓手

为何帮派文化能延续不绝?因为学者替它唱赞歌。

  • 一边批判地方帮派,一边鼓吹“家天下”;

  • 一边提倡清官文化,一边推崇“以德服人”;

  • 一边高呼现代法治,一边留恋“礼治社会”。

他们不叫“大哥”,叫“士君子”;不行帮规,行“礼乐教化”;不讲黑话,讲“仁义道德”。但骨子里,是帮派逻辑的精神传人。

只要“圣人”神像不倒,只要“德治”话语还在,中国便永远走不出帮派逻辑。

第四章:循环之源——无视平等,只讲尊卑

帮派文化能循环不息,根源就在于:从未建立起真正的“平等”观。

  • 尊者可杀人,仍称“有德”;

  • 卑者讲公理,即为“乱民”;

  • 关系优于制度,忠诚胜于法理。

儒家文化说“仁”,其实是“爱尊者”;讲“德”,其实是“顺上意”;讲“礼”,其实是“定等级”。

于是,制度设计再多,也逃不出一个核心:“谁是老大”。

第五章:终结江湖的唯一道路——制度理性

商鞅砍断了江湖,却被江湖反噬;法家灭了帮派,却被儒表复辟。

要终结这场千年循环,只有一条路:

  • 不再讲血缘,而讲契约;

  • 不再讲孝忠,而讲权责;

  • 不再讲“德高望重”,而讲程序规则。

脱去圣人的外衣,还原制度的本体,中国才可能真正走出“江湖逻辑”,进入“现代社会”。

2025年8月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