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嬰

somno
·
(修改过)
·
IPFS
·

2020/09/12

贈王主簿詩二首 其一 南北朝·謝朓

  • 日落窗中坐,紅妝好顏色sik。

  • 舞衣未縫,流黃覆不織tsik。

  • 蜻蛉草際飛,遊蜂花上食sik8。

  • 一遇長相思,願寄連翩翼ik8。

蜻蛉,今稱蜻蜓,ㄧ音之轉,音變而字易,故,中文字異形同義字很多! 那,口語音呢?

蜻蜓的閩南話怎麼說:

影音:

  1. 山ni

  2. 灣ni

其他說法:

  1. tshan5-inn 台灣

  2. tshan5-ni (大陸)

  3. suann meh 山咩(漳州紹安,潮州)

  4. sua menn(潮陽)/sua menn5(澎湖,通梁) 沙螟(張屏生 1992:p421)

客語,粵語

  1. 客話叫做 nong55 ni53,nong55 書作「 囊」 其尾中空如囊!(存疑,後詳)

  2. 蜻蜓,廣州話似叫做:蜓螞→諧音“塘尾”(??);蜓,拼音t聲母,廣州音仍保持t聲母;

螞螂,指蜻蜓,廣州話取“螞”字與“蜓”字組合成:蜓螞thing4-maa1→“塘尾 tong4-mei5”音。(此解似乎過於牽強,tong4保持池塘的塘字,mei5, 可能跟 meh, menn/menn5 等方言的螟一樣)

中國各地方言俗稱:

字典對各字的釋義:

  1. 《說文解字》:蝘蜓也。從蟲廷聲。一曰螾蜓。徒典切。tian6 這理指的是「壁虎」,又名「守宮」 又《集韻》唐(tong5)丁(ting1)切,音廷(ting5)。蜻蜓(tshing1 ting5)。《爾雅·釋蟲》虰蛵ting-hing。《註》或曰卽蜻蛉(tshing-ling5)也。

  2. 《說文解字》:蜻蛚也。從蟲。青聲。子盈切。這裏指的是「蟋蟀」!

  3. 《說文解字》:蜻蛉也。從蟲令聲。一名桑桹。郎丁切。ling5, 《玉篇》蜻蛉。詳蜻字註。 又螟蛉。《詩·小雅》螟蛉有子。蜾蠃負之。《傳》螟蛉,桑蟲也。

  4. 《說文解字》bing5:蟲食穀葉者。

蜻,蜓,各有所指,但兩字合起來就是現在的蜻蜓,這兩個字是疊韻連綿詞,那哪一個字才是關鍵字呢?,蜓又可被「蛉」取代! 切音ling5, 由上面字典釋義可知,「蛉」是關鍵字!

」ling5, l-ㄌ,n-ㄋ 聲母都是齒齦音,可以互換! -ing/-eng, 可以變半鼻音 為 inn/enn. 這就是 大陸的 「ni 妮」音,台灣再丟掉聲母,變成「 inn/enn 嬰」音!

但,不排除古人讀書不求勝解,古人對自然科學並不重視,所以,各種動植物,昆蟲,等名稱混淆,混用的情形!從各地方言對蜻蜓的俗稱,複雜多樣可以略窺一二! me, meh, mei5 音,有可能是 ne的變音,也有可能是反應「」這個字!

個人很想把tshan5 這個音,配給「」這個字, 因為 -ing 韻母,常與 ian uan an等變異!但,可能曲高和寡!無人會認同吧!

或者世俗的口語傳誦,tshan5 音,可能比 tshing音,來的會意!譬如,影頻上的背景,就是在「田」中看到很多的「蜻蜓」。

又或者,這個田嬰的「田」字,tshan5, 恰好跟「tsham5」近音! 其一,蜻蛉一名「桑桹」其二,上面的蜻蛉,又跟螟蛉(桑蟲,就是蠶))並列,雖然兩者為不同物種!以上兩者線索,都讓人免不了聯想到「蠶」字!

螞螂

另外一個蜻蜓的別名是「」的「螂lang5」,也出現在「桑桹」的「桹lang5」字上!兩者有無淵源?! 客語的「囊蜺兒」nong niˋer,囊字也可能是「螂」字來的!客家俗稱還有一個叫「揚尾兒iongˇ miˊ eˋ」

有些方言俗稱是「丁」,也在字典的紀錄之中,「虰」!

音變, 蜻蜓 tsing-thing5, 連綿詞, tshing -> ing-> i -> inn -> enn->ne -> me !

田嬰囝仔歌

  • 田嬰 田嬰 khok khok 飛 , 到底欲飛去tue3(底位)?

  • tsia7停一下 啊 hia停一下 , 害我搖來搖去 搖來搖去戆戆 seh8

  • 田嬰 田嬰 颺颺 , 你是真愛花 ?

  • 這蕊親tsim一下 啊 彼蕊親tsim一下 , 一點啊攏勿會be7驚(怕)歹勢

歌詞註解:

  1. khoh-khok 疊字形容副詞,「硞硞」,或者用「矍矍」,疾走不息貌,尤其是用在~~走。

  2. tue3: 底位to3-ui7 兩字的縮音! (到底在哪個位置,去哪裡的意思!)

  3. tsia7, 「者,此,斯,茲」等字的口語音! 指「這裡」,近端指示代名詞。

  4. hia7/hia, 「那裏」,遠端指示代名詞。「」:表處所,用於人稱之後。宋·周邦彥〈風流子·新綠小池塘〉詞:「最苦夢魂,今宵不到伊。」

  5. ,陟絳切,切音是 tong3 ,「憨」切音是 ham/ham3, 「愚」 切音是gu5, 三者都是癡呆狀,前兩字音不符,後一字是陰平,但它的音符禺,切音gu5/gu7,有陽去調。而 -u, -oo, -ong 等有音變可能,故台語音的 gong7 應該是「愚」字!

  6. seh:「」《玉篇》蹩躠,旋行貌!教育部採後造字「」!

  7. iann7:

  8. tsim: tshin -> tsin-> tsim 教育部寫!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somno重新認識你的母語!所有的方言都是漢語的分支,在歷史文明的長河中都是參與的要角,無論音或義,都能在古籍,詩詞中找到他的身影,以這句「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作為開篇序文的註腳!順便一提,這句裡面也有一個閩南語詞彙!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浪流連

叫小賀

只有今春相伴在,花前剩醉兩三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