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女性(一)

AdrianAu
·
·
IPFS
·

台灣在8月23日有兩年一次的公投案,主文是「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其實原先還有幾個公投動議,其中一題是由國民黨提出被稱為「反廢死」:「您是否同意『各級法院合議庭法官判處死刑不須一致決』之政策?」,但因中選會決議這案不符規定而否決。

對於廢除死刑已久的香港而言,不太理解為什麼仍有死刑。而廢死的議題在台灣一直都成話題,每當有議員提出廢死,反廢死的人就會對他口出惡言,咒罵他的家人被殺。每次有嚴重案件引發全民共忿,並提出法院要判死刑。所以台灣的廢除死刑推動聯盟(下稱廢死聯盟),十分努力推動廢死,希望從被判死刑的案件,找列疑點,協助他們翻案。

最近閱畢一本有關跟殺人犯有關,也是因為作者透過廢死聯盟而認識案中本人,而書寫的非虛構作品,書名《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作者胡慕情。

這本書不但獲得2025台北國際書展大獎,也入圍金鼎獎,含金量十足。所以帶著期望來閱讀這書。作者書寫的人物,是在2013年被判處死刑定讞的林于如。她被控殺死她的丈夫以取得保險賠償[註3]。維基百科寫的,是從新聞得悉的;而書中的資料,則來自作者,還有當事人林于如。

書分了三部份。第一部份是作者如何開始與林于如接觸及往後的互動。如果說是努力取得互信,我反而有點是大家在與對方角力/利用。比如書中看到林于如有問作者借錢,當初作者拒絕,後來作者同意匯錢;而作者也很坦白跟她說她們的關係是建基於為她的故事(頁77),所以要界線要劃清。第二部份是林于如的自傳。她從出生到案發經過,為何這樣做,都寫得清楚。第三部份則是作者收到林于如的信件後的田野調查。

網上有不少文章在問,既然知道她是殺人犯,該死的,那為什麼要閱讀她的故事。這問題我並沒有問,我反而在問,為什麼作者在跟林于如角力中,感受到林于如未必是一個可信的人,為何仍要繼續書寫?因為她是一位死刑犯,且是女性?作者有這樣的解釋:

「為什麼要寫?」將這收折後,走向窗邊陽臺望河,深呼吸後自問。多年一現的女死囚獨特但並非主要原因,而是這起案件最初被定調為「沉迷於賭」的框架。(頁74)

然而不論是這因由,或者往後作者自我詰問,都不能說服我,為何仍要以林于如為題材書寫,即便二人在當中有猜忌,而林于如也試圖利用作者。但我十分欣賞她的坦誠,在第一章收錄作者與被訪者的互動,是作者為自己辯護——作者與林于如的關係,是非親非故,沒有金錢交易,所以往後書寫的,是客觀。其實這如紀錄片一樣,根本沒辦法客觀,只有「相對客觀」。

第二部份林于如的自傳,是這本書的重要部份,因為是自己書寫過往。我在閱讀時,一方面在想家庭如何影響成長外,也在理解台灣社會的複雜性。我比較多接觸的是都會區,即使在台北,也有分新區及舊區。但如書中林于如的情況,是平常不會接觸到的群體,也跟都會區的感覺有很大落差,除了衝擊外,也讓我更認識台灣各地的情況。

第三部份的田野部份,是補充一些觀點。作者視林于如的自傳只是其中一份證供。按照當時辯護律師所言,林于如智商屬智能障礙,但從她的所言的經歷,這辯護理由不成立。不太明白辯護律師為何用這理由。作者也訪問了認識她的鄰居,對她評價是兩極。

作者在這本書並非要為林于如的殺人罪翻案,連林于如的姐姐也覺得不太可能,何況她本人也認了要殺死丈夫。但究竟林于如有沒有殺死奶奶及母親,以騙取保險賠償,從她的口供有相榷。作者在訪問中曾提及有讀者對副題「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有讀者認為她沒有謀殺婆婆,所以來詢問作者[註4]。

我讀畢後,覺得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大很長久,人雖然可以逃離,但它吞噬的能力仍是強大;另一方面,當我們說台灣是一個有人情味的地方,但往往也會被情緒勒索。林于如的人生某程度也在訴說,台灣女性在社會的另一狀況:

一個女人,不僅要溫良恭儉讓、護夫愛子,她同時必須要熬過所有苦難,才能崩潰。(頁232)

香港家庭又如何?下回再續。

~~~~~~~~~~

[註1]胡慕情寫女性殺人犯心路 獲台北國際書展大獎(中央社)——www.cna.com.tw/news/...

[註2]狂賀速報 鏡文學作品入圍 #第49屆金鼎獎 #非文學圖書類 獎項(Facebook)——www.facebook.com/mir...

[註3]林于如連續殺人案(維基百科)——
zh.m.wikipedia.org/z...林于如連續殺人案

[註4]對談》理解的艱難:胡慕情與張娟芬談《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Openbook)——
www.openbook.org.tw/...

《一位女性殺人犯的素描:她如何謀弒母親、婆婆與丈夫》(博客來)——www.books.com.tw/pro...

網上照片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