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电影评论|《热辣滚烫》:以自己为方法的贾玲又“赢”了|东西文娱

小吓
·
·
IPFS
贾玲完成了一部电影,同时也生长出了一项方法,一个行为,一种思维,一份纯粹,当然也足以在某一个时刻撼动标准。至少,她已经造成了标准的“错乱”,搅动了这滩大局的水。

原文于2024年2月发表于「东西文娱」,标题《这届春节档,以自己为方法的贾玲,为什么又赢了?》微信公众号阅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uZEp9lH05up25yekYkLyg

戏里戏外,贾玲都在完成她“再赢一次”的目标。

自大年初一贾玲时隔一年首亮相杀回春节档,《热辣滚烫》就呈越战越勇的状态,豆瓣由7.8涨分至8分,连续稳坐日冠位置,目前票房已破27亿,猫眼最新预测票房40.31亿。《热辣滚烫》将成为继《你好,李焕英》后的市场神话,问鼎今年春节档票房冠军已无悬念。

“如果票房破了30亿,我就瘦成一道闪电。”这是2021年初,电影首作《你好,李焕英》上映前,导演贾玲的承诺。随后,《你好,李焕英》票房落定54.13亿,标志着贾玲成为世界电影史上单片票房最高的女导演。直到去年格蕾塔·葛韦格《芭比》的出现才将其超越。 

但由“贾玲减了100斤”关注到这部电影的观众,上映前期待与担忧并存。类似“《热辣滚烫》好坏暂时不评价,贾玲减肥这件事太励志了”和“贾玲很牛,但《热辣滚烫》一般”的论调层出不穷。随着八天长假即将结束,这部分论调也将进一步影响电影的最终落点。

这些带着“转折”和“让步”口气的讨论,把电影悬在了一个略显尴尬的位置。所以,《热辣滚烫》究竟怎么样?真的只有贾玲减肥这一个亮点吗?以及贾玲减肥100斤到底意味着什么?

01 为什么很难承认贾玲的电影和她一样牛?

《热辣滚烫》可以分成贾玲瘦身前和瘦身后两个部分来看。

前期的主角杜乐莹忍气吞声,对生活中所有人事,几乎一直是无力抵抗和委屈求全的状态。闺蜜和男友好上了,她接受。杨紫饰演的记者让她上节目,她拒绝了一次后也接受了。雷佳音饰演的恋爱对象在公开场合大声否认和她之间的关系,她还是接受,只小声讲了一句“回家再说吧”。

被接二连三的打击锤入谷底后,后期她开始主动出击健身练拳,发自内心地形塑自我,并最终为自己赢了一次。以身形变化作为叙事分隔的象征,《热辣滚烫》拍出了两种节奏。

许多观众认为前半部分不好看。理由有很多,比如剧情推动缓慢、人物塑造单薄,又比如小品化、烂梗多,也有说情节厌女和矛盾冲突太生硬的。

而之所以认为后半段更好看,也是因为没有了以上这些问题,或反转了前期营造出的种种刻板印象。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而造成其中感受差异的重要因素是,整个电影的喜剧化处理在随着故事发展递减。

贾玲是喜剧人出身,抖包袱、讲段子是她信手拈来的。但当这些进入一部女性成长的励志电影,笑点的制造好像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前期对女主的嘲弄和贬低上。

片中出现了如果乐莹去扮和路人合影的弥勒佛,要记得给她戴胸罩的台词;发生了烧烤店同事告诉乐莹,男人约她是为了办卡而不可能是为了睡她的一幕;也上演了健身房女学员花痴男教练、两姐妹互撕时姐姐揶揄乐莹想出轨都没有资格的戏码。

这些原本用于呈现超重人群艰难处境的内容,都没有处理成尖刻的披露,或冷峻的反问。而是用喜剧的节奏讲了出来,把女主的弱点做成了梗,诱导观众在这些地方释放笑声。

这就导致电影前半段充满了对低俗笑料的迎合,和对歧视性价值观的认同。不仅削弱了全片的讽刺性,也与女性自强自爱的内核发生了偏离。

而后半段则进入强力量和快节奏的统摄区。

贾玲在访谈中说,她没有以女主惊人的体型变化做梗,是因为不想去强调“瘦”这件事。所以后期喜剧的退场,强化了影片的严肃和燃点,扳正了价值观。

有观众被此处的处理和贾玲的变化征服,包容了电影的其他不足。但也有观众认为前半段叙事的羸弱暴露了贾玲作为导演的短板,且代表着她艺术水平的上限。这也是影片可能会面临的口碑困境的症结所在。

不应该忽视,这是一部春节档电影,甚至是为这个档期量身定制的一个产品。一切关于它的讨论都不能完全脱离春节档的消费特点。

在这个以合家欢为宗旨,以看热闹为目的,以不动脑为准则的档期环境下,“笑”是重要的,“轻”是必要的,“俗”是必然的。而“商业”就是有迎合的,观众是需要被不断刺激的。

从这个角度看,喜剧处理具有强大的优势,也只有让观众沉浸在插科打诨的氛围中才能制造出后半段的震撼效果。

贾玲用擅长的技法留住观众无可厚非,用刻板印象开玩笑也并不是她的作品中才有的问题。况且,影片后半部分的反转向我们展现了,记者蓄意消费乐莹,男教练空谈理想蹭吃蹭住等细节,在填补人物改变动机的同时也重新用一丝不苟的态度讲述了女主真实的困境。

在这个反转中,还有更多属于乐莹作为主体的反应。比如明知道妹妹算计她依然同意把房子过户给她,心痛闺蜜和前男友的背叛却依然去做了她们婚礼的伴娘,记者亲戚的真面目揭下后她还是配合她获得了节目效果。

这些情节具有催泪的功能,也巧妙地让前半段的段子产生了别的意味,丰富或者瓦解了喜剧本身,至少让看客无法轻易给贾玲贴上喜剧观念陈旧的标签。

的确,通过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内心触及了现实,且没有将身材羞辱处理为改变契机,这不仅使得全片能够自圆其说,更显出创作者的关怀和格局。

但在反方看来,闪回段落将一切困境都聚焦于个体的心理世界,剧情转折方式太过讨巧,悬置了外部世界的社会性问题,不足以解决影片前半部分的遗留病症,反而强化了观影感受上的割裂。

但这也正好说明了《热辣滚烫》并不简单,贾玲的许多处理具有相当的思辨性。

02 还是那个贾玲

贾玲是把自己作为方法的导演。

她的小品如此,电影也是如此。《你好,李焕英》曾是这种创作方法的典型产物,既有贾玲的亲身经历作为故事,也有她对母亲的深情占据内核。

《热辣滚烫》显然更进一步。虽改编自日本电影《百元之恋》(2014,武正晴),但在本土化过程中与贾玲本人的特点做了紧密结合。

在所谓胖女孩夺回身心主导权的叙事里,贾玲一定深有体会。更关键的是,戏外贾玲本人突破极限的身体蜕变,完整并升华了这部电影全部的精神,重塑了相信的力量。

由此,贾玲作品显现出一个巨大特点,就是只有她能拍。

所以在这个前提下,再去看她拍得好不好,其中的标准就需要发生变化。因为所谓的优点和缺点变得非常辩证。

就比如说,《你好,李焕英》和《热辣滚烫》的主题和故事都很简单,一个关于亲情,一个关于自我,几乎没有理解门槛。一方面,较为单调的故事线让它们与深刻无缘,在艺术水准上被人诟病;但另一方面,这种简单直接的风格又能凸显出可贵的纯粹与真诚。

这两种理解,前者采用惯常评判电影的框架和思维,后者则包含更多对创作者人情人性的体察和共情。所以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贾玲有没有能力去改变观众心中的标准,让观众愿意去接受或发现一种非传统的、不完美的好电影。

不可否认,贾玲的电影从来都不只是电影,而有着超出电影范畴的事件性。无论是《你好,李焕英》还是《热辣滚烫》,都有巨大的感染力。如今贾玲在电影内外的壮举引发的“哇哇哇”,和当年电影院里“可是我妈还不会缝啊”一出来观众哭倒一片异曲同工。

这的确是煽情,但更是高质量的情感表达。创作者贾玲的“真”从银幕走进现实,穿透了许多观众的心。对观众内心理性的撼动,就是贾玲对其观影标准的一次调整。而票房上的成就,则是贾玲电影对行业成功标准的调整。当然,这里的调整在另一些人眼中是“破坏”。但究竟破坏了什么?

这就该谈到,贾玲创作中情感的质量来源于何处?耐力、心力、魄力、体力缺一不可。而这些也都是那100斤所代表的意义。更多的人用脑力创作电影,贾玲的方法属于奇袭,但也没人规定只能用脑力拍电影,贾玲对电影倾注的力是相当充分的。

贾玲电影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破坏的是对电影创作的刻板认知,她传递出一种超强的信念——贾玲可以是任何样子,电影也可以是任何样子。

有人质疑贾玲这样拍电影成功只是偶然。但如果她每隔几年都以这样的方法拍一部电影,是否就可以形成与其他人不一样的风格,成为中国电影甚至世界影坛中特别的存在呢?

用《甄嬛传》里的名言说:此招虽险,胜算却大。

电影从来不是她的方法,自己才是方法。在贾玲作品里,电影所谓的艺术性,从束之高阁的状态,回到了火车进站的时刻。

电影诞生之初,银幕上常有制造震惊效果的奇观影像,这些影像的放映互动蕴含着一个时代的人面对技术、未知,以及遥远的不可能的全部激动。这其中有银幕大于观众,和生活仍能被撼动的要义。

贾玲能够在短视频时代对“百毒不侵”的电影观众造成冲击,且是以自身的肉体而非任何剥削ta者的手段抵达这种冲击,实属对机械复制时代的一次叛逃,对个人IP淋漓尽致的贯彻,和对电影最大化的尊重。所以《热辣滚烫》永远没法和贾玲分开看,也没必要分开看。

贾玲完成了一部电影,同时也生长出了一项方法,一个行为,一种思维,一份纯粹,当然也足以在某一个时刻撼动标准。至少,她已经造成了标准的“错乱”,搅动了这滩大局的水。


03 时代偶像

贾玲不是如格蕾塔·葛韦格一般立场公开鲜明的女性主义艺术家,《热辣滚烫》却呈现出了和《芭比》相近的讨论。

《热辣滚烫》是以女性为主角的大银幕故事,其中有自强的女性、善良的女性、市侩的女性、无赖的女性。这本就区别于国产电影左右为男的惯常情况,会无可避免地在当下环境中进入网友性别排查的话语。虎扑平台开分3.8,足以说明这点。

片中雷佳音饰演的男教练,跟《芭比》中的ken一样,他是相对不重要的,且相对于成为强者的女主,他是脆弱的。

在拍摄花絮中,贾玲指导雷佳音走路要有那种会“空气投篮”的感觉,是对“油腻男”形象的有意指认。即便这种指认依然是喜剧化的,但却蕴含着蜻蜓点水式的智慧。

片中对烧烤店老板性骚扰、要求乐莹陪酒的呈现也是如此。尽管它没有被处理成一种彻底的反抗,但贾玲对女性境遇有准确的表达。影片结尾乐莹说出的那句“看心情吧”,是全片最核心的态度。她终于开始尊重自己的需求,而其他所有人都和吃饭时电视里恶剪节目的背景音一样不再重要。

出拳的动作是抗争的外化,但正如贾玲所说,这部电影不关于瘦身也不关于拳击。她的方法不是斗争,而是专注自我。

但比起电影的呈现或策略,贾玲在现实中的现身则引起了更多的性别讨论。

一方面,她所代表的女性力量具备肉眼可观的说服力。贾玲对女性肌肉的展示诠释了美的多样性,对动辄浏览量上亿的词条来说,她的精神遍及到了高屋建瓴的话语所无法触及之处,唤起不同年龄阶层女性的内在力量。

另一方面,她不按常规出牌的创作方法与团队营销,成为了厌女思维下对她进行一票否决的借口,也成了不推崇贾玲之人在事实面前无能为力的造浪区。

更进一步说,贾玲瘦身一百斤的行为艺术,既是励志热血的女性爽文,也特别容易被纳入服美役、瘦才等于优秀、宣传激进减肥等曾对女性造成困扰的叙事。

但实际上,贾玲瘦身,改变的是她长期赖以赚钱的人设根本,也是对越胖越火命运定义的打破。

而无论是说她没有喜感了,还是不具备亲和力的声音,也恰好都印证着她身上那种无害、讨好的消失。从这个层面来说,贾玲此番的出场的确有如芭比的奇幻色彩,有着时代偶像式的轰动。

如果票房预测应验,贾玲将成为仅凭两部作就创下近100亿票房的导演,而且是100亿导演榜单中唯一的女性。这是东亚社会的奇迹,也是时代的需要。


记第一次在文娱产业号写影评,春节档急稿。现在看来蛮幼稚,但当时一定是尽力了。仍然会喜欢里面一些自己写的句子。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小吓女性写作者,关注性别、影像与青年文化,会在这里搬运一些文章。最近很感兴趣电影和观众之间的多元关系…… 📮:[email protected] 🎙️:下马威、目间距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她的电影史」综述
8 篇作品

她的电影史|宋佳:作者型演员的诞生|锵稿

女性导演采访
3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