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傷言殤|「揩下啫」展覽播請工傷假受冷言冷語 工權會職安展 體驗工傷之痛
IPFS
文|集誌社記者
「皇太后返來續病假紙喇,大家快啲讓路俾佢喇」、「係咪真係咁痛呀,揩下啫」、「乜要放咁耐」、「你撞親少少啫」……近年工業意外頻生,一個個傷亡數字背後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但他們在因工受傷後,往往還要面對來自同事、僱主、甚至家人的冷言冷語,淌血的不止肉身,而申請工傷賠償的路更是崎嶇。工業傷亡權益會今(22日)起舉辦職安體驗展,總幹事蕭倩文說希望透過做好公眾職安教育,由源頭減少工業意外發生。


工權會今日起至 9 月 3 日舉辦「載傷 言殤」職業安全體驗展,除了有相片和展板,還會以聲音、氣味讓參觀者體驗前線工友的工作環境。現場並搭建了模擬棚架,參觀者戴上與黃色地盤頭盔相連的耳機,可以站在棚架下聆聽工友和工業意外遺屬分享經歷。

「體驗」工友試因工傷請病假困難
展覽四月在美荷樓舉辦,移師港島區後特別設小遊戲,讓參觀者手持「醫生紙」走訪不同攤位,親身「體驗」工友在嘗試因工傷請病假時遇見的困難。蕭倩文在開幕致辭時稱該會近年積極推廣職安教育,希望從小培養學生的職業安全意識,待他們進入社會後可從源頭減少工業意外發生。
電梯維修技工陳家兒去年在連續上班超過兩日兩夜後,在工作期間心臟病發身亡,家屬早前指公司不承認屬於工傷。工權會幹事謝欣然在開幕禮後的研討會提及事件,指個案中勞工處因僱主拒發出書面同意,而無法裁定工傷賠償,反映處方工作備受限制,建議參考台灣、日本及韓國的法例,訂立過勞賠償及規管工時。

標準工時委員會成立 12 年仍未立法
標準工時委員會於2013年成立、2017年完成工作,當局最終未有就標準工時立法。勞聯主席、立法會議員林振昇指委員會當年建議政府推出工時指引,但當局至今未「交功課」,認為指引可讓工友在法庭爭取賠償時,讓法庭參考,增加爭取賠償的機會。他又指香港個別行業底薪低、工友會以長工時換取較高收入,且部分行業較多年長者投身,工作猝死的風險更高,認為社會可以重新討論標準工時。
本身是醫生的工人健康中心主席余德新則表示,猝死主因一般是中風及心血管疾病,惟猝死不會純粹由個人疾病引起,長工時造成的過勞與壓力亦不容忽視,建議政府訂立最長工時限制。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