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真正對自己有幫助的學習》

PY CHEN 人生花滿院
·
·
IPFS
·
❗️學習心靈的知識和心靈成長是兩回事❗️學習把知識化為心,讓自己活出這個知識❗️想在生活中把知識活出來,得先要在課堂上把知識活出來❗️在課堂中把所學的知識活出來,其中一個關鍵在於「問問題」與「分享」❗️中醫式的學習,才能真正的調整體質


一般人認為學習就是從「不會」的變成「會」。什麼是自己「不會」的?

​​

股市進場與出場時機

法文文法與會話

哈達瑜伽一二三階

西洋古典占星師認證

​​

所認定的「不會」通常是落在某一個知識或技術,然後去學那些本來不知道的內容,讓它們最後成為自己的「會」。這些知識與技術總是偏向大腦的學習,或讓身體熟練某個技巧。

​​

這些學習的目的往往是要幫助自己在社會出人頭地,或解決生活中的某個問題。然而學習只有這樣嗎?那為什麼學了那麼多,在出人頭地的過程中,自己還是會有情緒、會有過不去的坎,讓自己從飛黃騰達中跌落下來。

​​

學習心靈的知識和心靈成長是兩回事

​​

有些人在生命中遇到某個重要事件,也許是罹患重大疾病、失去摯愛或財務匱乏等,而決定尋求宗教的協助,希望藉由無形的力量幫助自己度過難關,於是他開始學習跟宗教有關的經典。

​​

他發現經典上所說的內容,字字句句打中自己的心,原來這裡有這麼多我的「不會」,於是讓自己重拾課堂的學習,有了老師、同學、教科書,有時還有資格考。

還有人因為優異的學習成果,最後成為老師,教導這些偉大的哲學。只是,知識與言行有時候是兩回事,有一天因為開車沒禮讓行人,在網路社群上被公審,老師試圖想解釋,但每一句解釋都被網友無限放大與扭曲,最後只好放棄教學。

​​

有位網友寫說:「學了那麼多,到底是學到哪裡?!這樣還有資格當老師?!」

學習把知識化為心,讓自己活出這個知識

一般人對於學習的認知框架,也就是「從不會到會」的這個框架,像玻璃一樣,只有完整與破碎兩種選擇,不知道你有沒有觀察到,只要是「人」所定義出來的東西,往往會只存在黑與白兩種顏色,所以只有會與不會,知道與不知道,會彈鋼琴和不會彈鋼琴。

​​

但是會彈鋼琴裡還有更細緻的分別,鋼琴家與鋼琴大師,就像畫家與藝術家的差異,這個細緻度就不單純只是會不會這個技術,而是藝術家的畫裡有著畫匠沒有的心與靈魂。

很多人喜歡莫內的畫,說看著莫內的睡蓮,覺得睡蓮好像真實浮現於眼前,感覺有陣風輕輕的滑過花瓣與水面。只要懂得繪畫技巧的人,都可以畫出睡蓮,但為什麼唯有莫內的睡蓮,會讓人感受到那陣輕風呢?

​​

有人說:「因為這幅畫是活的。」

​​

以「感謝」這個道理為例,一個有把感謝活出來的人,他所呈現出來的生命,就和只是單純知道的人不一樣。

​​

像面對無理取鬧的主管,即便曾經已經學了二年的智慧,自己的臉還是不自覺的漲紅,一股氣冒了上來,回到座位還想著:「為什麼我還要在這裡忍氣吞聲?!」

而另一個人一樣面對無理取鬧的主管,他還可以不生氣地微微一笑,然後內心感謝這位主管:「因為我的報告有瑕疵,所以你才會抓到問題,謝謝你讓我看自己還有空間可以做得更完美。」

​​

想在生活中把知識活出來,得先要在課堂上把知識活出來

有些人的學習是本著一股好奇心,才上第一堂課心裡就想「哎~這個老師講的我都懂」,這時通常會放棄繼續跟這位老師學習,而去找另一個可以教你「我不會的知識」的老師。

​​

然而你的都懂,有把那個「懂」在日常生活中「活」出來嗎?一個可以把智慧活出來的人,不會一直在換不同的老師、學不同的技術,他會知道學習的精髓不只是老師教授的知識,而是自己對課程的參與度,也就是在課堂中,自己有沒有把知識學到心裡,然後把它活出來。

​​

在課堂中把所學的知識活出來,其中一個關鍵在於「問問題」與「分享」

東方的教育模式比較偏向權威式,也就是老師教什麼,自己就乖乖地吸收。過去我也是所謂標準的乖學生,直到在印度學習時,才發現這個乖學生在印度會變成一位不怎樣的學生,因為旁邊的印度、歐洲同學,都不斷地在挑戰老師所傳授的知識。

在這樣的薰陶下,我開始學習問問題,這時才發現「問出有水準的問題,很難!」你想問出深入核心的問題,你的理解力就必須深入核心,你想問出跟自己生活結合的問題,你的理解力就必須清楚~這個知識可以放在生活中的那個部分。

因此即便老師教授的內容你都懂,但是,你能問出有水準的問題嗎?如果你發現就算下課後重新咀嚼老師上課的內容,自己還是問不出問題,或無法在生活中活出這個知識,這就代表「還有學習的空間」,而且是更細緻的學習,也就是學習從畫家變成藝術家。

​​

中醫式的學習,才能真正的調整體質

​​

很多人以為當生命出現危機,就要針對這個危機去解決與學習,就像感冒時吃藥到病除的感冒藥,但雖然現在感冒好了,過一陣子又會再感冒。

​​

而若是以「調整身體」的概念治療感冒,你的療程就可能不會是三天,而是三個月,因為要提高屬於自體的免疫力以及改善感冒的根本原因,這樣才能讓感冒不要再復發。

​​

而你以為這個結果只有讓感冒不再復發嗎?沒有,你也會因此變得不容易生病。

​​

所以關於心靈智慧的學習和技術知識的學習不一樣,心靈智慧的學習絕對不是只針對單一症狀,而是全方位的治療。當你單純只想解決職場的問題而去上課,其實同時間你也學習到如何改變自己慣性、如何解決家庭問題的智慧。

為什麽會這樣?因為心靈智慧的學習不是在讓你從「不會」變成「會」,而是幫助你把智慧活出來,一個可以活出智慧的人,你可以解決的問題絕對不只有職場,而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週日學堂_職場軟實力之智慧篇」第三期開始報名了!

​ 第三期的主題將聚焦於「工作。財庫。愛的滋養」

如何在工作中培養富足意識?在鬆與緊之間,如何相互流動與平衡?​

找錯工作是因爲天賦沒打開?還是被金錢的恐懼拉扯著?

透過這十堂課,帶著同學認識哪些對工作的觀念會形成財庫的破洞,而該怎麼做,可以打開活化自己的財庫,並且認識財庫與愛之間的關聯又是什麼。

第一堂課 ​ 工作的佈施意識與豐盛意識

第二堂課 ​ 擺脫金錢恐懼,化解職場負能量

第三堂課 ​ 活不出天賦可能跟你的金錢觀有關係

第四堂課 ​ 富足意識的工作模式

第五堂課 ​ 職場的人際關係源自於這一念

第六堂課 ​ 如何處理職場上的『看不慣』?

第七堂課 ​ ​ 一邊工作一邊打開先天的財庫

第八堂課 ​ 身體是你的第一財庫:掌握工作與能量的平衡

第九堂課 ​ 從愛到財富:用心能量打造無限豐盛

第十堂課 ​ 正財 vs. 偏財:你的財富性格是什麼?


➡️週日班,第三期8/3開課,可隨時插班

➡️週二班,預計8/12開課(三人以上開班)​

➡️週三夜的智慧課(免費)「我與我之間的距離」7/30開課 (一月一會)

❗️課程說明與報名連結,請見留言處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身心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PY CHEN 人生花滿院個人人生教練師。 師承章成禪師。 心想卻事不成 千頭萬緒卻找不出頭緒? 尋尋覓覓仍依舊不知該往何去? 來找老師解開它吧! 👉 線上課程 & 預約諮詢:https://linkbio.co/pinyentara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讓幸運成為家的一份子,就從一個小動作開始》

《神佛幫你,還是你幫了自己?答案跟你想的不一樣》

《薪水是死的,財庫是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