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小小多山的國家/《造山者》世紀的賭注!

我怕山,有次朋友問我,喜歡海還是山,我說:「是海呀!」對於山,我有一種極具被壓迫的恐慌感,或者說是一種帶著尊敬的畏懼感!
當全台灣有一大部分人進場看《看不見的國家》時,我進場看了《造山者》!
「山」我以為僅是在說「台積電」這座半導體的護國神山,沒想到將近兩個小時,看的是台灣半導體發展歷史,聽的是台灣在二戰之後在國際上艱辛的處境,直至今日依舊如此。
導演蕭菊貞在敏迪的專訪提到中年世代對年輕人的台灣歷史不熟悉的反省與焦慮,我想這是此時此刻許多人的心情:是啊!為什麼這麼一大代的人對台灣的過去沒有太深刻的記憶?沒有太深入的了解?幾乎沒有國家意識?就別提「愛國」這件事!
「國家」是什麼呢?
紀錄片的前三分之一,我看見那個我還未出生的年代,一群青年背負著國家的使命遠赴美國去學技術,更多是在那個歷史的重要時刻替台灣找出一條出路,能往前走、能存活的出路!那是在我輩中年、年輕一輩的人身上,再看不見大時代中如此強烈的愛國情懷!(就更別提那個老國民黨時代對中共的威脅是怎麼努力抵抗的!)
我心裡在想,後來國民黨員究竟怎麼失去那些愛國的熱忱呢?台灣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是怎麼與國家認同失去了連結?政治很亂不要碰、讀書就好不要關心政治、那些都是大人的事,小孩不用管⋯⋯於是我們長成不面對歷史、避談台灣過去的台灣人!
與其說《造山者》是在回顧台灣半導體產業,不如說從這些赴美的青年們在老去時的訪談裡,用不同的角度看見那些人說起那些台灣的處境!對於台灣的發展全都要向下紮根,就像他們在幾十年前替台灣播下的種子,如今壯大成足已護國的矽盾!
從政治的角度回看台灣的歷史,總是讓台灣人多了一點戒心!那些在台灣人身上植入的小警總晶片始終會在某些時間點發出訊號:「回看歷史幹嘛呢?我們就是要往前看!現在的局勢已經不一樣了,我們不能再看過去誰怎麼愛國,誰怎麼反共!」好讓許許多多人有了避而不談或是重新詮釋的機會。
但若從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來看台灣的任何一種選擇,都成為決定台灣未來走向哪裡的賭注!也更清晰看見那些政治上不能談的、不敢談的、不要談的,都讓台灣每一步都像走在鋼索上的危急!
如果從導演擅長用人來說故事的角度看這部紀錄片,那些已滿是白髮的青年們,在她的鏡頭下、訪談中,依然有著他們在老照片裡那樣青春,說起當年替國家扛起重責大任,雖然負重前行,但依然露出光芒閃耀著;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誰講的我忘了。)提起台灣的自信這件事,我想這是生長在台灣的人,最缺乏的一樣東西!這些青年出發赴美的時候,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但誰曉得到底會不會成功呢?(台灣的命運在你們一票人手上啊!)
或者我們要更相信我們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國家,有能力不在威脅下妥協,選擇自己要的方式往前走去!
有人說《看不見的國家》和《造山者》的觀影順序是先《造山者》後《看不見的國家》,如果你對政治還有那個小警總在心底的話,那可以先看《造山者》,在半導體的世界,拿掉你身上小警總的晶片,再看《看不見的國家》你會有很大的危機感XDDDD;如果你已經很了解台灣過去的歷史和走在鋼索上的危機,看完《看不見的國家》再看《造山者》,讓這些造山者努力的歷史安撫你現在心裡的慌張!再多長出一點自信,更加認同我們這小小多山的國家!
造山者/2025
蕭菊貞
圖片來源:《造山者》Facebook
P.S
我無意與這裡的任何人討論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請有意要討論的不用打賞完又端架子說要討論,真的不用!我們各自安好就好,不要試圖想要說服,也不要攻擊。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