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 —— 但有些友情,只適合停在昨天?

努力日更的昕儿
·
·
IPFS
·
有些友情,撐過了青春歲月,卻撐不過人生的分岔口。當友情只剩消耗,當你愈來愈在意精神成長與情緒支持,卻發現對方仍停留在消耗與索取的階段,你是否該重新審視這段關係?也許你我該做一次友情的檢視,也做一次關於孤獨與成長的深刻自問。

前幾天,和一位好久不見的老朋友見面。原本只是想吃頓飯、聊聊天、送上一份從旅行帶回來的手信。但這場重逢,卻讓我重新審視我們之間的這段友誼。


這些年來,我始終是那個給予比較多的人。他人生低谷的時候,我請他吃飯、聽他傾訴、教他怎麼理財、投資、找好工作,甚至怎麼避開不健康的戀愛對象。


不是說我想換來什麼回報,而是單純希望他好。但長久以來的單向付出,也會讓人累,尤其當你開始意識到:你得到的,遠遠不及你付出的。


這次見面時正逢我的生日前後,我沒期待什麼盛大的安排,卻連一句「生日快樂」也沒聽見。他挑的是店裡比較昂貴的菜,而我看著他點了那麼多,便點些飽腹但便宜的菜補齊。吃飯時他自顧自地吃著,我在一旁忽然有些出神:這還是我認識的那個人嗎?


結帳時他一如既往用自己的信用卡累積點數,然後和我AA。說實話,我不是計較錢的人,但當那一瞬間的習慣性索取再次出現,我內心卻升起了強烈的疲憊。


真正讓我失望的,是當我終於鼓起勇氣和他談起自己最近的焦慮與情緒崩潰,甚至懷疑自己有抑鬱的傾向時,他的第一反應是:「你確定你有抑鬱症嗎?你不會是太矯情了吧?」「我真的沒有辦法理解欸,不然你去看看醫生?」


我愣住了。在我最脆弱的時刻,他給我的不是陪伴或理解,而是否定與懷疑。


我突然意識到,或許我們早已不再是同一種朋友了。這段友情撐過了學生時期的單純與美好,但卻撐不過人生的現實與價值觀的分歧。


這也是為什麼我越來越懶得在線下與人進行深度連結。因為你會發現,曾經的老朋友一個個變得面目可憎,甚至連我自己都不太認識那個他了。


那麼,在這個快30歲的年紀,我還有機會遇到真正了解我的人嗎?那些穿著社交偽裝的人,他們真的會願意花時間穿透外表,去理解我內心的模樣嗎?他們會感興趣嗎?還是只是等待我成為另一個可以利用的資源?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都在改變,只是改變的方向不一定一致。有些友情,撐過了青春歲月的同甘共苦,卻敗在成長後的價值偏差與情緒消耗。


我們不是在責怪對方沒變好,而是終於懂得:一段健康的關係,從來不該只是單向的撫慰與付出。當你試圖表達脆弱時,應該有人願意接住你的心聲,而不是第一時間指責你的情緒。


或許,人生某個階段的結束,就是為了給新的開始騰出空間。那些讓你我感到疲憊的、不被理解的、不再對等的關係,是時候放下了。


讓我們把精力留給那些真正看見我們、珍惜我們的人。友情本該是互相照亮,而不是一方耗盡自己去成全另一方的陰影。


我們都值得更好的連結,也值得被真正地理解與善待。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