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Replacement Character》:以掃描取代凝視的藝術實驗
紐約 Heft Gallery 正展出藝術家 Luke Shannon 的最新個展《Replacement Character》(展期至 11 月 8 日),作品將於 11 月 13 至 16 日再赴 Paris Photo 2025 展出。展覽包含 40 幅真人尺寸印刷影像、10 部錄像與少量個人委託創作,核心裝置為他自製的「繪圖掃描機(plotter-scanner)」,結合 4×6 呎平台與掃描頭機構,重塑「數位影像」與「身體接觸」的關係。展名取自電腦無法辨識字元時顯示的符號「�」,象徵數據化過程中的遺失與轉譯。
🔹 當身體觸碰成為影像生成的觸發點
策展人 Sofia Garcia 形容,Shannon 的掃描機「要求親密而非距離」——不像相機能選擇角度與表情,掃描僅忠實紀錄貼在玻璃上的皮膚、皺摺與瑕疵。每一次掃描歷時數分鐘,機械光束在身體下緩慢移動,產生既精準又不可預期的結果。Garcia 指出,這種「被迫的貼近」揭露了生成藝術的核心:在嚴密規則之中,意外與差異仍持續誕生,也讓觀者重新思考數位時代中「被觀看」與「自我展示」的界線。
🔹生成裝置從監視到見證的雙重視角
Shannon 的作品在批判監視文化的同時,也試圖將掃描轉化為「見證」的行為。他的影像既是檔案也是身體印記,提醒人們保存即切割、紀錄即失真。當掃描完成,活生生的接觸瞬間化為可流通的數據檔案。這種張力使《Replacement Character》不只是影像作品,更是一場關於數位時代「被記錄的倫理」與「身體再現的脆弱性」的辯證。
🔹 「I’m real」的反諷:Maya Man 談自我影像的陰影
藝術家 Maya Man 在隨展文中以幽默筆調描述 Shannon「既觀察世界,又逃避被觀察」的矛盾個性。她提及他那件印著 I’m real 的 T-shirt,成為自我與影像之間的寓言——當 Instagram、AI 與掃描技術皆成為展示自我的介面,我們所呈現的真實往往是經過選擇的「影子」。Man 認為,《Replacement Character》讓人直視這種不安:在被掃描與被觀看的瞬間,我們也在生成新的自我碎片。
參考網站:Right Click Save
c2x3 除了會在 Matters 分享Web3相關資訊,也致力將台灣項目推向國際,如果喜歡這些內容,請不吝分享我們的文章讓更多人看見,我們也有 Facebook、Instagram、Threads 和英文版的 Twitter、Medium 跟 fxtext 喲,歡迎大家來逛逛,未來還請各位多多指教囉!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