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戒嚴.拆局|尹錫悅的「短命戒嚴」 先兆、背後推手、彈劾形勢分析

香港紀事
·
(修改过)
·
IPFS
·
2024 年凜冬下南韓這場出人意表的戒嚴由總統宣佈、頒令生效,到國會通過解除和總統同意,歷時只有約六個小時,可謂比一場風暴還要短暫。不過對所有南韓人來說,實施戒嚴,無論曾經是塵封了的歷史、電影情節或只是一句競選口號,過了這晚都變成南韓的新現實,哪怕這個政治風暴只存活數個小時,都足以改寫民主化以來,一直被認為牢不可破的政治底線。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集誌社記者

南韓昨晚上演了一場相信是該國史上最短的戒嚴,總統尹錫悅由宣佈戒嚴到解除,只維持了約六小時。

總統尹錫悅星期二(12 月 3 日)晚,突然透過電視演說宣佈戒嚴,指需要「清除親北韓力量」及「維持憲法秩序」,在國會擁有多數議席的在野黨黨魁李在明,隨即表示國會將要求解嚴,並呼籲民眾前往國會大廈聲援。

國會議事堂所在的首爾汝矣島一度氣氛肅殺,有全副武裝、手持長槍的軍人戒備,國會外部分玻璃窗出現裂痕,有多架直升機在上空盤旋。國會大廈地下大堂有滅火筒引起的煙霧和零星衝突。

國會在午夜通過議案解除戒嚴令,一度「隱匿」數小時的總統尹錫悅,終於約在 4 時 26 分宣佈將解除戒嚴。在野的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在直播時表示「尹錫悅已不是南韓總統」,在野黨的聲明亦提到,即使解除戒嚴亦無法避免「叛國行為」,要求尹錫悅立即下台。

權力核心以外的市面回復平靜,但南韓民眾的困惑則未消除。戒嚴 —— 這個自 1987 年六月民主抗爭後甚少出現在大韓民國日常生活的用詞,以令人詫異的方式再次在大眾的視線裡重現,而自八十年代末被已被認為民主化趨向穩定的南韓,國內政治出現了一道顯眼的裂痕。

在星期二晚近十時半,南韓總統尹錫悅,在在未經預告的情況下,發表電視演說。他提到「我現在宣佈戒嚴,以保護自由的南韓免受北韓共產勢力影響,消除掠奪我們人民自由和快樂的無恥親北韓及反國家勢力,以及保護自由的憲法秩序,我會通過戒嚴令重建及保護南韓,以免其被毀滅和陷於絕望。」

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在直播上回應,指尹錫悅宣佈戒嚴令是「毫無理由」,且不能讓軍隊統治國家。就在不足十日前的 11 月 25 日,南韓檢方起訴李在明涉嫌「教唆偽證」案在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宣判,李在明獲判無罪。

尹錫悅和李在明,在 2022 年總統選舉中爭持激烈,兩人當時得票率相差僅不足百分之一。這次戒嚴,雖然對南韓國內以至東亞政治形勢而言仍然是一枚震撼彈,但背景卻是持續越演越烈的政治鬥爭和區內局勢。先從戒嚴的可能原因開始說起,並分析尹錫悅這次看起來兵行險著地宣佈戒嚴的潛在後果。

戒嚴受憲法限制 軍方取態成關鍵

根據《大韓民國憲法》第 77 條,「遇戰爭、事變或類似國家非常狀態,要動用兵力以應付軍事需要或維護公共秩序時,總統可依法宣佈戒嚴」,戒嚴同時分成「緊急戒嚴」和「警備戒嚴」兩種,今次尹錫悅所宣佈的戒嚴性質正屬前者。相比「警備戒嚴」,「緊急戒嚴」賦予總統額外權力,可以「依法對有關法令制度、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自由、政府或法院許可權,採取特別措施」。

韓聯社引述戒嚴司令部所發布的《第1號公告》即頒佈了六項措施,包括禁止所有政治活動、任何「否認或企圖推翻自由民主制度的行為」,實施新聞管制、禁止罷工及集會、禁止醫務人員擅離職守等。同時,戒嚴法生效亦賦予指揮官權力,在毋須搜查令的逮捕、拘留、扣押及進行搜查,「緊急戒嚴」範圍之廣令大眾譁然。

要符合憲法中發布戒嚴令的條件,尹錫悅需要找到一個具體理由。他在電視演說中提到,22 宗針對政府官員的彈劾案,形容這是在「南韓歷史上以至全世界任何國家都絕無僅有的情況」,他補充指,在野黨「透過立法獨裁癱瘓國家的司法和行政系統,推翻自由民主制度」,配上「親北韓」和「反國家勢力」兩組標籤後,顯然這是尹錫悅認為可以實施戒嚴的理由。

不過,南韓憲法設計上給予了立法機構制衡行政權力,憲法第 77 條第五款列明,「由半數以上本屆國會議員通過要求解除戒嚴時,總統應解除戒嚴」。在野黨議員即按照此條款,於星期三凌晨緊急召開國會,到當地時間約凌晨 1 時 05 分,佔多數的 190 名在席議員,包括 172 名在野議員及執政國民力量 18 名議員,全數投票贊成解除戒嚴,從法理上暫時平息這場近乎曇花一現的政治風波。

不過,這場風波並未完全完結。令人不解的問題包括,第一是為何尹錫悅明知國會在野多數可以解嚴的前提下,仍然選擇冒險宣佈全國戒嚴,第二是他所屬的國民力量有議員,贊成解除戒嚴代表此舉未獲全部黨友支持,第三是軍隊由執行戒嚴令到據報撤出國會但要等待總統下令解除指令的做法。由於軍隊對實施戒嚴是不可或缺,國防部以至前線士兵有多大程度聽命於總統,將決定戒嚴的實際效力。

直至星期三凌晨,國會通過解嚴後不久,南韓國防部軍官仍透過電話,向南韓電視台 MBC 表示「由於總統未下令解除戒嚴,軍方正維持戒嚴令」。根據戒嚴法第 11 條第一款,一旦所列情況恢復正常或國會要求解除戒嚴令,總統應立即宣佈解嚴,不得延遲。

另外,根據憲法第 89 條第 5 項,戒嚴令及其解除令應該經「國務會議」審議。問題是,尹錫悅在國會議決後數小時仍未露面,屬南韓最高行政決策機構的「國務會議」暫時亦並未召開,導致法律上一度出現灰色地帶。

共同民主黨議員及發言人趙承來深夜在國會向記者表示,閉路電視確認,軍隊在午夜前後,曾經試圖逮捕黨魁李在明、執政國民力量黨魁韓東勳及國會議長禹元植,又指首都防衛司令特殊任務隊闖入李在明的辦公室,嘗試拘捕及軟禁他。因此,合理推斷是尹錫悅評估軍方會執行他的戒嚴令,不論是事前獲得支持還是從法理上,而戒嚴法的權力能夠徹底阻止他的反對者行動。可是,軍方至少無法阻止他們回到國會表決議案。從共同民主黨稍早的言論觀察,縱然尹錫悅宣佈戒嚴在國內外令人感到驚奇,但並非無跡可尋。

電影預示「首爾之春」 「準備戒嚴」在野黨早有所聞

九月初,李在明曾經表示「有傳言指尹錫悅政府正計劃逮捕及拘禁議員,當戒嚴令發布後,國會要求解除戒嚴令會被阻撓」。當時總統府否認此說法,《朝鮮日報》的一篇評論認為共同民主黨說法無稽,甚或是陰謀論,因為如今軍隊不可能跟隨,而政府不會採取這樣的自毀行徑。國民力量黨魁韓東勳在九月二日亦質疑尹錫悅政府正在準備戒嚴的真實性,直指共同民主黨捏造事實。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去年十二月,一齣名為《12.12:首爾之春》的電影在南韓上映,戲名的日子正是來自 1979 年 12 月 12 日由前總統全斗煥策動的一場政變。在二十至三十歲民眾和社交網絡上大獲成功,亦是同年南韓票房冠軍,更代表該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

過去可能隨年月被淡忘的歷史出現在大銀幕上,電影熱潮下政界對「戒嚴」這個議題更感興趣。在共同民主黨的議員間,尹錫悅政府可能實施戒嚴的講法曾經圈內流傳,但時間可能是在下次大選勝選之後。「保護戒嚴警戒線」(계엄 저지선 확보)也成為了共同民主黨其中一個爭取選民支持的口號。

在野黨議員於星期三凌晨緊急召開國會, 190 名在席議員,包括 172 名在野議員及執政國民力量 18 名議員,全數投票贊成解除戒嚴。

國防部長率先建議戒嚴 總統一職料遭彈劾挑戰 

即使尹錫悅宣佈會按國會要求解除戒嚴,他的總統職位亦將迎接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在宣佈實施戒嚴的一刻,尹錫悅已經等同向全國表明,他對在野黨派的立場是不惜使用「戒嚴」這般在南韓憲法以至社會上都被視作「大殺傷力武器」的措施。他對反對派的「親北韓及反國家勢力」標籤已無法收回。由黨內、到在野黨以至民眾,正瀰漫著對尹錫悅政權空前的不信任。

執政國民力量黨魁韓東勛是檢察官和法務部長出身,數星期前所言的「陰謀論」變成無法婉拒的事實,他已表示發布戒嚴令屬「錯誤」,又指會與人民一起阻止戒嚴,強調尹錫悅「必須親自解釋這種對人民而言的惡劣情況」。

共同民主黨表明,尹錫悅已違反憲法第 77 條第四款,當中要求總統須知會國會宣佈戒嚴,不得拖延。在國會外,民眾繼續集會,示威口號由解除戒嚴逐漸演變成要求尹錫悅下台。多個工會繼續號召民眾,包括全國最大的「民主勞動組合總聯盟」宣佈星期三早上展開無限期罷工,直至尹錫悅宣佈下台。星期三早上,總統秘書室幕僚長鄭鎮碩及多名首席祕書已經請辭,中午過後,所有「國務會議」成員亦宣佈集體請辭,相當於內閣總辭。

執行戒嚴令的軍隊亦成為眾矢之的,南韓參謀總長兼陸軍上將朴安洙清晨宣佈,在當地時間 4 點 22 分,所有部隊已經返回原先崗位。不過,朴安洙數小時前才被尹錫悅任命為戒嚴司令。韓東勛則將矛盾直指國防部長金龍顯,誓言他及其他涉事官員須被嚴厲問責。

韓聯社消息透露,是金龍顯向尹錫悅建議實施戒嚴。金龍顯與尹錫悅在學生時期亦是同窗,關係匪淺。據報,金龍顯可能是在星期二當日會議提議宣佈戒嚴。《韓國日報》報道國務總理韓悳洙甚至被金龍顯架空。《朝鮮日報》則引述消息指,韓悳洙及其他「國務會議」成員是在戒嚴公佈前一刻才獲知會。

戒嚴結束後,尹錫悅將隨即面臨失去國家元首地位的命運。對於共同民主黨議員來說,尹錫悅將在自行宣佈下台和被彈劾之間選擇他的下場。尹錫悅在宣佈解除戒嚴後仍堅持表示,「我要求國會立即停止透過不斷彈劾,操縱法例及預算,以癱瘓國家職能的魯莽行動」。

假如尹錫悅拒絕下台,被彈劾的議案亦會啟動。在野的另一政黨「祖國革新黨」在 11 月 20 日已草擬好一條彈劾議案,提出十五項理由,包括第一夫人金建希收受名牌手袋一事,作為支持彈劾尹錫悅的理據。根據憲法第 65 條第一款,若總統「在執行公務過程中違反憲法或法律時,國會可決議彈劾追訴」。

戒嚴後的可能轉變,是在野黨會否以宣佈戒嚴過程違憲作彈劾理由。針對總統的彈劾門檻亦需要得到半數以上國會議員提議,並獲三分之二國會議員同意方能通過。目前,在野黨或今次通過解除戒嚴的在席議員數量同為 190 席,距離門檻尚餘十席,議案通過與否仍須視乎執政國民力量中有多少成員決定倒戈彈劾尹錫悅。

即使最終通過,憲法法院仍會作出最後裁決。此外,軍方和彈劾兩者之間是南韓政界的敏感議題。2018 年文在寅政府執政期間,青瓦台便曾公開軍隊戒嚴計劃,內容包括一旦憲法法院推翻國會彈劾朴槿惠的議案,便會實施戒嚴,朴槿惠目前仍是成為南韓史上第一位和唯一一位遭彈劾而要下台的總統。

集誌社檔案|事出突然盟友感震驚 制度設計避免最壞情況

南韓是東亞以至亞太地區其中一個主要的自由民主國家,自 1987年民主化以來政局相對穩定,對上一次宣佈戒嚴是在 1980年 5 月17 日,迄今已近 45 年。今次突然宣佈戒嚴在外交上對盟友,特別是美國和日本而言相當困惑。美國廣播公司報道,白宮、五角大樓及國務院與首爾方面期間保持緊密聯繫嘗試評估事態發展,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曾對事件表達深切關注(grave concern)。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最初給傳媒的一份簡短聲明更是直接用縮寫 ROK 稱呼南韓。白宮發言人稍後確定美國事前未獲通知,而正在訪問安哥拉的總統拜登回應記者時只表示有聽取簡報。對於有接近三萬名美軍駐紮在南韓的美國和一直被形容「堅如磐石」的美韓同盟(Ironclad Alliance)而言,這顯得不太尋常。

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表示「特別關注事態發展」,而日本共同社引述一名首相官邸官員更表示對事態感到「震驚」、似是政變及難以形容。北韓近期與南韓關係急劇惡化,今年前者先切斷兩韓邊境聯繫設施及向南韓空投「垃圾氣球」,上月初平壤更提到朝鮮半島面臨「前所未有的極端局勢」和談及核威脅。正值美國大選後權力交接的時間,事件本身及盟友的認知落差令東北亞局勢更趨不穩。另外,今次戒嚴亦對南韓的經濟和國際形象至少帶來短暫衝擊,韓圜匯價在宣佈戒嚴之初曾急挫至超過兩年低位,而多國亦對南韓發出旅遊建議,例如美國大使館就呼籲國民避免參與遊行及形容當地情況仍可能隨時有變。

今次事件除了反映南韓政治鬥爭白熱化,亦能看到制度上,若三權分立能有效運作的實際情況。尹錫悅在演說中指控反對派「癱瘓司法事務,包括彈劾檢察官」、「癱瘓行政部門,包括彈劾安全行政部部長及監查院主席」、「破壞國家財政,包括徹底削減開支」、以及「製造人民生活及公共安全恐慌,包括毒品天堂」。這些指控措辭嚴厲,不管是否屬實或對行政部門造成影響,是次短暫而失敗的戒嚴,證明了憲法、國會及公民社會對行政權力的制衡起到實質作用。最終,總統或是現屆政府的行政機關,打算以緊急情況大幅擴大權力的意圖,以徹底失敗告終。

2024 年凜冬下南韓這場出人意表的戒嚴由總統宣佈、頒令生效,到國會通過解除和總統同意,歷時只有約六個小時,可謂比一場風暴還要短暫。不過對所有南韓人來說,實施戒嚴,無論曾經是塵封了的歷史、電影情節或只是一句競選口號,過了這晚都變成南韓的新現實,哪怕這個政治風暴只存活數個小時,都足以改寫民主化以來,一直被認為牢不可破的政治底線。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香港紀事轉載各平台書寫香港紀事的文章及報導,包括社會時事、社區故事、文化歷史等。目前轉載平台包括「集誌社」和「法庭線」,並已獲授權,名單將繼續更新。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47人案|袁嘉蔚出獄 案情求情回顧 料徐子見亦將於今年內出獄

古洞收地|村民塗鴉告別:「80 年感情,完!」 街坊控訴政府要求三日內離場

黎智英52日作供庭審筆記 談身分認同、是否政治犯 法庭上的一場角力

南韓戒嚴.拆局|尹錫悅的「短命戒嚴」 先兆、背後推手、彈劾形勢分析

香港紀事
·
(edited)
·
IPFS
·
2024 年凜冬下南韓這場出人意表的戒嚴由總統宣佈、頒令生效,到國會通過解除和總統同意,歷時只有約六個小時,可謂比一場風暴還要短暫。不過對所有南韓人來說,實施戒嚴,無論曾經是塵封了的歷史、電影情節或只是一句競選口號,過了這晚都變成南韓的新現實,哪怕這個政治風暴只存活數個小時,都足以改寫民主化以來,一直被認為牢不可破的政治底線。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集誌社記者

南韓昨晚上演了一場相信是該國史上最短的戒嚴,總統尹錫悅由宣佈戒嚴到解除,只維持了約六小時。

總統尹錫悅星期二(12 月 3 日)晚,突然透過電視演說宣佈戒嚴,指需要「清除親北韓力量」及「維持憲法秩序」,在國會擁有多數議席的在野黨黨魁李在明,隨即表示國會將要求解嚴,並呼籲民眾前往國會大廈聲援。

國會議事堂所在的首爾汝矣島一度氣氛肅殺,有全副武裝、手持長槍的軍人戒備,國會外部分玻璃窗出現裂痕,有多架直升機在上空盤旋。國會大廈地下大堂有滅火筒引起的煙霧和零星衝突。

國會在午夜通過議案解除戒嚴令,一度「隱匿」數小時的總統尹錫悅,終於約在 4 時 26 分宣佈將解除戒嚴。在野的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在直播時表示「尹錫悅已不是南韓總統」,在野黨的聲明亦提到,即使解除戒嚴亦無法避免「叛國行為」,要求尹錫悅立即下台。

權力核心以外的市面回復平靜,但南韓民眾的困惑則未消除。戒嚴 —— 這個自 1987 年六月民主抗爭後甚少出現在大韓民國日常生活的用詞,以令人詫異的方式再次在大眾的視線裡重現,而自八十年代末被已被認為民主化趨向穩定的南韓,國內政治出現了一道顯眼的裂痕。

在星期二晚近十時半,南韓總統尹錫悅,在在未經預告的情況下,發表電視演說。他提到「我現在宣佈戒嚴,以保護自由的南韓免受北韓共產勢力影響,消除掠奪我們人民自由和快樂的無恥親北韓及反國家勢力,以及保護自由的憲法秩序,我會通過戒嚴令重建及保護南韓,以免其被毀滅和陷於絕望。」

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在直播上回應,指尹錫悅宣佈戒嚴令是「毫無理由」,且不能讓軍隊統治國家。就在不足十日前的 11 月 25 日,南韓檢方起訴李在明涉嫌「教唆偽證」案在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宣判,李在明獲判無罪。

尹錫悅和李在明,在 2022 年總統選舉中爭持激烈,兩人當時得票率相差僅不足百分之一。這次戒嚴,雖然對南韓國內以至東亞政治形勢而言仍然是一枚震撼彈,但背景卻是持續越演越烈的政治鬥爭和區內局勢。先從戒嚴的可能原因開始說起,並分析尹錫悅這次看起來兵行險著地宣佈戒嚴的潛在後果。

戒嚴受憲法限制 軍方取態成關鍵

根據《大韓民國憲法》第 77 條,「遇戰爭、事變或類似國家非常狀態,要動用兵力以應付軍事需要或維護公共秩序時,總統可依法宣佈戒嚴」,戒嚴同時分成「緊急戒嚴」和「警備戒嚴」兩種,今次尹錫悅所宣佈的戒嚴性質正屬前者。相比「警備戒嚴」,「緊急戒嚴」賦予總統額外權力,可以「依法對有關法令制度、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自由、政府或法院許可權,採取特別措施」。

韓聯社引述戒嚴司令部所發布的《第1號公告》即頒佈了六項措施,包括禁止所有政治活動、任何「否認或企圖推翻自由民主制度的行為」,實施新聞管制、禁止罷工及集會、禁止醫務人員擅離職守等。同時,戒嚴法生效亦賦予指揮官權力,在毋須搜查令的逮捕、拘留、扣押及進行搜查,「緊急戒嚴」範圍之廣令大眾譁然。

要符合憲法中發布戒嚴令的條件,尹錫悅需要找到一個具體理由。他在電視演說中提到,22 宗針對政府官員的彈劾案,形容這是在「南韓歷史上以至全世界任何國家都絕無僅有的情況」,他補充指,在野黨「透過立法獨裁癱瘓國家的司法和行政系統,推翻自由民主制度」,配上「親北韓」和「反國家勢力」兩組標籤後,顯然這是尹錫悅認為可以實施戒嚴的理由。

不過,南韓憲法設計上給予了立法機構制衡行政權力,憲法第 77 條第五款列明,「由半數以上本屆國會議員通過要求解除戒嚴時,總統應解除戒嚴」。在野黨議員即按照此條款,於星期三凌晨緊急召開國會,到當地時間約凌晨 1 時 05 分,佔多數的 190 名在席議員,包括 172 名在野議員及執政國民力量 18 名議員,全數投票贊成解除戒嚴,從法理上暫時平息這場近乎曇花一現的政治風波。

不過,這場風波並未完全完結。令人不解的問題包括,第一是為何尹錫悅明知國會在野多數可以解嚴的前提下,仍然選擇冒險宣佈全國戒嚴,第二是他所屬的國民力量有議員,贊成解除戒嚴代表此舉未獲全部黨友支持,第三是軍隊由執行戒嚴令到據報撤出國會但要等待總統下令解除指令的做法。由於軍隊對實施戒嚴是不可或缺,國防部以至前線士兵有多大程度聽命於總統,將決定戒嚴的實際效力。

直至星期三凌晨,國會通過解嚴後不久,南韓國防部軍官仍透過電話,向南韓電視台 MBC 表示「由於總統未下令解除戒嚴,軍方正維持戒嚴令」。根據戒嚴法第 11 條第一款,一旦所列情況恢復正常或國會要求解除戒嚴令,總統應立即宣佈解嚴,不得延遲。

另外,根據憲法第 89 條第 5 項,戒嚴令及其解除令應該經「國務會議」審議。問題是,尹錫悅在國會議決後數小時仍未露面,屬南韓最高行政決策機構的「國務會議」暫時亦並未召開,導致法律上一度出現灰色地帶。

共同民主黨議員及發言人趙承來深夜在國會向記者表示,閉路電視確認,軍隊在午夜前後,曾經試圖逮捕黨魁李在明、執政國民力量黨魁韓東勳及國會議長禹元植,又指首都防衛司令特殊任務隊闖入李在明的辦公室,嘗試拘捕及軟禁他。因此,合理推斷是尹錫悅評估軍方會執行他的戒嚴令,不論是事前獲得支持還是從法理上,而戒嚴法的權力能夠徹底阻止他的反對者行動。可是,軍方至少無法阻止他們回到國會表決議案。從共同民主黨稍早的言論觀察,縱然尹錫悅宣佈戒嚴在國內外令人感到驚奇,但並非無跡可尋。

電影預示「首爾之春」 「準備戒嚴」在野黨早有所聞

九月初,李在明曾經表示「有傳言指尹錫悅政府正計劃逮捕及拘禁議員,當戒嚴令發布後,國會要求解除戒嚴令會被阻撓」。當時總統府否認此說法,《朝鮮日報》的一篇評論認為共同民主黨說法無稽,甚或是陰謀論,因為如今軍隊不可能跟隨,而政府不會採取這樣的自毀行徑。國民力量黨魁韓東勳在九月二日亦質疑尹錫悅政府正在準備戒嚴的真實性,直指共同民主黨捏造事實。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去年十二月,一齣名為《12.12:首爾之春》的電影在南韓上映,戲名的日子正是來自 1979 年 12 月 12 日由前總統全斗煥策動的一場政變。在二十至三十歲民眾和社交網絡上大獲成功,亦是同年南韓票房冠軍,更代表該國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

過去可能隨年月被淡忘的歷史出現在大銀幕上,電影熱潮下政界對「戒嚴」這個議題更感興趣。在共同民主黨的議員間,尹錫悅政府可能實施戒嚴的講法曾經圈內流傳,但時間可能是在下次大選勝選之後。「保護戒嚴警戒線」(계엄 저지선 확보)也成為了共同民主黨其中一個爭取選民支持的口號。

在野黨議員於星期三凌晨緊急召開國會, 190 名在席議員,包括 172 名在野議員及執政國民力量 18 名議員,全數投票贊成解除戒嚴。

國防部長率先建議戒嚴 總統一職料遭彈劾挑戰 

即使尹錫悅宣佈會按國會要求解除戒嚴,他的總統職位亦將迎接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在宣佈實施戒嚴的一刻,尹錫悅已經等同向全國表明,他對在野黨派的立場是不惜使用「戒嚴」這般在南韓憲法以至社會上都被視作「大殺傷力武器」的措施。他對反對派的「親北韓及反國家勢力」標籤已無法收回。由黨內、到在野黨以至民眾,正瀰漫著對尹錫悅政權空前的不信任。

執政國民力量黨魁韓東勛是檢察官和法務部長出身,數星期前所言的「陰謀論」變成無法婉拒的事實,他已表示發布戒嚴令屬「錯誤」,又指會與人民一起阻止戒嚴,強調尹錫悅「必須親自解釋這種對人民而言的惡劣情況」。

共同民主黨表明,尹錫悅已違反憲法第 77 條第四款,當中要求總統須知會國會宣佈戒嚴,不得拖延。在國會外,民眾繼續集會,示威口號由解除戒嚴逐漸演變成要求尹錫悅下台。多個工會繼續號召民眾,包括全國最大的「民主勞動組合總聯盟」宣佈星期三早上展開無限期罷工,直至尹錫悅宣佈下台。星期三早上,總統秘書室幕僚長鄭鎮碩及多名首席祕書已經請辭,中午過後,所有「國務會議」成員亦宣佈集體請辭,相當於內閣總辭。

執行戒嚴令的軍隊亦成為眾矢之的,南韓參謀總長兼陸軍上將朴安洙清晨宣佈,在當地時間 4 點 22 分,所有部隊已經返回原先崗位。不過,朴安洙數小時前才被尹錫悅任命為戒嚴司令。韓東勛則將矛盾直指國防部長金龍顯,誓言他及其他涉事官員須被嚴厲問責。

韓聯社消息透露,是金龍顯向尹錫悅建議實施戒嚴。金龍顯與尹錫悅在學生時期亦是同窗,關係匪淺。據報,金龍顯可能是在星期二當日會議提議宣佈戒嚴。《韓國日報》報道國務總理韓悳洙甚至被金龍顯架空。《朝鮮日報》則引述消息指,韓悳洙及其他「國務會議」成員是在戒嚴公佈前一刻才獲知會。

戒嚴結束後,尹錫悅將隨即面臨失去國家元首地位的命運。對於共同民主黨議員來說,尹錫悅將在自行宣佈下台和被彈劾之間選擇他的下場。尹錫悅在宣佈解除戒嚴後仍堅持表示,「我要求國會立即停止透過不斷彈劾,操縱法例及預算,以癱瘓國家職能的魯莽行動」。

假如尹錫悅拒絕下台,被彈劾的議案亦會啟動。在野的另一政黨「祖國革新黨」在 11 月 20 日已草擬好一條彈劾議案,提出十五項理由,包括第一夫人金建希收受名牌手袋一事,作為支持彈劾尹錫悅的理據。根據憲法第 65 條第一款,若總統「在執行公務過程中違反憲法或法律時,國會可決議彈劾追訴」。

戒嚴後的可能轉變,是在野黨會否以宣佈戒嚴過程違憲作彈劾理由。針對總統的彈劾門檻亦需要得到半數以上國會議員提議,並獲三分之二國會議員同意方能通過。目前,在野黨或今次通過解除戒嚴的在席議員數量同為 190 席,距離門檻尚餘十席,議案通過與否仍須視乎執政國民力量中有多少成員決定倒戈彈劾尹錫悅。

即使最終通過,憲法法院仍會作出最後裁決。此外,軍方和彈劾兩者之間是南韓政界的敏感議題。2018 年文在寅政府執政期間,青瓦台便曾公開軍隊戒嚴計劃,內容包括一旦憲法法院推翻國會彈劾朴槿惠的議案,便會實施戒嚴,朴槿惠目前仍是成為南韓史上第一位和唯一一位遭彈劾而要下台的總統。

集誌社檔案|事出突然盟友感震驚 制度設計避免最壞情況

南韓是東亞以至亞太地區其中一個主要的自由民主國家,自 1987年民主化以來政局相對穩定,對上一次宣佈戒嚴是在 1980年 5 月17 日,迄今已近 45 年。今次突然宣佈戒嚴在外交上對盟友,特別是美國和日本而言相當困惑。美國廣播公司報道,白宮、五角大樓及國務院與首爾方面期間保持緊密聯繫嘗試評估事態發展,副國務卿坎貝爾(Kurt Campbell)曾對事件表達深切關注(grave concern)。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最初給傳媒的一份簡短聲明更是直接用縮寫 ROK 稱呼南韓。白宮發言人稍後確定美國事前未獲通知,而正在訪問安哥拉的總統拜登回應記者時只表示有聽取簡報。對於有接近三萬名美軍駐紮在南韓的美國和一直被形容「堅如磐石」的美韓同盟(Ironclad Alliance)而言,這顯得不太尋常。

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表示「特別關注事態發展」,而日本共同社引述一名首相官邸官員更表示對事態感到「震驚」、似是政變及難以形容。北韓近期與南韓關係急劇惡化,今年前者先切斷兩韓邊境聯繫設施及向南韓空投「垃圾氣球」,上月初平壤更提到朝鮮半島面臨「前所未有的極端局勢」和談及核威脅。正值美國大選後權力交接的時間,事件本身及盟友的認知落差令東北亞局勢更趨不穩。另外,今次戒嚴亦對南韓的經濟和國際形象至少帶來短暫衝擊,韓圜匯價在宣佈戒嚴之初曾急挫至超過兩年低位,而多國亦對南韓發出旅遊建議,例如美國大使館就呼籲國民避免參與遊行及形容當地情況仍可能隨時有變。

今次事件除了反映南韓政治鬥爭白熱化,亦能看到制度上,若三權分立能有效運作的實際情況。尹錫悅在演說中指控反對派「癱瘓司法事務,包括彈劾檢察官」、「癱瘓行政部門,包括彈劾安全行政部部長及監查院主席」、「破壞國家財政,包括徹底削減開支」、以及「製造人民生活及公共安全恐慌,包括毒品天堂」。這些指控措辭嚴厲,不管是否屬實或對行政部門造成影響,是次短暫而失敗的戒嚴,證明了憲法、國會及公民社會對行政權力的制衡起到實質作用。最終,總統或是現屆政府的行政機關,打算以緊急情況大幅擴大權力的意圖,以徹底失敗告終。

2024 年凜冬下南韓這場出人意表的戒嚴由總統宣佈、頒令生效,到國會通過解除和總統同意,歷時只有約六個小時,可謂比一場風暴還要短暫。不過對所有南韓人來說,實施戒嚴,無論曾經是塵封了的歷史、電影情節或只是一句競選口號,過了這晚都變成南韓的新現實,哪怕這個政治風暴只存活數個小時,都足以改寫民主化以來,一直被認為牢不可破的政治底線。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