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實境
218 篇文章
sacrifice 生贄

VR: Bodies of Water / 舞池漫波

水的密度與黏度和空氣不同,演員們在水中的動作靈活度也不如水面之上,與其說演員在水中游動,不如說演員在水中漫舞。

标签活跃作者
  • sunmoon
    sunmoon

    遨遊 Matters 星際網絡

    鄒頌華
    鄒頌華

    香港人,平時寫字、撚貓、行墳場。曾為BBC中文網專欄作者,寫過十年Lonely Planet旅遊指南。修習瑜伽、茶道(裏千家)和花道(池坊)。暫時這裡先放一些已發表但在網絡上較難讀到的文章。

    選我正姐
    選我正姐

    貓奴一生,花草芳客。最想了解的是自己。夢想環遊世界,奢望和平,戰火不再。

  • 鬍子
    鬍子

    溫暖的石頭,醫生,街舞/劇場愛好者,著迷於科技藝術。 frankhu.tez https://liker.land/f55665566/civic

    方凱莉
    方凱莉

    分享電影心得、戲劇、閱讀心得

sacrifice 生贄

VR: The Elephant I Found Under My Skin / 我的乳房逃跑中

臺灣將本片譯作《我的乳房逃跑中》完全貼合本片內容,但我個人更偏好它的英文片名《The Elephant I Found Under My Skin》,源自英文俚語「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sacrifice 生贄

VR: 留給未來的殘影 / Afterimage for Tomorrow

VR360《留給未來的殘影》依VR虛擬世界內呈現的空間及舞者,大致分為3個部分:一、舞者周書毅在貼滿紙張的臥室中獨舞,二、舞者周書毅在巨大空曠的廢墟中獨舞,三、眾多舞者在巨大空曠的廢墟中舞動。

sacrifice 生贄

MR: 黑色的翅膀(階段性成果) / Black Wings (Prototype)

欣賞VR作品,欣賞者有如穿越進入導演創作或紀錄時空,而欣賞MR作品,更像是導演將遠處時空帶入欣賞者所在的環境。

sacrifice 生贄

互動VR: 貝殼島 / The Island of Shells

《貝殼島》並未詳載陳欽生受難的經過及前因後果,更多時候是意象式的描寫陳欽生與原生家庭的關係與心境變化。

sacrifice 生贄

互動VR: 快樂的陰影(階段性成果) / Sensing Mirror (Prototype)

導演設定的互動項難以操控,參與者常常無法完成「任務」,導致劇情無法推進,工作人員不得不介入協助。

sacrifice 生贄

互動VR: 消失的戰俘營 / The Vanished Prisoner of War Camp

《消失的戰俘營》不僅僅是《聽海湧》行銷廣宣品,更是製作團隊將製作《聽海湧》前期搜集到的參考資料與閱聽大眾共享而創造的虛擬空間。

sacrifice 生贄

互動VR: 小蛙(階段性成果) / Baby Frog part 1

以體驗一款VR遊戲的觀點,《小蛙》的完成度極高;以沉浸於一部VR影片,就故事情節設計與影像邏輯的觀點,《小蛙》根本不該被放在這個位置接受評價。

sacrifice 生贄

互動VR: 尋山(階段性成果) / Into the Mountain (Prototype)

《尋山(階段性成果)》體驗分為兩個部分,前半段在山林間行走,後半段,則引導欣賞者看見內心,自我覺察。

sacrifice 生贄

互動MR: 深層生態學 / Deep Ecology

個人覺得如果在美術館展示這件MR作品,我會認為它只是一件單純的藝術創作,享有絕對的創作自由,不受現實、科學理論等種種限制。但在高雄電影節XR大觀之下展示,讓欣賞者誤以為《深層生態學》是AI搜集現有科學研究及學者觀眾的結論或摘要,完全沒有任何偽科學、偽新聞警語,是創作者及策展者非常嚴重的失誤。

sacrifice 生贄

互動VR: Van Gogh's Palette / La palette de Van Gogh / 梵谷的調色盤

《Van Gogh's Palette》擅用VR不同於傳統平面影像的優勢,將畫作放大,當作VR視野中的「地面」,畫布上的顏料如丘陵起伏,以如此特殊的視角、觀點討論梵谷用色、筆觸與色塊塗布,令欣賞者眼界大開。

sacrifice 生贄

互動VR: Gargoyle Doyle / 石像鬼歹逗陣

透過石像鬼Doyle的眼睛和永無止境的抱怨,還有Doyle與 銅質雨水排水管 Chet鬥嘴的過程,感受以教堂為中心的城市興起與更迭。

sacrifice 生贄

互動VR: Astra / 星際探索阿斯加

與其說互動VR《Astra》是一部影片,不如說是一款遊戲,只是遊戲的背景故事較長,還有許多互動項。

sacrifice 生贄

互動VR: Sen / 茶道小精靈:千

茶湯化身精靈「千」爬出茶杯,引領走入茶屋的欣賞者在一捧茶湯、一碟茶食間看見春櫻、夏荷、秋楓、冬雪。

sacrifice 生贄

VR: 寂靜 / A Simple Silence

對於非傳統鏡框式劇場表演而言,比起傳統的平面錄影記錄,VR360能更有效且全面的記錄劇場中的表演,導演有權要求觀眾「坐在」劇場中什麼位置,與演員相距怎樣的距離,以什麼角度「看見」這齣戲。

sacrifice 生贄

互動VR: 穿越霧中 / Traversing the Mist

《穿越霧中》可說是《霧中》的擴大重製作品,但《霧中》充滿寂寞與詩意,相較之下《穿越霧中》流於獵奇,全無餘韻。

sacrifice 生贄

互動VR: Shadowtime / 虛實幻影

雙導演企圖透過VR作品《Shadowtime》呈現Yuval Noah Harari於2016發表著作《Hemo Dou》裡的Shadowtime。

sacrifice 生贄

互動VR: Origen / 織憶亞馬遜

《Origen》於西班牙語直譯為「起源」,當欣賞者載上頭載式顯示器,跟隨森蚺爬行軌跡,展開一段亞馬遜雨林的生態、原住民文化之旅。

sacrifice 生贄

互動VR: Human Violins-Prelude (multi-user version) / 再一次提琴聲

導演在2021年便已發表《Human Violins-Prelude》,2023年,導演將同一作品修改成多人同時體驗的版本。

鋼哥

📝📝:物件筆記|VR|我們還能擁有「自己的」主觀世界嗎?

身體的臨場反應跑得比意識快多了,而 VR 的「虛擬」視覺足以召喚出身體真實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