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伦理
4 篇文章
果也

面对创伤性披露,心理咨询师应怎么做才不越界?

当来访者透露自己曾在咨询关系中遭遇性骚扰或被诱骗,该怎么办?这是伦理、专业能力、情感调节三重挑战的复杂情境。本文从伦理守则出发,结合实践策略,讨论如何在不伤害来访的前提下守住边界、稳定关系,并识别何时需要转介。

果也

咨询师替来访复仇,是共情还是自恋?

心理咨询的本质不是讲义气,也不是陪打架。伦理,是咨询师所有能力的前提。如果咨询师开始替来访复仇,那TA或许不是在共情,而是在投射和自恋。真正负责任的咨询,是懂得在共情中守住边界,在界限内才能带来真正的成长。

果也

“心理咨询到底是给‘正常人’还是‘非正常人’的?”

心理咨询不是贴标签,而是拆标签。我们不讨论谁是“正常人”,我们只关注:你此刻经历了什么。

果也

朋友圈里的分寸感,是咨询师应该把握好的边界

在咨询关系里,哪怕是一个点赞、一个看似轻松的评论,都可能引发来访者情绪上的误读或压力。曾经我也想过:等咨询结束以后点赞总可以吧?但后来我意识到,这种“看似日常”的行为,其实本质上依然是咨询师主动越界。本文记录了我如何一点点摸索出自己最舒适、最安心的边界处理方式——不看、不评、不赞、不越界,只接住来访在咨询空间里愿意…

刷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