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了(第六天)
第六天分享一件不被主流標準斷定好壞,而你覺得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小說家很遙遠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第四天)
第四天寫一次你的選擇並不跟從主流,過程中克服自我懷疑的經歷。

重構!「Reboot」?(第二天)
第二天人生中有哪一次,是你作了一個「重構生活」的選擇後,覺得終於做了順從自己意願的事,又或是有對得住自己的感覺?分享一下你重構了甚麼,它可以是任何一個部分,它如何影響著你?即使是一件小事也可以。

《憶昔東瀛遊歷》 (五):大夢誰先覺,一床位已足?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 憶昔東瀛遊歷》 (四):山口百惠
註:現在才想通了,為何迷上山口百惠?極有可能14-5歲出道的她,21歲就能夠退休!十四歲時的我還在迷迷糊糊之中!

《 憶昔東瀛遊歷》 (三):賴せんせい
學習語文就是要到當地生活,融入其中,發掘自己跟生活的關連,以及跟人物的互動......

《 憶昔東瀛遊歷》 (一):前言
問題是我寫《 憶昔東瀛遊歷》卻並非學術考察「遊歷」,因為我既無此心亦無此能力,或者僅有是陶淵明那一種「悠然見南山」、「欲辯已忘言」的「遊歷」心境?「遊歷」不僅在遊覽及旅行,更在於經歷、閱歷,對我來說尤其著重在於人文文化的接觸、體味及省思!

Toole’s Story:「捨我其誰」、「懷才不遇」?(奧修談成功的意義)
奧修在《名望,財富與野心:「成功」真正的意義是什麼?》(Fame,Fortune, and Ambition:What Is the Real Meaning of Success?)一書中,反問我們「成功」真正的意義是什麼?要如何正確了解人間世的金錢、名望、權力、野心、貪婪等慾望,並且如何找得到心靈永恆的寧靜與喜悅?

《十四歲的殘酷青春「勿」語 》:「欲休還語的滋味?」
第三天寫一個源自內心的恐懼。現在回頭看,你懼怕過、掙扎過,最後可能克服了,也可能基於某些原因還沒有。你心底如何與這個恐懼共存?它怎樣影響著你?寫下你對這份恐懼的理解。《三日書第三天 》

當城市開始吞噬記憶一劇場的投映之牆《雙城紀失》
2016臺南藝術節 劇場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