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桥段看阶层思维逻辑差异
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华尔街之狼》,其中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桥段:乔丹·贝尔福特站在演讲台上,向观众提出“把笔卖给我”这个要求。
第一位观众站起来说:这是一支很棒的笔,它的书写非常流畅,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这是一支非常好的笔,能帮助您更好地记录和签名。接着,另一位观众说:“这支笔的质量特别好,经久耐用,它的设计也很精美,您一定会喜欢的。
这时,乔丹·贝尔福特开始向观众解释,销售的关键不是一味地强调产品本身的特点,而是要挖掘客户的需求,创造需求,让客户觉得自己需要这个产品。他举例说,如果对客户说“帮我个忙,在这张纸上签个名,但你没有笔,所以你需要买我这支笔”,这就是一种成功的销售方式,因为创造了客户当下的需求。
但是今天我想分析的并不是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推销员,而是通过这个桥段,结合我这段时间学习经济学的感悟,举一反三想到了另外一件事,阶层思维逻辑的差异化。
这种差异化首先体现在我们社会的普遍现象中。大多数人的行事准则都是以人情为基础。就如同电影中的这个桥段,在现实中我们往往会说“笔借我用下”,总是以人之常情来解决问题。
那么如果是你的亲人或朋友向你借 五十万,说用个三五年呢?又或者借车、借房子、借仓库呢,还能借吗?现实中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而一旦出现借了不还的情况,给你造成的损失将是非常巨大的。
从本质上看,大多数的人情思维逻辑是基于情感和社会关系的考量。人们重视亲情、友情等情感联系,在处理事务时往往优先考虑这些关系的维护。但这种思维方式缺乏明确的边界和风险评估。
当涉及到资源借用时,常常因为人情关系而忽略对风险的评估。比如借 五十 万给亲朋好友,却不考虑他以什么资源向你做抵押物,三年的利息是多少,一旦对方无法偿还,你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还会破坏原本的情感关系。
而在商业人的思维里,不会有用人情去解决问题的逻辑,他们的逻辑都是以利益为主。这并不是说商人都是唯利是图,反而我觉得他们更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懂得规避风险,是一种理性成熟的行为方式。
比方说,你的朋友或亲人向你借用五十万用三年,那么他的抵押物,三年的利息是多少,都应该白纸黑字写清楚,如果有一天他还不上了,起码你不会有太大损失。
从社会影响来看,大众人情思维逻辑有两面性。积极方面,人情思维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充满情感关怀的社会环境,加深家庭和朋友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互助和团结。
但从消极方面看,过度依赖人情关系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像有些亲朋好友之间合伙的事业,因为利益分配问题,导致经济损失,甚至反目成仇,最后生意也经营不下去了。
商业利益思维逻辑对经济效率和市场稳定有着积极影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商人遵循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促使资源向更有效率的方向流动。
通过合理的风险评估和利益考量,资金和资源能够被分配到最有潜力和回报的项目中,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同时契约精神的遵守也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减少经济纠纷,保障市场的稳定运行。
从这两种不同的阶层思维差异化中,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两种阶层思维逻辑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化带来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更谨慎的去平衡人情思维和商业思维,以更加理性和成熟的方式处理各种事务,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利益损害。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